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时候人上厕所用什么擦呢?
今天为什么小编来聊一聊古人上完厕所所用的道具,那是菊花布满老茧的故事。古人擦屁股的用具叫厕筹,又称厕简、厕辑、厕算、揽尿棍和干尿概。是把木条、竹条等修整平滑到一定规格来刮屁股,长约23cm、宽0.4-0.8cm、厚0.6cm,用后洗干净,多次使用。
《南唐书》记载,南唐后主李煜和周皇后非常信奉佛教,对僧侣更是非常尊敬,以至于“亲自削僧徒厕简,少有芒刺,试之以颊,则再加修治。就是僧人们上厕所用的木片,他要在自己脸上擦着试用一番,要是觉得有些的地方有木刺,就继续修整。厕筹是古时流传甚广,使用年代很长的清理物件,是和锅碗瓢盆一样的居家必须物品。
制作厕筹的不同材料也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体现,贵族使用的厕筹,较为讲究,有高级点的竹木,也有金玉材料,有些奢靡的贵族,会选择比较柔软的麻、布,甚至丝绸来清理。当然,这些纺织品大部分会被清理后重复使用。
平常百姓使用的厕筹主要是常见易得的竹、木等材料至于贫苦人家,各种稻草、芦蒂、树叶、烟叶(芭苏)艾草、鹅卵石、瓦片、石块等都会用来擦屁股。
纸在东汉时期已经有了,为什么没被用来擦屁股呢?其一,早期的纸虽然粗糙,但也主要用于上层社会的书写,算得上是稀缺资源。其二,纸作为文房用品,被人们赋予了某种神圣的寓意。用写字的纸擦屁股有辱斯文,纸不被允许这么玷污。
除了官方规定纸,要严加敬惜之外,民间也有很多《惜字律》来劝导人们
(《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甚至抬出了一个文昌帝君来告诫人们要敬惜字纸。说凡爱惜字纸的人将来享富贵,反之则定要遭天谴报应等等,人们哪敢用纸来擦屁股。
一直到了元朝,手纸才正式有了记载,草原民族只图好用,不想其他,反而给后来的人们带来了便利。《元史》记载,忽必烈儿子真金的妻子,阔阔真非常孝敬婆婆,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也就是把厕纸在脸上摩擦变软,再给婆婆使用。
即便元朝之后,厕纸并非唯一选择,也未普及使用。据记载,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是一位贤明之君,他曾用丝绸擦屁股,这种丝绸不是上等丝绸,而是比较粗糙,更适合擦屁股的一种,明孝宗每次用完,就随手丢弃,有个太监就把皇帝用过的布料收集起来,洗去“龙屎”,缝制了一个门帘,结果被明孝宗看见了,大起节省之心,不再用这种布料当厕纸了。
明代有一个机构叫宝钞司,专门生产管理厕纸(约竖二尺,宽三尺)据《大明会典》记载,宝钞司每年生产72万张草纸,耗费石灰12万斤、优质稻草24万斤、还有45斤香油。这些东西加起来,要花很多银两。可见,厕纸仍是一种珍贵难得的东西。
到了清朝时期,厕纸在中上阶层已经比较普遍了。光绪皇帝的厕纸是“揉过、去硝之裱心纸”,跟现在的普通手纸类似,而慈禧太后的厕纸更加讲究,需要反复的软化处理,细软的自绵纸上面被轻轻地喷上一点水,喷得比雾还细,把纸喷得发潮发蔫以后,用热熨斗在纸上一来一往熨两遍是图干净,二是要把纸毛熨倒了,纸毛要有,否则发滑;而有毛的纸又发涩,只有把纸毛熨倒了的纸最好用,熨的时候,不可烙糊,糊纸易碎,不能用,熨好之后,裁成长条,垫上湿布,这样就成了柔软、干净、又有棱角的便纸了。和现在的湿厕纸有些类似。
清代《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大概是个富农、中农的地位,刘姥姥虽然有随地上厕所的习惯,但也会使用厕纸,即便元朝之后的中上阶层逐渐使用起了厕纸,但在大众生活中,厕筹也井没有消亡,厕筹还是一味药材,治一些疑难杂症,据《王氏小儿方》说,要是小孩子惊到了,两个眼晴叮着地下翻不上来,就可以把厕所里的厕筹浸泡在童子尿里,再拿出烘干,碾成末,抹在这孩子脑门上就好了。
明代的《甲乙剩言》中记载:尝客安平,其俗如厕,男女皆用瓦烁代纸,殊为呕秽。能用得上高级点的厕纸,不在普通日常生活范围。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战败潜逃,随后被解放军在寿光活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一把雪白的洋手纸暴露了身份。这种现象很多人可能还经历过,一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还有很多地方用碎瓦片、石块、砖头等擦屁股。其实不止中国,世界各地的历史都类似,比如之前的法国用麻绳,厕所里吊着一根又长又粗的麻绳,想想那摩擦力!贵族们每次上完厕所,就用这根大麻绳摩擦一番,很是酸爽。
希腊人就用鹅卵石擦拭,也不怕摩擦出血。罗马人则是用包裹着棉布的棍子,擦过之后放在水桶里洗干净,反复使用,也没有干净与否的观念。
英国贵族用鲑鱼片擦屁股,太土豪了。日本贵族用蝉翼泡软了擦屁股,这也比较麻烦。印度以前的贵族也是用竹,后来用水清洗。俄国也奇特,他们认为大白鹅在水中不沾一点水渍,所以就要用人家大白鹅的脖子来擦拭,也是醉了。
还有些很神奇的清洁方式,比如是养一条狗,狗CS!狗不光能CS,还可以按人的需要帮自己舔干净屁股。所以整日想着怎么穿越的朋友,一定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