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是如何相亲 真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吗

  还不知道古人是如何相亲的网友们,

  如今的相亲节目异常火爆,十几个人对一个人品头论足,或是直接表达爱意,或语出惊人。让人不得不感叹,相亲就是娱乐啊!

  然而,在我国古时候,年轻男子和女子根本就无法支配自己的婚姻,一切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传统的婚姻嫁娶环节中,古人并不注重相亲这个环节。一般来说,洞房之前男女是不能见面的。

  宋代以前,依照古礼,婚姻嫁娶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环节,古称六礼。宋代时减为纳采、纳征、亲迎三项。虽然婚礼程序变得简洁了,但是那时的相亲还是不受重视。这并不是说宋时没有相亲。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相亲时,男方的亲人或者母亲作为代表去女方家,要是觉得女孩中意,就会把一支钗子插在女孩头上。如果男方代表不中意,就会给女方家留下一些绸缎,亲事就此打住。可见,古时男方在婚姻中的自主选择权较大,起码男方代表能看清楚女孩的模样。但女孩在结婚之前,根本就不能和男方见面,因此就可能误了一生。

  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记叙了相亲情节:“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男以酒四杯,女则添备两杯,此礼取男强女弱之意。”男女双方在觥筹交错中酒决定了孩子的婚事。什么脾气秉性、生活习惯、才能爱好都不重要,一切都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