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的冬至习俗 种种活动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的冬至习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唐人的观念里,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官方为此制定了繁复而严格的礼仪规程,民间也有非常丰富的节日活动习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唐代的官民,是如何过冬至节的。

  唐代官方对冬至极为重视,冬至节仪被称之为“国之大典”,有很多的官方庆祝活动。主要的包括:皇帝冬至南郊祭天,朝会群臣与各国使节,政府放假以及大赦天下,其中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1、南郊祭天

  南郊祭天

  唐代的祭祀中有“凡岁之常祀二十有二”的说法,而冬至祭天,排在这二十二祭之首,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

  唐代祭天的地点在长安城南郊的圜丘,这是唐皇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多数情况下皇帝都会亲自主祭。高祖武德年间立下定制:“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景帝配。其坛在京城明德门外道东二里。

  不过,虽然唐代大多数皇帝都在圜丘祭天,但也总有几个不走寻常路的,比如著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史载天授二年(691年)“正月乙酉,日南至,亲祀明堂,合祭天地”,不仅把祭祀的地点搬到了洛阳的明堂(洛阳城紫微宫正殿),而且还要合祭天地。按古人的阴阳观念,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武则天以女子临大宝,祭祀都要天地合祭,或许也有阴阳合一的意思吧。

  2、冬至朝会与赏赐群臣

  赏赐群臣

  冬至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庆,朝贺是必不可少的,这实际上是从汉代就开始的习俗了。唐代自然也延续了这一传统,朝贺的地点早期在太极宫的太极殿,后来大明宫建成,就搬到了大明宫的含元殿。即所谓“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说的便是唐代冬至的大朝会了。

  朝会之后,按惯例皇帝当然要赐臣下酒宴了。唐人崔琮有“玉阶文物盛,仙仗武貌雄。率舞皆群辟,称觞即上公”的诗句,描写了冬至酒宴的壮丽景象。不过实际上,皇帝的赐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表现君臣同乐的政治仪式,吃东西反倒是次要的。。

  在酒宴之上,皇帝还会对群臣进行赏赐,内容非常丰富……且实惠。见到记载最多的就是一些吃穿用度,曾有大臣被赏赐了几双皮靴棉袜,这皇帝也是非常贴心了。

  3、冬至放假与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本就是个万物休息的季节,古人行事也讲究符合自然规律,这是“天道”么。所以冬至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唐朝的官吏们是要放假的。七天小长假,可以说是唐朝版的黄金周了。

  除了放假之外,冬至节中,唐朝的皇帝往往会宣布大赦天下,这是一种德政的象征。彼时之人深受“阴阳刑德”思想的影响,以刑为阴克,以德为阳生,冬至是阳生的开始,要祈祷阳气早日到来,当然要施行德政。大赦天下便是这德政的代表了,此外还有减免税赋,赏赐孝子顺孙、节妇义夫、乡间宿老等等。

  唐代的冬至是一个全国性的大节日,上到天子高官,下到庶民百姓无不重视。贵人有贵人的仪程,庶民也有庶民的快乐。冬至节的民间庆祝活动,也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这么几种:

  1、拜贺宴饮

  拜贺宴饮

  冬至在唐朝是个举国同庆的节日,在冬至这一天,除了皇帝会大宴群臣,普通的百姓也阖家团圆,走亲访友。节日也就成了凝聚血缘亲情,强化社会关系网络的好时机。把节日当做一种社交场合,这种习惯其实一直延续到今天。

  2、占候数九

  占候数九

  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对万事万物的起点都是很重视的,所以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等俗语。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起点,从太阳运行的轨迹来说,其实也是一年的起点,自然容易被人们作为预知人事、年成的特殊时间。所以在冬至的民俗里,对未来年景、收成的占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唐朝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一个王朝,节日更会因其各具特色的节俗活动,广泛的群众参与性而被后世所传承。冬至节作为古时候的一个大节,必然会流传于后世,唐朝在冬至节里的种种活动也会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