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宫的神明台还在吗?神明台是汉朝哪位皇帝所建?
神明台是汉武帝时期所建台的名字,位于汉长安城遗址内,是建章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建筑被自然侵蚀,加上人为原因破坏,神明台现仅存夯土台基。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汉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其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中。建章宫遗址位于三桥镇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带,在汉长安城直城门外的上林苑中。
今地面尚存并可确认的有前殿、双凤阙、神明台和太液池等遗址。《三辅黄图》载:“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史书《史记·孝武本纪》明确记载神明台所建原因和神明台具体布局: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
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
神明台在建章宫中,用以安置铜柱仙人,承接天上“甘露”以求长生。东汉班固《西都赋》:“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
李善注引《汉书》:“孝武立神明台。”《三辅黄图·建章宫》:“神明台在建章宫中,祀仙人处,上有铜仙舒掌捧铜承云表之露。”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二月,临渤海,幻想通过望祀之属,有机会到达蓬莱仙庭。因柏梁台遭了火灾,武帝到甘泉听取各地官吏汇报。公孙卿说:“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不少方士也说古帝王有的建都于甘泉。因此,以后武帝往往在甘泉接见诸侯大臣。有人建议,楼台被烧,再建必须更大,才能消灾。于是造建章宫。其东则凤阙,高20余丈。其北开凿泰液池(或“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并建神明台、井干楼,高50余丈。
汉武帝时,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铸有铜仙人手掌承露盘以储露水,据说和玉屑服之可以求得长生。神明台保持了300多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承露盘尚在。文帝想把它搬到洛阳。搬动时因铜盘过大而折断,断声远传数十里。铜盘勉强搬到灞河边,因太重再也无法向前挪动而弃置,后不知所终。
汉神明台遗址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有着2000余年的历史。如今由于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现仅存夯土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