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军入关时百姓们为什么还夹道欢迎?

  清军入关时百姓们为何要夹道欢迎?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公元164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这一年发中发生了几个重大事件,包括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城、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这些都对中国数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以清军入关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我们知道,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有四大政治力量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着激烈的角逐,它们分别是明王朝、清王朝、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而最后的胜利者,竟然是偏居关外一隅的清王朝,并且统治中国长达276年的时间,远远超过蒙古族统治的元朝,成为了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中国时间最长的朝代。

  但如果我们仔细看清王朝这一段的“发家史”的话会发现,其实当时的清朝并不具备有明显的优势。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在入关之前,清军的总兵力估计在20万左右,而李自成的军队则不下80万,明军的兵力也很多;虽然清军战斗力强悍,但是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军队比起来,在数量上还是处于劣势。最重要的是,在崇德八年,即公元1643年的时候,清朝的杰出统治者皇太极突然病逝。由于皇太极生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便致使黄两旗和白两旗争夺皇位。

  虽然最后双方都顾全大局达成一致,立年仅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并由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独揽大权。但是,在皇太极去世顺治帝尚且年幼的情况下,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历史转折时期担任起重任并及时抓住历史的机遇,就是摆在多尔衮等清朝统治者面前的严峻考验。

  不过,最终的历史证明,多尔衮的确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他很好地抓住了那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实现了清王朝对中原地区的大一统。而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便将从决定清朝与大顺政权的“山海关之战”开始。

  在山海关之战发生前,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霸占,感觉是奇耻大辱,于是便转而投靠了清朝。当时多尔衮的进军路线,仍然是皇太极时期所制定的进军路线,即避开山海关,绕道蒙古地区,从长城关口入关。但是在吴三桂降清之后,多尔衮便立即改变了进军路线,直接从山海关入关。

  李自成在得知吴三桂降清并拒绝归顺大顺政权时,便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山海关。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和吴三桂军合兵一处,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山海关附近的石河展开的决战。

  多尔衮先让吴三桂出战,等到吴三桂与大顺军激战不支的时候,便下令让阿济格、多铎等将领率领两万多铁骑支援吴三桂。大顺军被多尔衮此举打得猝不及防,大败而归。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山海关之战”。总结来说的话,清军之所以胜利,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 当时的大顺军已经和吴三桂的军队激战半日,士兵的体力消耗巨大,其锐气也被消磨殆尽。所以此时清军出兵,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2.
山海关之战主要的战场是石河地区,而这一地区都是一马平川的草原,而清军的士兵善于骑射,习惯在平地之上与敌人交战。所以,在地理环境占据优势的清军,自然能击败大顺军。

  3.
但这场战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李自成在进入北京之后实行的一系列错误的政策所导致的。在李自成占据北京之后,大顺军上下便都以为可以从此享受荣华富贵了,于是军队纪律开始废弛,官兵们“恣意淫掠,身各怀重资,无有斗志”。虽然李自成曾经给吴三桂抛出了橄榄枝,但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予以重视,于是便将他推到了清朝一边。即便后来李自成亲自率军出征,但是当时的大顺军官兵因收罗了大量的财物,担心自己性命不保,斗志下降,战斗力大打折扣。还有,李自成虽然亲自率军前来,但事先并没有考虑到敌人的战斗力和优势所在,所以在突然遭到清军攻击措手不及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总的来说,山海关之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清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命运。清军在攻占北京之后,便逐渐统一了全国。而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失败之后便开始变得一蹶不振,最终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军入关之后,百姓们还非常高兴,夹道欢迎清军。这又是为何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主要和两者施政的方式有关。

  我们知道,1644年三月的时候,李自成便攻占北京,明朝宣告灭亡。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李自成应该要做的是安抚民众,加强军纪,以便和清军做最后的对抗。但是,李自成并没有这么做,相反,他的军队在进入北京之后开始四处搜刮民财,军纪涣散,肆意骚扰百姓,民心尽失。在当时,原本是“高高兴兴迎来的闯王”,但没想到却给自己迎来的是一个恶魔,李自成的到来不仅没有给当地带来希望,反而还是灾难的继续。

  而就在这个时候,汉官范文程向多尔衮进言说,在入关之后,一定要让清军严格遵守军纪,不得肆意杀戮百姓,掠夺百姓的家财。多尔衮完全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毅然下令进军关内。

  在入关之后,多尔衮下令不准士兵在城内奸淫掳掠,违者必定严办。此外,多尔衮为了更好地保护民众的切身利益,在顺治元年六月十七日的时候,多尔衮还谕礼部曰:

  “古来定天下者,以泽及穷民为首务,我国家求贤之心,众已共晓,而京城内流贼蹂躏之后,必有鳏寡孤独、谋生无计及乞丐街市者,著一一察出,给予钱粮恩养。”

  此外,多尔衮还批准明朝的遗臣可以出来做官,为新王朝效力,对过去既往不咎;

  所以,也正是多尔衮等清朝统治者所实施的一些政策,才使得民众得以很好地接受他们。而这也正是清军入关之后受到百姓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