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著名权宦李辅国的上位之路,他最后怎么死的?
你们知道李辅国的故事吗?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762年10月19日,长安城内外一片笑语欢声,朝野上下奔走相告:权宦李辅国被杀了!
(一)献策上位
李辅国,本名李静忠,排行第五,天生一副歪瓜裂枣的奇丑模样。他受阉入宫后,因粗通文字与筹算,被高力士召到身边加以培养。李静忠的父亲在御马厩养马,他子承父业,把御马养得膘肥体壮,由此被推荐到东宫侍奉皇太子李亨。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率官员及侍卫宫女仓促出逃西蜀。在总计三千余人的逃亡队伍中,太子直接指挥的精锐禁军就高达两千人。行至马嵬坡,太子与禁军统领陈玄礼等人密谋政变。李静忠通过对时局的分析与力量的对比,决心参与这场政治赌博。
他全程参与谋划,并力谏太子诛杀杨国忠兄妹后,请求唐玄宗将禁卫军一分为二,由太子亲率一部奔赴朔方,“收河、陇兵,图兴复。”李亨言听计从,与李静忠合演了一出发动当地“父老遮道请留太子讨贼”的好戏,迫使唐玄宗与他分道扬镳。
李静忠追随太子至灵武(今宁夏灵武市),沿途喋喋不休“劝太子即帝位,以系人心。”对帝位垂涎三尺的太子正中下怀,迫不及待在灵武称帝。即位当日,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并遣使者入蜀通报。唐玄宗回天无力,只得顺水推舟接受太上皇桂冠。
马嵬与父别,灵武自称帝,历时仅二十余日。唐肃宗因火中取栗行动大获成功,对李静忠青睐有加,先赐名护国,再改赐辅国,视为心腹,赋予全权处理所有军国大事的特权。
自古小人得志,难免飞扬跋扈。李辅国却颇有心计,他把对权力的欲望紧压心底,将自己打扮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世外高人。他处理事务谨小慎微,为人行事处处低调。他不食荤腥,成天一副出家人打扮。处理事务之余,他“手持念珠”,念念有词。他的表演很有欺骗性,使得“人皆信以为善”,公认他是貌丑心善的好人。
(二)一手遮天
李辅国不仅获得军政大权,又奉诏迎娶前吏部侍郎的侄子元擢之女为妻,且被“赐内宅居止”。在获“专掌禁兵”特权后,中山狼李辅国终于脱去僧衣、亮出獠牙。
他在银台门(翰林院)设置专门办公机构,每天佩戴宫中符印处理天下政事。他规定:宰相及群臣如有特殊事务临时求见天子,只能通过自己奏请;文武百官的所有奏章和需要皇帝签署的文件,都需要经由自己转呈。在他的暗箱操作下,所有文件都被宣称是皇帝颁布的制敕。他甚至绕过中书省,在唐肃宗下达的诏书上,直接签名即令施行。文武百官明知有诈,但只能明哲保身,“无敢异议者。”
(三)权欲熏心
李世民的玄孙李岘时任宰相,对李辅国专权忧心忡忡,谒见唐肃宗时跪地磕头奏请他谨防李辅国乱政专权。唐肃宗有所醒悟,诏令将敕文发制权重新收归中书省,任何未经中书省签署的诏书,皆交由李岘重新审察。李辅国怀恨在心,唆使唐肃宗将李岘贬出京城担任蜀州刺史。
李辅国升任兵部尚书时,大摆排场兴师动众视察南方。当时,武士们甲胄鲜明,夹道欢送,跳起充满动感的丸舞剑。一百名骑兵耀武扬威在前开道,皇宫设下欢送筵席,太常寺鼓乐齐鸣,宰相和群臣列队送行。如此气派,使长安百姓误以为皇上出宫。
畅饮着这权力酿制的美酒,李辅国“老鼠别手枪----起了打猫的心思”,竟然异想天开谋取宰相职位。唐肃宗对他的野心啼笑皆非,极力敷衍:“凭您的功劳与能力,出任宰相有何不可!只是您自己掂量掂量,能否深孚众望?”
