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吕雉嫁给刘邦,吕公为什么会这么做?
吕公为什么第一次见刘邦,就决定把吕雉嫁给他?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按照《史记》的记载,吕太公之所以会将吕雉嫁给刘邦,乃是因为吕太公“善相面”,在见到刘邦(刘季)后,认为其日后必成大器,因而将女儿嫁给了他。然而,“相面说”虽然在古时候多次出现,但太过虚无缥缈,很难令人信服,从种种迹象来看,吕太公此举应该另有深意。
根据《史记》原文记载,吕太公嫁女是因为“善相面”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吕太公一家本是单父人,后因躲避仇家而背井离乡,因与沛县县令交好,故而逃至沛县。沛县县令曾为儿子向吕太公求亲,却被吕太公拒绝。
沛县官吏听说县令家中来了贵客,纷纷前来拜访,于是萧何担负起了安排座次的工作,他下令说“贺礼不满一千钱的,就安排坐在院子里”。刘邦乃是当地厅长,素来看不起这些官吏,因而在写拜帖时谎称“贺礼一万钱”,事实上却没有带一分钱。
拜帖递进去后,“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这个人,擅长给相面,见到高祖的样貌后,对其极为敬重,亲自领其入座。萧何见状,对吕公说道,“刘季这个人平时爱说大话,不务正业”。
刘邦为了戏弄那些宾客,于是干脆坐到了上座。酒过三巡之后,吕公给刘邦使眼色,示意其吃完饭后留下来。等到宾客散去,吕公对刘邦说,“我擅长给人看相,看了那么多人,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你。我有一个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刘邦自然大喜,连忙答应了下来。
等到刘邦离开,吕夫人对丈夫的决定大为恼火,“你之前总说想让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为儿媳你都不同意,如今怎么就将女儿许配给了刘季呢?”
吕公对妻子说道,“你们女人家不懂”。就这样,吕公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按照《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吕太公嫁女完全是因为善于相面,且看中了刘邦这个“潜力股”,然而这种“相面说”真的令人信服吗?要知道当时刘邦可谓“名声在外”,好色嗜酒不说,四十多岁还尚未成婚,倒是与寡妇曹氏生下了一个私生子,哪里有潜力股的样子?
猜测一:刘邦黑白通吃,吕太公为保全家人
既然吕太公一家因躲避仇家而逃至沛县,虽然不得而知是什么样的仇家,但显然已经威胁到了吕氏一家的性命。对于逃命之人什么最为重要?显然就是保全家人的性命,如果以联姻能够达到目的,自然再好不过。
按照《史记》的记载,吕太公因与县令交好才逃至沛县,沛县县令作为一地最高长官,却在提亲时被吕太公所拒。那么,吕太公为何在沛县县令和无赖刘邦之间,选择了后者呢?原因无他,那便是刘邦在当地的势力远超县令。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全面推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从而实现中央集权统治。可是,由于秦国统一天下的步子太快,秦国还无法将统治延伸至最基层,因而各地只有郡守、郡尉、县令、县尉等高级官员由朝廷直接派遣,而低级官员却是大多是就地提拔。
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沛县县令虽然位高权重,但不仅拿刘邦这个地痞没有办法,而且甚至在实际权力上仍有不足。这种说法有个极为有力的证据,秦末天下大乱时,沛县县令也曾想要起兵响应,并想将逃亡在外的刘邦等人招致麾下,最后却又担心自己压不住刘邦,于是将其拦在了城外,结果在刘邦的号召之下,沛县县令被百姓杀死,反将刘邦迎入了城内。
刘邦在当地绝对算的上风云人物,不仅拥有大量“狐朋好友”(樊哙、卢绾等),而且白道也很罩得住(萧何、曹参等),甚至可以随意欺辱当地官吏,而那些官员却一点办法没有。
两相对比之下,吕太公要保住一家老小,刘邦这个权势滔天的地痞,显然要比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只是空壳的沛县县令更为合适。
猜测二:吕太公与刘邦早已相识,且均为反秦人士
这个猜测则来自于《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其中有载“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也就是说,刘邦在没有当上亭长之前,曾与张耳来往密切,经常在张耳处留宿数月,可见两人关系极不一般。
这个张耳可不是一般人,他曾为信陵君门客,乃是秦国统一天下后赫赫有名的反秦人士,秦始皇曾对其大肆搜捕。刘邦和张耳走的如此之近,那么他是否也是反秦人士呢?这种可能性不仅有,而且极大。
至于吕太公一边,虽说《史记》并未交代其到底因何逃离单父,但同样不难发现一些端倪。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丰沛起兵之后,吕家不仅给予全力支持,而且吕太公的儿子、吕雉的哥哥吕泽立即便在山东单父发动了起义。这说明,吕太公极有可能因为在山东单父从事反秦活动,被发现之后这才慌忙逃离,吕太公毕竟是齐国吕氏后人,本就是齐国贵族,反秦的可能性极大。
若这种猜测为真,那么吕太公从单父逃至沛县,应该并非与沛县县令相熟,而应该就是奔着刘邦而去。与沛县县令较好,恐怕只是掩人耳目而已,而这想必也是吕太公拒绝县令而将女儿嫁给刘邦的原因,两人的结合完全就是一场政治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