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邦的“狐朋狗友”为什么都是治国大才?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时候帝王大多是传承皇室基业,即使是开国帝王也多是有名门世家支撑,鲜少有出身低微之人。但在中国史上,确实有两代赫赫有名的帝王来自乡野,一为朱元璋,二则是刘邦。他们能登上帝位,也多仰仗手下扶持。单就刘邦而言,他幼时结交的“狐朋狗友”几乎都有治国大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邦旧时好友,可能学疏才浅,但追随他南征北战多年,被磨砺出治世之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卢绾此人,乃是刘邦的同乡,两人又是同日出生,关系非同寻常。在乡里时,刘邦行为放荡不羁,常常惹来官司。卢绾便随刘邦四处躲避,后来,刘邦在沛县起兵,卢绾也追随于他。他曾任职太尉,后来又被奉为燕王。卢绾能身居高位,可见是有一定本事的。卢绾年少时并未有治世之才,他的政治手段都是在随刘邦与各路诸侯争斗的过程中学得的。
这些“狐朋狗友”都有治世之才并非偶然,而是刘邦有意结交的。刘邦曾仰慕公子信陵君的为人,想要入其门下,为他效力。但是事不凑巧,刚刚走到大梁境内时,信陵君已经去世。张耳乃是信陵君昔日的门客,他亦在招揽门客。刘邦索性投入他的门下,两人交情甚好。可惜后来魏国国灭,张耳也被秦通缉。刘邦不得已返回故都。但是,张耳最终还是投入了刘邦帐下,助他灭掉项羽,建立了汉朝。刘邦素有大志,看秦始皇出游时就有建功立业的志向,他有意结交的人定非庸人。
“狐朋狗友”一说有失偏颇,是人们由于偏见所形成的印象,刘邦的“狐朋狗友”其实颇有本事。
其一,刘邦少年时常常惹是生非,又不务农业。连刘邦父亲都指责他不安分守己,乡邻对他恐怕更是印象不佳,与他交好的人自然也会被视为“近墨者黑”。
其二,刘邦结交的好友中,三教九流之人几乎皆有,难免被人误会。譬如樊哙此人,本是屠狗之辈。身份卑微,自然也就被人轻视。但樊哙却勇绝过人,这才在鸿门宴上救刘邦。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刘邦能慧眼识人,乡邻却未必可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刘邦好交“狐朋狗友”的印象,但是这些人却各有本事。
刘邦看似不靠谱,却有领导能力,有治世之才的人围绕他身边也在情理之中。萧何本是沛县的主吏掾,对于律令颇有研究。但他却与声名狼藉的刘邦交好。他认为刘邦谈吐不凡,是大贵之人。后来,萧何多次利用职权偏袒刘邦。天下大乱时,也是萧何主张让刘邦回沛县率众起义。按理说,当时萧何地位要高于刘邦,可他仍与刘邦交好,看重的便是刘邦为人。刘邦自身有大志向,所吸引的人自然也就不是普通人。
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运筹帷幄,刘邦皆不如臣下。刘邦能安坐皇位,不过是因为他善于用人。所谓的“狐朋狗友”是世人眼中的狐朋狗友,但是运用得当,就是治世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