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有几位是英明的皇帝呢?

  揭秘:明朝有几位是英明的皇帝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碍于明代少数皇帝的奇葩事实在太多,比如数十年不上朝的嘉靖、万历皇帝,自封大将军的正德皇帝,不做皇帝做木匠的天启皇帝,不爱美女爱奶妈的成化皇帝等。受这些皇帝的影响,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明朝的皇帝都不行,甚至还流传出“明代无”这样的荒诞之语。

  试问,若明代真无明君,怎会有276年的国祚!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史,超过200年国祚的王朝,除明代外,就只有四个,即210年的西汉,289年的唐代,218年的辽代,276年的清代,而这四个王朝皆是明主辈出的朝代,我们熟知的汉武帝、汉宣帝、唐太宗、唐玄宗、辽太祖、清圣祖等明主,皆是出自于此四王朝。由此,试想,能与这四王朝相提并论,且国祚与清并列第二的明朝,它岂会无明君呢!

  事实上,明朝出现的明君并不少,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钰、朱祐樘等六位明帝,皆为英明之君,尤其是前三代君主,可以与历代明君相提并论,甚至是有过之而不及!

  PS:之所以没有朱见深,那是因他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皇帝。你说他是明君,他确有明君之范,在位初期他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曾经废掉他太子之位的明代宗朱祁钰的皇帝身份,而后又重用李贤、彭时、商辂等贤臣,一时间是政治清明,明朝国力继续蒸蒸日上。但是,你说他是昏君,他也确有昏君之相,朱见深即位不久,即沉迷于美色之中,不理朝政,宠信万贵妃,重用汪直、梁芳、钱能、覃勤、韦兴等奸宦,放任他们在朝擅权,在外大敛民财,致使明朝国力衰退。

  正如《明史》所言:“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重用奸宦,放任后宫祸乱朝政,朱见深此举,实在是算不上一位明君。

image.png

  朱元璋。对于朱元璋的印象,多数人都停留在他滥杀功臣这一层面。确实,对待功臣,朱元璋并没有跟宋太祖、唐高祖那样的大度,为了避免他们威胁到朱家天下的统治,朱元璋以各种理由杀死了诸多功臣。但是,除了对待功臣一项,朱元璋做得不好外(事实上历代开国皇帝,除宋太祖、唐高祖等少数皇帝对待功臣较仁慈外,其余如汉高祖等对待功臣都是较狠绝的!),其余方面,朱元璋都能配得上明君二字!

  不说其他的,就单凭朱元璋给予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前往上级衙门惩治的特权,朱元璋就足以担得起明君二字。历代皆视底层百姓为草芥,上层统治者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想法,只要他们不造反,什么都无所谓!因此,历朝历代虽名义上允许百姓民告官,但却设置了种种的限制,比如越级上告,要先打板子,然后才允许。由此,即使百姓有冤,他们也不敢去告官。但是,到了明代,朱元璋却直接赋予了他们捉拿官吏的权力,这是从古至今,从未有过之事,朱元璋之所为,堪为明君典范。

  除此,朱元璋拥有历代明君所具备的任何的品质,他勤于政务,他爱护百姓,他崇尚节俭,他广开言路。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能与他相比的恐怕就只有雍正等少数几个皇帝了!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据史书所载,从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余件,处理国事四百余件。

  同时,朱元璋身为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天下最好的东西,他只要一句话,就能得到,锦衣玉食张口即到。可是朱元璋却并没有这么做,他深知此时天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百姓是缺衣少食的,并不是享受的时候,所以朱元璋从不提倡奢侈,他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吃饭从来是四菜一汤,衣服也从来都是修补过的旧衣。

  此外,洪武一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之一。彼时,免费养老院(养济院)、免费医院(养济院)和免费公墓(漏泽园)相继出现,服务于大明贫穷百姓,让他们可以“老有所养”。朱元璋还曾在南京试验过“保障房”政策,于郊外修筑公房,安排南京附近无家可归者居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朱棣。对于朱棣,现如今有很多的非议,有人说他是彻彻底底的一位暴君,且毫无功绩,其所谓的五征蒙古等,都是自吹自擂的功绩。暂不去评说此等评论到底有多少真实性,对于朱棣的功绩,前人是认可的,就连清代也未否认过朱棣对于中国的功绩。

