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独孤氏是怎么衰落的?
提起独孤这个姓氏可能现在大家都会觉得陌生,但是如果提起唐朝的独孤皇后,想必很多人都会有印象。尤其她的父亲被称为“天下第一岳父”的独孤信,也被称为“三朝岳父”,他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北周、隋朝、唐朝的皇后。
历史上的独孤氏来自于独孤部,是五胡十六国末期出现的北方游牧部落之一,匈奴后裔。后归附拓跋鲜卑。北魏时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部分独孤氏改为刘姓,(另一部分仍保持独孤姓,如李渊和杨广的外祖父独孤信)成为当时北魏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姓之一。那么这样一个非常显赫甚至蝉联了皇室成员的北方部落姓氏之后为何名不见经传了呢?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姓。在著名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了更加彻底的汉化,除了衣着谈吐上的改革,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还对部分鲜卑族的姓氏也进行了改革,其中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那么也就是说部分刘氏是由独孤氏转变而来的吗?这样的说法只能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独孤氏,一般认为其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部落,原为鲜卑屠各部,“独孤”即“屠各”的不同汉译。但是诸多史籍文献中说独孤氏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后裔,“后汉沛献王辅生厘王定,定生节王丐,丐二子广、廙,廙生穆,穆生度辽将军进伯,击匈奴被执,囚之独孤山下,生尸利。单于以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七世孙罗辰从后魏孝文徙洛阳,初以其部为氏……”就是记载了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拜度辽将军,但是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俘,囚禁于独山(今辽宁省海城境内)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如果按照这个记载来看,也就是独孤氏的本源就是刘氏,所谓的改姓不过是复姓。
但是这样的记载无法排除后人附会的结果,当然在匈奴汉化的过程中也难免有刘氏的融入,不过能够确定的就是在当时的官方记载中,独孤氏确实改姓了刘,并且在河南地区定居下来,逐渐成为地区刘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河南地区的某些刘姓族人包含鲜卑的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