揭秘:唐太宗晚年真的很昏庸吗?

  唐太宗晚年真的很昏庸吗?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将亲笔撰写的12篇赐给太子李治,告诫他应当以古时候的圣哲贤王为榜样,千万不能学我。李世民还给李治讲述一个道理,即“立大志成中志,立中志成小志”。

  紧接着,唐太宗列举自己的过失,分别是“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

  这些都是《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记载的,可见确有其事,但是这些会不会是唐太宗谦虚的说法呢,今天就来看看他的过失都有哪些?

  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他的确配得上这个赞誉。唐朝的繁荣让人印象深刻、享誉世界,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唐朝初期面临的艰难局面,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也要被迫签订“渭水之盟”这样屈辱的城下之盟,以此换取发展时间和喘息之机。

  在唐太宗的治理下,一穷二白的唐朝历经贞观之治迅速崛起,国库充实、百姓富足,周围曾经觊觎唐朝的小国纷纷归附称臣,李世民的功绩名留青史。

  但是,纵观唐太宗一生,他也犯下很多过失,尤其是在晚年时期,甚至有人用昏庸来形容。

  唐太宗过失一:劳民伤财

  纵观封建王朝发展史,新兴王朝能够蓬勃向上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百姓安居乐业,朝廷政策上要采取轻徭薄赋的方针,唐朝能够取得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离不开唐太宗的这个思想。

  随着唐朝逐渐繁荣富强,唐太宗也逐渐迷失自己的初心,忘记国富民强的根本,制定一系列劳民伤财的目标。

image.png

  首先是大肆建造宫殿,从贞观十年开始,唐太宗修建宫殿的愿望愈发强烈,并且当时他还进行震惊四座的解释: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也就是说,唐太宗认为老百姓没有事可做的时候容易骄奢淫逸,如果给他们安排点活干就容易驱使。

  这样的思想与唐太宗最初的治国理念显然是相悖的,幸好有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直到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彻底放飞自我,再无人敢约束。

  贞观21年,唐太宗感觉都城宫殿过于闷热,诏令修建避暑圣地翠微宫,唐太宗在宫殿居住数十年都没有如此热,更为关键的是耗资巨大的翠微宫建成后,唐太宗不喜欢,于是再修建了玉华宫。

  唐太宗晚年时期,在长安、洛阳经常看到宫殿拔地而起,楼阁依山而建,史书记载“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

  劳民伤财的行为不单单体现在大肆修建宫殿上,还有发动战争上。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与和平交替出现在历史上,由此可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image.png

  在唐朝建立之初,百姓恢复生产、国家集聚力量,通过战争逐渐收复失地、开疆拓土,比如唐朝先后灭掉东突厥和吐谷浑。唐朝威名远播、四方来贺,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后来,唐太宗执意远征高句丽,诏令在江南十二州建造战船,意图带兵亲征,一举荡平高句丽。一生征战无数的李世民在这里栽了跟头,举国上下耗费不计其数的粮草,最终以失败告终。

  史书用“百姓颇有劳弊”来形容当时的社会,可见唐太宗一系列劳民伤财的政举给社会和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唐太宗过失二:君臣离心

  如果给虚怀纳谏的皇帝排名,唐太宗绝对名列前茅,凡是唐太宗行事决策有偏颇,魏征都会上前劝谏,而唐太宗也能接受批评欣然改正,他与谏臣魏征的故事更是一段佳话。

  同样是随着唐朝国力强盛后,唐太宗虚心纳谏的好品质也逐渐消失,在魏征死后,唐太宗身边的大臣们几乎没有人敢说真话,从谏如流的现象就更加不可能了。

  一次,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最近我有什么过失吗”,长孙无忌等人全部回答“陛下没有过失”,反而是年纪轻轻的妃嫔直言唐太宗的过失。

  从这件事可以发现,唐太宗并不是没有过失,而是没有敢提出来,这是环境氛围所致,并不是众位大臣没有发现过失。

  君臣离心的现象不仅表现在唐太宗对谏言的态度,也表现在对亲信下属的信任态度。

  在事业上升期,唐太宗与大臣们可谓是推心置腹,比如尉迟敬德曾经打了李道宗,唐太宗当面警告尉迟敬德“我现在知道刘邦为什么要杀功臣了,因为功臣不守法呀”。

  在唐太宗晚年时期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李君羡,他曾跟随李世民大战宋金刚、王世充等人,在与窦建德、刘黑闼的战斗中也表现极为突出,李世民曾称赞他“李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

  唐太宗心中有阴影,极为重视玄武门的控制权,而李君羡就负责驻守玄武门,由此可见唐太宗对他的信任程度。后来,民间传言“女主武氏有天下”,李君羡全家惨遭抄没。

  从唐太宗在位前后的对比可以发现,唐太宗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距离逐渐剥离,再也没有真正的信任和兄弟情深。

  唐太宗过失三:纵欲享乐

  贞观十年,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对于酒色的贪恋程度日渐增长,从各地搜罗绝色美女进入后宫,而后来的武则天就是因国色天香出名被纳入后宫,并被赐予“才人”称号。

  唐太宗被后世诟病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玄武门之变,狠心杀死兄弟手足,而他们的妻子也被唐太宗纳为妃嫔,比如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庐江王的妻子等等。

  晚年的唐太宗对酒也极度痴迷,经常通宵举办酒宴,喝的酩酊大醉,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太宗身体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可能导致他51岁就驾崩归西。

  唐太宗晚年对巡游打猎也兴趣极高,途中当然少不了酒宴美色,民间对英明太宗也积怨颇深。贞观15年,曾发生羽林军哗变事件,史书记载“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最终这些写全部被处死。

  纵观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天赋,在他的治理下唐朝欣欣向荣。但是,晚年的唐太宗却有很多过失的地方。

  究其原因,唐太宗始终也未能免俗,在取得成就后信心倍增,日渐膨胀起来,面对其他人的谏言也无动于衷,好大喜功情绪不断滋生,对自身的克制也逐渐丧失。

  历史上被赞誉无数的帝王在晚年都不能做到始终如一,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康熙等等,他们的晚年都犯下大错,无一幸免,这对于今天来说也极具思考意义。

  对于这些帝王的行为也要给予一定的理解,人到晚年时会受到很多思想的影响,尤其是皇帝,比如唐太宗经历过齐王谋反、太子谋反、魏王夺嫡一系列事件后心性发生很大改变,直接影响后来对待朝臣朝政的态度。

  回头来看,唐太宗能够成为千古一帝,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位是贤内助长孙皇后,另一位是真朋友魏征。长孙皇后是一位奇女子,她对唐太宗劝谏帮助非常大,能够制止其杀戮之心,维护朝廷忠良。

  贞观10年,长孙皇后去世;贞观17年,魏征去世。他们两位的去世直接导致唐太宗受到的约束变小,在权力巅峰的皇帝很难受到其他人的限制,自然就会为所欲为,再也没有“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的机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