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长平之战究竟活埋了多少人?
揭秘:长平之战究竟活埋了多少人?不清楚的网友们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这一站中,我将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次着名战役——长平之战。赵国与秦国在长平对垒,秦国使用反间计使赵国临时换将,致使赵国40万大军全部被坑杀。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以白起为将攻打韩国。秦军很快攻占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韩国国都之间的联系。韩国想割让上党郡向强秦求和,但是驻守上党郡的守将冯亭不愿投降强秦,他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
公元前260年,秦以左庶长王龅为将攻打韩,占领上党。上党的百姓都逃到了赵国,赵国出兵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驻守,以镇抚上党的百姓。四月,王龅攻打赵国。赵国派出大将廉颇率军抵抗。六月,赵军初战失利。七月,赵军修筑营垒。秦军再次攻打赵军营垒,攻克赵军西垒壁,大败赵军。
当时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不足,加之好战嗜杀的恶名(即“虎狼之国”的名声),在上党地区不得民心。而赵军补给却源源不断,又有上党军民的支持。所以秦军想速战速决。赵军主将廉颇根据敌强我弱又初战失利的情形,就决定采取了坚守营垒、以逸待劳的正确方针。秦军多次在阵前挑战,赵军都不予以理睬。赵王不明事理,还几次责备廉颇。秦将怕长期相持秦军粮草不济,就据实禀告秦王。秦王采用应侯范雎的计策,派人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并散步谣言说:“秦国最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老了很容易对付,他很快就要投降了。”赵王本来就埋怨廉颇战事接连失利,致使兵力损失,又责怪他坚壁不出不肯迎战。因此他相信了流言,就以“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为将,派赵括率兵迎战秦军。
赵括就任后,一反廉颇的做法,改坚壁固守为主动出击。不仅如此,他还阵前改变军制,临时撤换大批将领,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见赵国中计后,又悄悄地以身经百战的白起为将。
秦国大将白起面对骄傲轻敌的赵括,决定采用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战法。他下令前沿部队在赵军进攻时,假装战败后撤,主力组成袋状阵形,另外派出5000精兵,伺机割裂赵军阵形。八月,赵括在不清楚敌人虚实的情况下,贸然进攻。秦军假装战败后撤,暗中在两翼埋伏兵力准备突袭赵军。赵军追击到秦军壁垒下,但由于秦军早有准备,无法攻破。白起下令两翼的军队迅速出击,把赵军截成三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赵军运送粮草的道路也被截断。秦军又派出骑兵不断扰乱赵军。赵军形势危急,只好修筑营垒坚守等待援军。秦王得知赵军运送粮草的道路被切断后,亲自到河内督战,又征发军队割断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动员全国的力量与赵国作战。
到了九月,赵军已经有46天没有粮食了。士兵饥饿不已,甚至出现了自相残杀后煮食的现象。赵括实在走投无路,就重新整顿队伍,把军队分成四队轮番突围,但最终也没有得逞。后来,他亲自率军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40万大军全部投降。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将他们分散隔离后,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伤病的小兵回去报信。这一战赵国朝野为之震动。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包围歼灭战。这次战争,使得最具实力统一中国的赵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从而使秦国实力大增。由此,秦国的国力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诸侯国。这一战推进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