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努尔哈赤与明朝的关系有多复杂?

  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军进击建州右卫王杲之子阿台。

  左卫猛哥帖木儿(清肇祖)的后代觉昌安(清景祖,努尔哈赤祖父)和塔克世(清显祖,努尔哈赤父亲)忠诚于明朝,为明朝镇压女真各部而奔走效劳。

  但是很不幸,觉昌安和塔克世为明军做向导的时候被明军误杀而死。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鉴于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误杀而死,在对他们的子嗣努尔哈赤的待遇上破格优待,给予努尔哈赤都督敕书,还每年给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以示抚慰。

  所谓敕书是进行朝贡贸易的凭证,没有这个东西,铁器、粮食、布匹等必需物资是没法买到的。因此,敕书这东西在女真各部落中非常值钱,谁有敕书,谁就拥有了物资,谁也有就拥有了权力。

  努尔哈赤巧妙地利用了明朝对他祖父、父亲愧疚的心里,使得明朝不仅不是阻碍他统一女真、扩大势力的阻碍,还让明朝成为他统一女真、扩大势力的助力。

image.png

  万历十三年(1585),明王朝授予努尔哈赤为正二品龙虎将军之职。

  万历十七年(1589),明王朝再次授予他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

  而明朝边军将领李成梁鉴于自己与努尔哈赤祖父和父亲关系比较好,也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干爹”,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李成梁这个“干爹”的支持和明王朝或多或少的纵容让努尔哈赤的腰杆子无比之硬,胆子也越来越大。

  李成梁

  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二月,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被辽东巡抚李松、总兵官李成梁杀于开原镇北关,明朝完全就是敷衍塞责的善后处理。八年以后,万历十八年(1590年)努尔哈赤与杨吉砮之子纳林布禄发生战争,就以明朝厚待自己而向他炫耀:“昔我父被大明误杀,与我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送还尸首,坐收左都督敕书,续封龙虎将军大敕一道,每年给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汝父亦被大明所杀,其尸骸汝得收取否?”(《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满文老档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过去我的父亲被大明误杀,给了我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送还尸首,坐授左都督敕书,续封龙虎将军大敕一道,每年给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你的父亲也是被大明杀得,他的尸骸你收得了吗?对叶赫部是赤裸裸的嘲讽。

  万历十四年(1586)努尔哈赤率兵追击仇敌尼堪外兰。这个倚靠明朝支持的一方女真枭雄,逃到明朝的势力范围内,努尔哈赤依然能凭借自己干爹李成梁的关系,虽然尼堪外兰躲进了鹅尔浑城,努尔哈赤依然杀城内的汉人十九名,又捉住中箭的六个人,命令他们到鹅尔浑城传信,把仇敌尼堪外兰交出来,不然就发兵攻打了。明朝却不认为努尔哈赤的话,并且直接让努尔哈赤把尼堪外兰领走。

  这些都让努尔哈赤知道自己与明朝的亲密关系和自己干爹的庞大影响力,于是努尔哈赤巧妙地把握了这种关系。

  女真部落战争

  在三十多年中,他或者列队浩浩荡荡,或金鼓齐鸣,几乎统一了女真各部,明朝不仅没有对他用兵打压,而且一直视他为功臣之子、大明边境的忠诚卫士,多次赞赏他的功劳,给他封官加爵。

  最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努尔哈赤在费阿拉已经“定国政”,“自中称王”,明朝勒令他向抚顺诸堡送回所抢掠的汉人,斩了掳掠柴河堡、杀害明指挥刘斧的木扎河部女真首领克五十,并率领数个女真部落首领约束建州、毛怜等卫女真。

  万历二十年(1592年),倭寇进犯朝鲜,明朝为支援友好邻邦,决定派兵相救,征兵命令全国到处飞。明朝有将领认为努尔哈赤手握重兵,“控弦数万”,并且对明朝很忠诚,老实无欺,建议调他的兵“征倭报效”。虽然这件事最终没有成为事实,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明朝人知道努尔哈赤实力雄厚,势力庞大,却一点不害怕他反叛。

  加上明朝各种封赏,封爵,这足以表明努尔哈赤的确得到明朝极大的“殊恩”,而且一直有加无减。

  努尔哈赤知道自己不是明朝这个庞然大物的对手,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也为了进一步探听明朝的情况,亲自到明朝的北京城朝贡。

  明朝还是有很多善战的将领

image.png

  《明实录》记载努尔哈赤到北京朝贡是从万历十八年(1590)开始的。以后的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九年、三十六年、三十九年,都到过北京城朝贡。除此之外,他的弟弟速尔哈赤至少在万历二十三年、二十五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四次到过北京城朝贡。

  当然来往总是相互的。明朝除了在北京城接待努尔哈赤、速尔哈赤之外,也曾派人到建州女真驻地进行过走访。

  万历三十九年(1611)速尔哈赤死亡,明朝得到消息,当即派人前往吊祭。

  随着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努尔哈赤的野心虽然隐藏很深,但也有所显露,明朝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有所察觉,他们提出对努尔哈赤和建州女真应采取必要的打压措施,却一直不被明朝皇帝所重视。

  当万历三十四年(1606)到三十六年(1608),这三年期间努尔哈赤中止了自己一直坚持的进京朝贡,有人就认为:“建酋日渐骄横,东方隐忧可虞,而今努尔哈赤已并海西(女真),其志不小”。

