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说的“八拜之交”是什么意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古人的眼中,不管是对待亲情、友情、爱情,在很大程度上都和我们现代大相径庭,当然了,这并非是我们不如古人,而是受到了固定时代大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古时候,人们向来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八拜之交”作为友情的最高境界,在传统意义上,大家认为“八拜”是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八个方向,向这八个方向朝拜完毕后,这就是天地见证的友谊。

  同时,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八拜”也被认为是见到长辈时的一种礼仪,表达了尊重仰仗之情,再往后,就延续到了平辈之间,那么最开始的“八拜”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是不是和大家想象中的一样呢?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八拜之交”的典故

  1、典故出处

  追溯“八拜之交”的源头,至今已经超过了1000多年,源自于宋代易学大家邵雍之子邵伯温所著《邵氏闻见录》一书,里面记载:“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什么意思呢?

  说的是有两个人物,一位是文彦博,另一位是李稷,前者是北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大家,堪称一代贤相,后者是一个普通的官吏。李稷的父亲曾经是文彦博的门人,按照辈分算,他们是两代人,但是李稷很有学问,性格也比较清高,文彦博知道后就准备敲打他一下。

  有一次,文彦博被安排到北京地区驻守,这相当于边防上的司令一级职务,李稷听说后就前去拜访,文彦博听说李稷来了,故意刁难不见。

  李稷等了很久,文彦博慢吞吞的出来说:“你的父亲算是我的朋友,那你跟我行八拜之礼吧”。李稷知道自己的辈分低,而且身份也不如对方,无奈之下不敢不从,于是行了这个礼节。文彦博也借这个机会,用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锐气,这就是“八拜之交”背后的故事来源。

image.png

  2、影响深远

  从上面的这个典故不难看出,“八拜之交”在很早的时候常用于世交子弟谒见长辈时的一种礼节,整个过程中充满了传统礼制的味道,可人们依然是乐此不疲,且能够用平常心接受和对待,由此也可以看出儒学文化对中国古人的影响。

  不过在最初的时候,“八拜之交”还没有在平辈之间使用,更没有充满江湖世俗的味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日新月异,包括“八拜之交”这个成语在内的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后世以“八拜之交”形容友情的时候,又有了哪些新的含义和具体的讲究呢?

  二、八拜之交中的“八拜”

  1、前“四拜”

  在同辈友情范畴内,“八拜”支撑体系有一个全新的系统概念,代表了八种不同的情怀和羁绊,分别为: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第一拜为伯牙和子期的知音之交,两人高山流水之中相遇,一见恨晚,从此形影不离,意念相通,以至于子期去世之后,伯牙在其坟前弹奏一曲后砸琴而去,从此不再踏足乐坛,把“知音难觅”做到了极致。

  第二拜为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刎颈之交,这两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一个“负荆请罪”就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流传千百年,这种感情主要寓意为朋友之间在国家大义面前可以保持一致,甚至不惜牺牲性命,属于见证生死的患难之情。图片:廉颇负荆请罪资料截图

  第三拜为陈重和雷义之间的胶漆之交,所谓胶和漆都是两种很粘稠的东西,一般寓意为志趣相投,亲密无间,陈重和雷义都是东汉人,两人为了对方可以放弃个人利益,坦诚相待。

  第四拜为范式和张劭的鸡黍之交,东汉时期的范式和张劭是好朋友,他们之间只要约定好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一个时辰相见,就会排除万难准时赶到,后来张劭先去世,范式前去送葬种树,一生都没有辜负朋友。

  2、后“四拜”

  第五拜为左伯桃和羊角哀的舍命之交,事情发生在两人前去拜见楚元王的时候,突然遇到了暴风雪,当时气温骤降,然而两人都衣着单薄,食物匮乏,左伯桃为了保住朋友的性命,把自己的衣服和粮食都留给羊角哀,自己则找到了一个树洞钻了进去等死。

  后世感念这样的感情,从而有“舍命之交”这个说法,同时还有另一个说法,叫做“角哀伯桃”。

  第六拜为刘、关、张的生死之交,刘、关、张就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刘备、关羽和张飞,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他们都不会陌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人本是一介平民,因为有共同的理想和抱负,因此在桃园结拜为异姓兄弟。

  从此之后,无论大哥刘备多么穷困潦倒,两位兄弟都做到了不离不弃,且不管在什么样的境况下,关羽和张飞都会以大哥为重,既不计较个人得失,又能够做到不惜生命的去保护。

  在三人的努力下,他们终于成为了一方诸侯,后来还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天下三分得其中之一,这个故事伴随着《三国演义》的地位不断升高,在我国民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图片:刘、关、张三人结拜剧照

  第七拜为夷吾叔牙管鲍之交,管仲是春秋齐国宰相,辅佐桓公制霸天下,后来他说,生我的自然是父母,但是懂我的只有鲍子一人,后来被诠释为朋友之间的相互信赖与提携,这句话也成为了千古名句。

  第八拜为孔融祢衡忘年之交,两人同样也是汉末的名士,不过孔融的年龄远超祢衡,但是由于情投意合,两人直接打破了年龄上的限制,以知己相称,这也是“忘年交”的由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