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被诸葛亮委以重托,姜维为什么没能做出功绩呢?
三国的精彩,精彩在前部分群雄并起,豪杰辈出的年代,在最开始的一批豪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三国的历史来到了后期,虽然稳定,却也没有那么精彩了。
如果将三国按时间一分为二的看待,前三国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孙权、刘备、关羽、赵云等英雄豪杰竞相登台。但是到了后三国时期,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似乎都不如前三国那么精彩了。但是,矮子里拔将军,论军事才能,姜维是可以和邓艾、陆逊并列的一流人才。而且,姜维的结局,更是三国里最为凄凉的。
对于少年成名的姜维,早早就被曹魏委以重任。不过,在面对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时,姜维还是着了诸葛亮的道,从而被成功策反到了蜀汉。当然,对于急需用人的诸葛亮,也是非常厚待姜维,让后者三十岁时就坐上了蜀汉征西大将军的位置。后来,在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整个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姜维的肩膀上。
但是,在魏蜀吴三个国家中,蜀汉的人口不过百万,军队更是在十万以内,除掉各地防守的驻军,能够投入到北伐的实际人数,更是只在3—5万。而姜维面对的曹魏,不仅地域广泛,人口达到400万,而且在政治经济上全面领先于蜀汉。不过,诸葛亮还是需要用进攻来延续蜀汉的生命。而姜维所能做的,依然是希望存续蜀汉的火种。然而,等到姜维真正接手蜀汉军权的时候,一方面是国力上的日渐衰微,另一方面则是朝廷上下的人心涣散。相对于诸葛亮,姜维的政治才能确实相型见拙,也很难像孔明一样平衡好蜀汉集团各大势力,而这,无疑给姜维的北伐制造了巨大的障碍。
公元263年,经过多年发展的魏国,终于积蓄好了统一天下的能量,随即朝着蜀国进军。虽然姜维守住了剑阁,死死地压制了钟会的军队。不过,邓艾通过奇袭绵竹,顺利杀到了蜀汉的都城成都。这个时候,扶不起的阿斗选择了打开城门,投降魏国。但是,心中感念诸葛亮知遇之恩的姜维,依然不愿意接受蜀汉已经灭亡的事实。于是,他假意投降魏国的钟会,不断挑拨钟会和邓艾之间的关系。在促使邓艾父子的职务被司马昭罢免后,姜维决定更进一步,试图策反钟会背叛魏国和司马氏。
彼时的钟会可谓大权在握,掌握着十几万的魏军,如果联合蜀国的军队,其力量足以和魏国扳一扳手腕。这个时候,姜维的心中还挂念着君主刘禅,告诉他只要再忍耐一段时间,蜀汉一定可以光复。不过,或许是上天希望早点结束征伐,促使国家的大一统。姜维联合钟会的造反计划走漏了风声。最终,钟会被魏国军队击杀,而姜维也最终选择了自杀。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看到姜维死亡的情节时,笔者忍不住哀叹。在姜维选择自刎以谢天下的时候,除了感叹命运无奈、棋差一招外,会不会想到自己的故国和慈母呢。尤其是对于临死嘱托的诸葛亮,姜维又抱着一种怎样的思绪呢?蜀汉的内外交困,注定了姜维的悲剧命运。由此,对于姜维来说,死亡应该是彻底解脱了。只因他做了他认为自己该做、想做和能做的一切,他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