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忽必烈的一次万里远征,40万战马死在沙场
你们知道忽必烈的故事吗?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子孙们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征服行动,南征北战、东进西拓,整个欧亚大陆一时间骏马飞驰。
就在蒙古军队一路高歌的时候,在南宋那碰了钉子。窝阔台时期,蒙古大军进攻南宋时在四川和江淮一带遭受到了顽强的抵抗。久攻不下的蒙古军队只好将目标对准了另外一个政权,那就是西南边陲的大理。
大理是历史上宋代时期南方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大致包括今云南全省、贵州、和广西西部、四川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北部。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灭大义宁国,定都今天的云南大理,国号“大理”。
到13世纪中叶时,大理国的末代国王段兴智势衰,朝政大权掌握在权臣高详、高和兄弟手中,结果各部族首领也纷纷拥兵自重,相互征战,以至于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了解到大理的实际情况后,蒙哥决定远征大理,意欲从大理对南宋形成包抄之势。随后蒙哥将远征大理的这个任务安排给了自己的弟弟忽必烈。
公元1252年,忽必烈远征大理,这是他总领漠南军事后的第一项军事任务。忽必烈的这次远征穿越了今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四川、西藏、云南九省区,行程近万里,堪比后来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他此次远征大理的具体路线是,公元1252年的7月忽必烈和兀良台合从今吉林的白城子出发,经陕西定边、宁夏六盘山、甘肃临洮,翻越川北的岷山,进入阿坝的松潘草地。准备绕道路途艰险的吐蕃境内取道大理。
至于为什么绕道,主要原因是此时四川还在南宋手中,所以只能绕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此时的吐蕃也是乱成一片,因此,他们想顺手将吐蕃一起征服了。
由于蒙古军队在吐蕃境内的征战留下的记载很少,以至于我们已经无法详细了解当年是如何征服的。反正在1253年初冬的时候,蒙古大军包围大理城。
虽然蒙古大军包围了大理城,但大理并非轻而易举就能攻下的,主要因为是地形复杂。大理城西面是绵延四十公里的苍山,海拔在三千米以上,东边是洱海,大理城就夹在苍山和洱海之间。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忽必烈先是安排了三位使者去劝降。可惜控制朝政的高氏兄弟不顾国王和群臣的反对,毅然将蒙古的三名使者处死。
而忽必烈等了好几天没看到使者归来,料想他们已经遭遇到了不测,于是对大理城发起了总攻。
蒙古大军一路直下,势如破竹,大理守军一溃百里,国王段兴智落荒而逃,国相高泰祥被擒杀。大理国从段思平至段兴智,共传22代,历317年,至此亡国。
城破后,忽必烈准备屠城,但在姚枢、刘秉忠等人的极力劝说下,忽必烈放弃了屠城的想法。
大臣姚枢把宋太祖赵匡胤派曹彬取南唐,未尝滥杀一人的故事讲给了忽必烈听。《元史·世祖本纪》上记载:“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汝能不杀,是吾曹彬也。”
忽必烈听完后,说:“汝昨夕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意思是我也能做到。不仅如此,他还叫姚枢作了些小旗帜,上面写着“止杀”之令,并插遍大理城内。这样一来,蒙古军队也就没有在大理城内烧杀抢掠。
完成了对大理的征服后,忽必烈于公元1254年春挥师北返,留下兀良合台统兵继续进攻,目的是肃清大理,捉拿段兴智。最后兀良合台在昆明擒获段兴智,接着段兴智被押解到漠北蒙古汗廷,忽必烈对他进行安抚,让他去觐见蒙哥大汗。
蒙哥大汗施以怀柔,令其归国,继续统属大理各部,并后代世袭。之后蒙古大军在大理段氏的帮助下,平定了大理国全境。
虽然忽必烈完成了对大理的征服,不过此次军事行动,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只能说是惨胜。为了完成这次军事行动,蒙古大军穿过满是瘴气的不毛之地、翻越崎岖的大雪山、踏过随处陷人的沼泽地、横渡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金沙江。总之,路程既远又艰辛。
北方而来的蒙古大军最后来到瘴疠流行的云南,士兵每天都是煎熬,以至于来时十万大军,最后仅剩两万人,战马损失四十万匹,导致灭宋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不过忽必烈的这次万里远征大理的成功,向黄金家族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华,这为他在蒙哥去世后,夺取蒙古大汗攒下了资本。
与此同时,这次的征服之后,蒙古完成了对南宋的包围,之后南宋面临着南北夹击的战略态势。
当然,下一步的目标即是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