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皇妃都是在抚养其他妃子的儿子?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雍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非常奇怪一件事,为什么雍正跟自己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不是一伙的。
胤禵作为四阿哥胤禛的亲弟弟,居然跟八爷党混在一起,共同对付自己的亲哥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清朝皇家的制度问题,那就是皇妃不能抚养自己儿子的习惯。
01胤禛和胤禵是比较特殊的情况,胤禵是乌雅氏自己养大的。
雍正还是比较特殊一点,他出生的时候,母亲乌雅氏还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女人,所以没有资格抚养皇子。
雍正刚出生就被康熙交给了时任皇贵妃的佟佳氏来抚养,所以雍正小时候跟自己的亲生母亲,其实并不亲密。
等到乌雅氏生了十四阿哥胤禵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乌雅氏当时已经被封为妃子,是有抚养皇子的权力的,所以胤禵就留在了她身边。
不过不对啊,不是说清朝皇妃是不能抚养自己儿子的吗?就算是要养,那也是抚养其他人生的皇子。
所以说胤禵是比较特别的,他从小就跟在自己母亲身边。康熙皇帝的儿子实在是太多,如果打乱了分配,那确实是非常混乱的一件事。所以胤禵留在乌雅氏身边,这应该是康熙朝的一个特例。
由此可见,胤禛和胤禵从小就没有在一起生活,那么两个人之间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亲兄弟情谊了,这就造成了后来两人居然站在了对立面。
02为什么清朝皇妃不能抚养自己的儿子呢?
清朝是旗人入关建立的朝代,所以清朝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当时,人是被分为三六九等的,尤其是旗人,那自然是清朝最高等级的人。
而且清朝皇族一般都是禁止满汉通婚的,就算是通婚,所生的孩子也不可能成为继位人。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清朝皇帝所册封的皇后,必须要是旗人。
而且继承人的母亲,一般也是旗人。旗人本来就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如果他们再成为了皇帝的外戚,那么这个家族可就了不起了,几乎就是权倾朝野的象征。
我们看佟国维一家三代,其实就是清朝初期最大的一个外戚家族。他们家三代女人都嫁给了清朝皇帝,要不是康熙皇帝能力出众,其实压根就压不住佟家的势力。
清朝皇帝为了防止外戚力量干政,为了防止继位者的生母权倾朝野,所以他们故意将皇子和生母分开。这样一来,等到皇帝登基以后,他的亲生母亲就不会有过多的机会干政。
一旦母亲干政,那外戚力量必然会成为掣肘皇权的重要力量,这是不可避免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所以清朝皇帝对这一点非常忌讳,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尽量杜绝这件事。
03历朝历代是如何应付外戚擅权问题的呢?
从汉朝初期开始,吕后干政便开启了外戚擅权之事。其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汉成帝的母亲王太后,这些都把自己家族的外戚引入到了朝中做官。
外戚专权的问题,基本上充斥着整个大汉朝。可以说汉朝是压根就没有解决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成为了历朝历代最严重的问题。
晋朝、隋唐宋时期其实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晋朝有贾南风专权、隋朝有独孤伽罗专权、唐朝有武则天专权、宋朝有高太后专权,压根就不可避免。
一直到了明朝,这件事得到了比较出色的改善,为什么呢?因为历朝历代的太后,基本上都是权臣重臣的女儿,她们成为太后以后,她们的家族会更加荣耀,自然也就出现了外戚擅权的问题。
而明朝的皇后,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出身,没有太显赫的家世。顶多也只是地方官员的女儿,压根就涉及不到外戚专权的情况。
所以大明朝两百多年,我们看不到任何一个外戚力量对朝政指手画脚的,这就是大明朝的特别之处。
到了清朝,情况又不同了。毕竟满清入关借助了蒙古人的力量,所以满蒙通婚的情况很常见,由此皇帝母系这边也是豪族,这就会造成外戚力量专权的情况出现。
清朝是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努力改变现状而已。康熙朝的佟国维、雍正朝的隆科多,其实都是外戚擅权的情况,只不过这两位皇帝控制的好。
他们发现了问题,并且用不同的方法,避免了这些问题。不过这不代表清朝解决了外戚专权的问题。
04慈禧太后的横空出世,为这种假惺惺的预防措施买单了。
让皇妃来抚养其他人的孩子,就真的能够避免外戚专权的情况出现?这只不过是清朝皇帝们的一种理想而已。
事实上来说,清朝的皇帝,不仅对自己的养母不错,对自己的生母其实也很不错。而且这种制度,并不能影响长大成人后的皇子。
一般到了十来岁的时候,这些皇子就会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到底是谁。这么一来,其实皇子跟母亲之间是不可能没有联系的。
再说了,难道养母那边的外戚,就不是外戚了吗?隆科多不就是雍正养母的亲弟弟吗?所以说这种办法,压根就不可能解决这件事。
比如说我们来看慈禧太后,其实慈禧太后生下同治皇帝以后,并没有抚养他的权力。所以同治皇帝一直是由慈安太后抚养长大的。
毕竟慈安太后是正宫娘娘,慈禧不过是个侧妃而已。可是等到同治皇帝登基的时候,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全都成为了主宰大清朝命运的人。
后来慈禧太后简直成了大清国的一把手,连皇帝都要听她的话。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做事不够决断,必然要遭到报应。
总结: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那就只能承受阵痛。
对于后宫干政的情况,其实从清朝开始,就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可是问题是改革的力度实在是太小了,简直可以说没有力度。
光靠皇子交叉着抚养,就能真正解决后宫干政的情况?这显然是清朝皇帝们的一个美梦。他们不想对自己的母系如此残忍,在这件事上自然也就懈怠了。
好在康熙、雍正、乾隆都还是不错的皇帝,有主观能动能力,避免了后宫干政引起的外戚干政。不过这件事必然不能长久,一旦遇到一个软弱的皇帝那就完了,慈禧就是一个好例子。
制度上没有改革,光靠一两个有能力的皇帝,那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整个清朝两百多年,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挺可悲的一件事。
他们宁可出现后宫干政乃至外戚干政的情况,也不愿意打破贵族联姻的习惯。这就是清朝存在的一个特性。
各大家族是清朝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支撑,所以清政府不可能撇下这些贵族,去民间寻找一个普通人家的姑娘,封为皇后,并且把皇后的儿子封为太子,这是不现实的。这也就造就了一个贵族强强联合的满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