李辅国误以为有戏,拉拢暗示宰相裴冕,请他与宰相萧华联名上表举荐自己为相。唐肃宗识破他的把戏,暗中指示萧华联合裴冕,粉碎李辅国的政治野心。李辅国宰相梦碎之后,对萧华恨之入骨,屡次诬陷萧华专权,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四)欺侮玄宗
757年末,太上皇唐玄宗被奉迎回京。
父子们在咸阳即兴表演了一场子孝父贤的好戏:唐肃宗拜倒在庆楼下,“呜咽流涕不自胜。”太上皇下楼搀起皇儿,泪流满面。唐肃宗将太上皇扶上马,亲手步行牵马。
唐玄宗亲切抚摸着儿子的肩膀,请他上马。唐肃宗谨遵父命,一马当先为太上皇做前导。
回到京师后,唐肃宗目睹“文武百僚、京城士庶
夹道欢呼,靡不流涕”的盛大欢迎场面,心头蒙上浓重的阴影;太上皇在大明宫含元殿“亲自抚问”文武百官时,百僚“人人感咽。”这种君臣之间历经生死再度重逢的感人场面,更引发唐肃宗对太上皇是否会复辟的忧虑。
于是,他把太上皇送回兴庆宫(又称“南内”)居住,并指派陈玄礼、高力士、玉真公主(唐玄宗同母妹)等人陪伴太上皇,再令梨园子弟每日在兴庆宫轻歌曼舞,让太上皇过上逍遥自在的幸福生活。唐肃宗此举一石三鸟:既向世人显示对父亲的孝顺,又以此消磨太上皇复位的意志雄心,更有效限制住他的活动范围。
对唐肃宗的雕虫小技,李辅国心知肚明。既然利益相同,他更应该火上添油。何况,他的一夜暴贵,令群臣唯唯诺诺。唯独昔日的主人高力士虎老雄风在,根本不拿正眼瞧他。于是,李辅国决定,通过打压欺侮太上皇来“立奇功”,为唐肃宗和自己的共同利益消除隐患。
他先假传圣旨,调走兴庆宫原有的三百匹骏马,仅象征性地留下十匹;再借口兴庆宫地处闹市,利于与外部勾结,诬告陈玄礼和高力士等人将对唐肃宗不利,以此奏请把太上皇迁入皇宫监视居住。唐肃宗不愿父子关系闹得过僵,没有答应。
李辅国奸计未售,索性趁唐肃宗病情加重时,以唐肃宗请太上皇进宫帮助选择墓地为借口,将唐玄宗一行骗入宫门,令五百箭士把他们团团围住。李辅国在数十名全副武装的骑兵护卫下,得意洋洋宣布:“陛下因为兴庆宫居住条件过于简陋,特令臣奉迎太上皇至宫中居住!”