  但是明神宗是出了名的惰政,加上刚打完三大征,明朝实在没能力再采取行动了。

  努尔哈赤也知道明朝急于要他进贡,因为明朝认为只要他进贡了就标志着他还没脱离明朝,依然是明朝的臣民。

  于是他开始得寸进尺,决定先逼明朝先立界碑。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六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主动约见明朝的辽阳吴副将、抚顺王备御,宰白马祭天,双方发誓言,刻界碑,竖于边界各处,规定双方的人员互不侵越。碑文为:“各守皇帝边境,敢有私越境者,无论满洲、汉人,见之杀无赦,如见而不杀,罪及不杀之人。明朝如负此盟,广宁巡抚、总兵、辽阳道、副将、开原道、参将等六衙门官员必受其殃。如满洲负此盟,亦必受其殃。”这说明努尔哈赤在与明朝的关系中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界碑立后,努尔哈赤兄弟当年一起去北京城朝贡。但是努尔哈赤以前是表示对明朝的忠诚顺从,现在是乘机与明朝获取利益,甚至利用朝贡的机会刺探明朝的虚实。

  所以明朝虽然希望努尔哈赤兄弟来北京城朝贡,又不得不严格限制进贡人数,最少时从1500人减到只有15人。虽然如此,努尔哈赤仍不失一代枭雄的风采,这种极大的侮辱,依然不放弃这个机会,竟然还是派人前去朝贡。

  万历四十一年(1613),努尔哈赤为了消除明朝的猜疑,决定派遣他的第十一子巴布海和部下30余人到广宁作为人质。明朝辽东巡抚张涛陈兵严阵以待,奏报明朝。兵部也难以辨其他人质真假,认为留住反而容易受到欺骗,不如放回去更稳妥,就没有接纳这个人质。

  后来明神宗万历对努尔哈赤进行了警告,然而明朝等到的却是努尔哈赤的一篇兴兵誓词,里面大致内容为:我部落兴兵打仗,是因为癸巴年(1593年)叶赫、哈达、乌拉、辉发、锡伯、卦勒察等九部联合侵袭我部落。承蒙上天厚爱,让我部落取得了最终胜利。阵上杀了叶赫部首领布寨,生擒了乌拉部首领布占泰。到了丁酉年(1597年),再一次宰白马洒血为盟,互结婚姻,以通和好。后来叶赫部背盟毁约,将许配给我的女子不嫁给我。布占泰是我收养的人,与我为仇,我讨伐他,杀其兵,得其地,他只身逃到叶赫部,叶赫部收留他,不交给我处理,因此我部落才想去征伐叶赫部。我有什么理由要征伐明朝呢?

  女真部落

  这篇誓词虽然说的是建州女真为什么要攻打叶赫部,但是也是对明朝的发泄。这篇誓词无论是内容还是语气,都反映了它是“七大恨”的雏形。

  随着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与明朝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明朝已经料到努尔哈赤要攻打叶赫部,而且未来可能要进犯明朝。

  明朝决定向蓟门调兵遣将,向户部调集军饷。在准备阶段,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明神宗万历皇帝为了麻痹努尔哈赤,派遣守备肖伯芝赶赴建州面见努尔哈赤,以文告申明大义。但是肖伯芝却是一位明朝虚伪怯懦的无能官僚,看不起努尔哈赤和建州女真,妄自尊大,作威作福,强令努尔哈赤跪拜圣旨,还装腔作势、不痛不痒的讲了一些古今兴亡以德服人的历史典故。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直接怼回去了:“吓我之书,为何下拜?善言善对,恶言恶对!”对肖伯芝带来的明朝文告也没有翻看。

  同年,明朝广宁总兵张承胤奉万历皇帝之命巡防边境,回来之后派遣董国胤要求与努尔哈赤重立界碑,提出柴河、三岔、抚安三处皆属明朝直接管辖,所有女真人必须驱逐。努尔哈赤勃然大怒,认为明朝此举是放弃两国盟好,不可自恃国大兵众,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明朝单方面在边境上立碑为界。

  叶赫部石碑

  此时努尔哈赤与明朝依然保持着最后一丝体面。

  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依然派人到北京城向明朝朝贡,这是最后一次对明朝表示忠诚。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从此双方彻底决裂。

  结语

  可以说,努尔哈赤的起兵反明既有努尔哈赤自己的深谋远虑,也有明朝的惰政荒政和李成梁的纵容等因素。比如努尔哈赤祖父与父亲是明朝卫士却被明朝误杀,使得明朝对努尔哈赤异常的优厚;再比如李成梁的养寇自重造成努尔哈赤势力极度膨胀,等等。

  《清史稿》否定猛哥帖木儿,不承认清朝统治者的祖先曾属于明朝臣民,的确不符合真实历史。清乾隆皇帝尚且肯定他的祖先曾受明朝龙虎将军封号。

  事实上除了乾隆皇帝,清代官书往往在孟特穆和福满的名字上头加“都督”二字,称“都督孟特穆”和“都督福满”。“都督”二字显然是明朝授予的。

  明朝发给努尔哈赤祖父、父亲和他自己的敕书,一直保存到崇德四年(1639年),经清太宗皇太极下令在笃恭殿前才全部烧掉。正因为清太宗皇太极很了解他祖先的来历,所以明朝崇祯皇帝质问后金原本是明朝的臣民,为什么起兵叛变,《清太宗实录》记载清太宗皇太极的回答:“我们原为明朝臣民,不仅皇帝您这么说,即我也不否认。”

  可见清朝统治阶层的祖先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确隶属于明朝,都是明朝臣民。他们居住的东北自古以来也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