  作为被誉为“远迈汉唐”的永乐盛世(与后来的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合称永宣盛世,为中国历史五大盛世之一)的开创者,朱棣明君之名实至名归。在位期间,朱棣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诸多发展民生经济的措施,继而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

  当然,朱棣虽是被前人所认可的明君,但他同样也存在着缺点,就是跟他父亲朱元璋一样残暴。自朱棣从侄子朱允手中夺得皇位后,为了清除反对自己统治的臣子,他举起屠刀,行大肆杀戮之事。如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方孝孺不愿替朱棣写继位诏书,并大骂朱棣,朱棣大怒,灭其十族,被杀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

  朱高炽。对于朱高炽的“明”,连清代都未否认,《明史》曰:“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大意就是朱高炽在位虽不足一年,但是却颇有明君之范,如若让他多活几年,在他的治理下,仁宗时期的明朝绝对可以与汉朝的文景之治相媲美。

  朱高炽一继位,鉴于朱棣在位耗费巨大的种种计划所引起的黎民百姓的财政困境,他就先后连下几道诏书,先是取消下西洋、征用木材和金银、采购珠宝等政策,而后又免除受自然灾害的人的田赋,并供给他们免费粮食和其他救济物品,及免除他们所欠的赋税。然后,随着百姓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明朝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继而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

  朱高炽在位虽不足一年,却为后继之君留下了一个盛世的基石,宣宗时期所依赖的杨荣、杨士奇、杨溥等贤臣,就皆出自于仁宗一朝。可以说,若无朱高炽,则明朝断无“仁宣之治”这等盛世。

  朱瞻基。清初史学家谷应泰曾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明宣帝朱瞻基与西周康王、西汉景帝一样,皆为当朝之明君典范。他与其父朱高炽一起治理出了的“仁宣之治”,是中国二千余年封建史中少有的盛世,史称“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同历代明君一样,朱瞻基深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的期间内,他很是体恤民情,实施与民休息的国策,“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是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为让百姓可以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他还多次税额、积欠柴炭草,减免了不少灾区的赋税。

  在朱瞻基的治理下,明初是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象。

  朱祁钰。清诗人袁枚曾言:“宣宗以社稷人民付正统,正统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吾又读《宋史》而叹明之不亡,非谦贤,实景泰之贤也”,朱祁钰之明是毋庸置疑的,若他不明,断然救不了岌岌可危的大明。

  明正统年间,因朱祁镇错误的决断,致使明军惨遭土木堡之败,二十余万精锐明君枉死在瓦剌的手上。而因明廷精锐尽失,瓦剌趁机直驱北京,兵临大明中枢,就在这危急关头,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为皇。登基后,为解北京之围,朱祁钰重用于谦等人,亲临北京城上,鼓励明军英勇抗敌,在他的努力下,大明转危为安。

  而后,为挽回明朝的颓势,朱祁钰励精图治,广开言路,招贤纳士,重用于谦、杨宁、石璞等贤臣,对明初逐渐糜烂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改革。在他的治理下,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再次走向中兴之势。

  朱祐樘。明内阁首辅朱国桢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明史》有言:“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当年明月言:“朱祐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朱祐是明代中叶公认的明君,他在位期间针对时弊,澄吏治、抑勋贵、慎刑法、固边防、尚俭约、求直言、用贤能,针对明朝中叶以来的弊政,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实施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如减免赋税、禁止宗室、勋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禁止势力人家侵夺民利、诏减皇宫的开支与供奉等等。在这些措施的“辅助”下,明朝内部的社会矛盾得以缓和,继而出现了自明中期以来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史称"弘治中兴"。

  朱祐樘虽不是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但却是最为完美的皇帝,他人品极佳,宽厚仁慈,不管对谁,都是宽厚对待,甚至是对待仇人,尽管传说其生母纪氏是被万贵妃害死的,但是,当他即位后一位官员上疏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的时候,孝宗却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先帝的意愿,不愿接受。执掌大明时,虽无大作为,但是很稳定,不胡来,勤政,节俭,礼遇大臣,体恤百姓,做了很多为国为民的善政。这样的皇帝虽不能名声远扬,却能够让自己治下的百姓真正享受安定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