高力士怒斥狐假虎威的昔日奴才:“你想把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怎么办?你是个什么玩意儿,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给我滚下马来回话!”李辅国面红耳赤下马,恼羞成怒回骂高力士:“你个不懂事的死老头!”同时令人斩杀了一名太上皇的侍从。众侍从被激怒,拔刀相向。
千钧一发之际,高力士面对李辅国的队伍高喊:“太上皇问将士各好在否?”将士们良心发现,面面相觑,全都刀入鞘箭入囊,“呼万岁,皆再拜。”高力士命令:“李辅国,给太上皇牵马坠蹬!”李辅国见大事不好,狼狈地穿上靴一溜小跑,与高力士一起为太上皇牵马至“西内,居甘露殿。”
之后,李辅国又将唐玄宗的亲信或流放至偏远地区,或强迫退休。唐玄宗被斩断左膀右臂后,始终怏怏不乐,了无生趣,度日如年,于唐肃宗驾崩前十余日溘然长逝。
李辅国自认为成功扑灭了太上皇复辟的火苗。殊不知,他对太上皇的所作所为,早被太子李豫一笔一笔当成血债记在心头。李辅国欠下的这些血债,最终铸成李豫复仇的利剑。
(五)自取灭亡
为维护既得利益,李辅国与皇后张氏狼狈为奸,互为表里。他们先联手驱逐萧华和裴冕,又里应外合逼挟太上皇,最后联手将全力辅助太子李豫的建宁郡王、唐肃宗的第三子李倓诬陷至死。
762年初,唐肃宗病危卧床,委任皇太子监国。张皇后因无子,且不满李辅国飞扬跋扈,于是暗中勾结越王等人,异想天开企图发动政变,废太子,除李辅国,篡位自立,重演武则天篡唐一幕。
张皇后的图谋被李辅国的心腹宦官程元振探知,李辅国令其程元振调集禁军保护皇太子,自己亲率禁军逮捕并杀害了张皇后及其党羽。唐肃宗早已气息奄奄,闻此变故,当晚驾崩。李辅国与程元振拥立皇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
唐代宗是唐玄宗的孙子,马嵬事变后,随父亲李亨在北方平乱。唐肃宗即位,他被拜天下兵马大元帅,先后收复二京,以劳苦功高受封成王,758年被册立为皇太子。李辅国逼令太上皇从南内强迁西内软禁,天下人闻知无不恨之入骨。太子对李辅国更是恨不得食肉寝皮。可是,由于即位称帝全凭李辅国与程元振,如果翻脸不认人拿下李辅国,会落下恩将仇报的骂名。于是,唐代宗选择隐忍,且升任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
耐心等待,另觅良机。
李辅国却“半夜起来骂阎王----等死等不到天亮”,倚仗拥立大功,愈发恣意骄横,飞扬跋扈。他居然膨胀到当面吩咐唐代宗:“陛下,您只管待在宫中闲坐享清福,皇宫外所有军国大事,老奴自会处置得妥妥当当的!”这番不知天高地厚神助攻,终于为唐代宗提供了新账老账一起算的理由。
唐代宗采取上屋抽梯之策,下诏尊奉李辅国为尚父(亦作“ 尚甫 ”,
原指姜子牙,后意为值得尊敬之父辈),且赋予他参预一切朝政的特权,并利用李辅国与程元振的貌合神离关系,巧妙褫夺了李辅国的重要军政大权。
李辅国开始对唐代宗的频频出手感到莫名恐惧,以退为进上表乞求解除所有官职。唐代宗很睿智地给了他一颗定心丸“进封博陆郡王,仍为司空、尚父。”李辅国依惯例回中书省修书谢恩,却遭门卫毫不客气拒绝:“尚父,您已被罢相,没有资格再入此门!”李辅国被气得七窍生烟,仰天大叫:“先皇啊!老奴罪该万死。既然无法侍奉明君,老奴就到地下侍奉您吧!”
唐代宗满足了李辅国最后的心愿:他先派人去好言安抚李辅国,当天即“遣侠者夜刺杀之。”他把刺客带回的李辅国的右臂,送往泰陵唐玄宗墓前,告慰屡遭李辅国羞辱的爷爷。
李辅国死后,唐代宗煞有介事追查凶手,亲手安排李辅国的后事。因李辅国的首级已臭不可闻且腐烂,唐代宗指示用木头雕个人头代替首级入葬,追赠太傅,意味深长“谥曰丑。”
李辅国拥立两任皇帝,可谓劳苦功高。但其本意,无非是最大程度攫取权力。由于野心过度膨胀,使他由“辅国”蜕变成“误国”!作为阉人,他位极人臣,甚至与正常人一般娶妻纳妾,尽享尘世幸福生活。他的死因,形象的说法是不作不死、善恶有报、丑人多作怪、人心不足蛇吞象;准确说,李辅国对权欲无节制的追求和攫取,才是使自己死于非命、身首异处、遗臭万年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