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的三国猛将吕布没用方天画乾?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三国演义》里,吕布敢跟桃园三兄弟较量,也敢跟曹营的两员猛将许禇和典韦对阵,所以他高居三国武力榜的第一位。他的出场描写非常精彩:“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image.png

  精彩倒是精彩,但可惜的是,吕布不用方天画戟。这只是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或者说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并不了解三国时期长戟与手戟的使用情况。

  戟是中国古时候的兵器没错,是戈和矛的合体,也就是在戈的头部再装上矛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矛尖相连,然后就具备了勾啄和刺击的双重功能,其杀伤力比戈和矛都强。春秋战国时期,戟多为青铜制造,大量用于车战,号称“车战五兵”之一。到西汉时才出现了钢铁戟,成为步兵和骑兵必备的格斗兵器。

  既然给吕布按上了一把大戟,也叫方天画戟,那就用对也行,但不少画本甚至是电视剧里还是弄错了。戟可分为单耳和双耳,单耳一般叫做青龙戟,双耳的才叫做方天戟。那又为什么叫画戟呢?是因为在戟杆上又加了些彩绘装饰,原称画杆方天戟,后来被改为方天画戟,名字好像更响亮些。

image.png

  第一猛将不用方天画戟,威风似乎减了不少。那他到底用什么称手的兵器?

  据《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吕布杀董卓的时候是这样的,先是李肃用戟刺伤了老贼,从车上掉下来,这时候老贼大喊:“吕布何在?”吕布回应道:“有诏讨贼臣……”接着他“持矛刺卓,趣兵斩之。”很明显,吕布用的是矛。

  有人说,不是偶然用了一下矛吧?另据王粲的《英雄记》:“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就是说,在吕布与郭汜单挑的时候,他用的也还是矛。

  有人还有疑问,那吕布“辕门射戟”怎么解释?《三国志》中只说道在营门立了一枝戟,是士兵所用还是吕布自己的手戟,那只能去想像了。

  顺便说说三国时真实的矛,从出土情况看,三国矛的长度一般在2米左右,最长为2.97米。有一种“双血槽矛”,在矛身两侧各开有一道血槽——这种设计使其刺入人体后容易拔出,而且减轻了份量。

  虽然吕布不曾用戟,但三国时期持戟搏杀的人还是相当不少。

  曹操手下的第一猛将典韦用的就是双戟。据《三国志•.魏志•典韦传》记载:“帐下壮士有典韦,提一双戟八十斤。”在曹操伐吕布的濮阳之战中,典韦曾经手持双戟击退四将,他还能投掷飞戟,“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

  典韦挥舞一双大铁戟,几次救曹操于危难之中。另外从《三国志》中也可以看到,典韦的同袍张辽守卫合肥时,曾经“披甲持戟……杀数十人”。

  东吴一方的两员顶级猛将太史慈和甘宁都用戟。据《三国志》记载:“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在神亭岭决斗时,孙策夺走了太史慈插在背上的手戟,太史慈则抢到了孙策的头盔。

  甘宁用戟则出现在《吴书》中:“尝於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这是说凌统与甘宁有杀父之仇,两人喝多了,准备借酒发疯趁机下杀手,凌统用刀,而甘宁用的是双戟。

  可见戟在三国时期已经有多种形制,上阵多用长戟,或用双戟,另有一种手戟非常受人喜欢,董卓、刘备、孙策、孙权等人都用过。

  据东汉末年刘熙所著的《释名•释兵》:“手戟,手所持擿之戟也。”“擿”
同“掷”,即投掷。可见手戟不仅能防身,还能投掷攻击敌人。从汉代的画像石上看,手戟与“卜”字形铁戟的头部相似,在直刺的旁侧有一个横出的短枝,末端似有细绳缠绕,以供执握在搏杀时,那个横出的侧枝,能够阻截或者卡住对方的兵器。

image.png

  《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吕布投靠董卓,认贼作父,董卓曾因一件小事大怒,“拔手戟掷布”,幸亏吕布闪躲得快,没被击中,但还是记了仇。在《三国演义》中,这件事被化用于风仪亭上,吕布正与貂蝉缠绵,正好被董卓撞见。吕布仓皇逃走,董卓抓起吕布遗下的长戟追赶,可他长得太胖跑不动,于是掷出长戟,被吕布用手臂挡落。

  刘备当年被曹操的大军追得妻离子散,赵云为了保护甘夫人和刘禅,反身冲入阵中。有人误以为赵云投敌,给刘备告状。刘备一怒之下用手戟投向告状的人,还说赵云怎么可能离自己而去。

  据载孙策防身的兵器也是手戟,他曾飞出一戟击中严白虎的弟弟,当场将他杀死。

  哥哥弟弟,一路神气。孙权也爱用戟。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在庱(chěng)亭打猎遇到老虎,马为虎所伤,他下马投出双戟,击中老虎,侍卫张世再用戈突击,把老虎拿下。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宋代苏轼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说的就是这个典故。

  南北朝时,手戟就不见使用了,后来逐渐消失不明。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