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之君是谁?
亡国之君会有什么下场?答案不言而喻,多半是比较悲惨的。如,陈朝灭亡时,“后主”陈叔宝与妃子一起跳井,后被掳进入长安,5年后便病死了;隋朝灭亡时,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部下逼缢而亡;唐朝灭亡时,唐哀帝李柷被逼迫退位,不久又被毒死……
综合来看,亡国之君是很难善终的。但凡事都有例外,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魏元帝曹奂不仅寿终正寝,而且保留一定的封地,死后还被追谥为元皇帝。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大家都知道,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曹魏。曹魏在三国中虽然强大,但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自曹丕起,仅五位皇帝而亡。曹魏政权存在时间不长,而且大部分时间大权旁落司马氏家族手里。起初这种旁落并不是太明显,而到了第四任皇帝曹髦这,司马氏家族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非常不满,于甘露五年领亲兵讨伐,不料事败被武士成济杀害。曹髦死后,司马氏家族非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与公卿大臣密谋,决定另立新君。不久,司马昭迎立年仅15岁的曹奂为帝。
这曹奂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魏文帝曹丕的侄子。曹奂本名曹璜,登基前一天,皇太后郭氏下诏让曹璜改名为曹奂。第二天,曹璜以曹奂名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皇太后郭氏为什么让曹奂改名?史书中并没有详细的解释,不过在《三国志》中却有郭太后的一道诏书:“古者人君之为名字,难犯而易讳。今常道乡公讳字甚难避,其朝臣博议改易,列奏。”似乎能说明问题。简而言之,改名就说为了避讳,曹璜之“璜”字实在是太普遍了。
其实,这种解释是有待商榷的,皇帝之名本就存在,天下人只有为避讳改名的,哪见皇帝为了天下人避讳方便而自己改名的。相反,郭太后屡屡依附司马氏倒是不争的事实,郭太后之诏书难保不是司马昭的主意,其目的就是告诉曹奂,你这个皇帝连自己的名字都保不住。
当时的曹魏政权,司马氏的政治基础更加牢固,四周都是司马氏的心腹,而亲曹势力已经消除殆尽,难有大的作为。
曹奂谨言慎行,不仅按照要求改了名字,还接受了近乎傀儡的皇帝。司马昭之心够大的,但在世始终没有迈出关键一步。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没过多久,司马炎直接逼迫曹奂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由此,魏国自此灭亡,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取而代之。
尽管做了皇帝,司马炎并没有将曹奂怎么样,毕竟自己得位不正。为了显示曹奂禅位的主动性,后来司马炎又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大都市邺城,并准予使用天子旌旗,其他礼仪、备制都享有天子的待遇。曹奂欣然接受这一切,最终在陈留封国自然终老。就待遇和结局而言,曹奂无疑是历代亡国之君中结果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