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对曹魏忠心耿耿,为什么曹休要杀他呢?

  贾逵,字梁道,生于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卒于魏明帝曹叡太和二年(228年),河东襄陵(今山西襄陵县)人。他历仕曹操、曹丕二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物。

  贾氏为东汉河东着姓,然在贾逵一门,却因父母早丧,家道中衰,幸赖祖父悉心抚养,贾逵才长大成人。少年时的贾逵,就表现出对战阵攻取的兴趣,与邻里儿童游戏,多为行军部伍之类。他的祖父又颇知兵法,便口授言传,将数十万言兵法传授给他。这对于他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mage.png

  贾逵初入仕途,为河东郡小吏。建安七年,袁尚私署河东太守郭援联结并州判史高于、匈奴南单于进攻河东,不数日,
所经城邑皆被攻占。当时,贾逵奉令防守绛邑(今山西绛县),他与百姓同甘共苦,深得绛邑父老爱戴。郭援兵至绛邑,城中父老与贾逵积极防守,然终因寡不敌众,城地被郭握攻破。城溃之日,绛邑父老与郭援相约,不得杀害贾逵。郭援企图负约,受到城中百姓怒斥,郭援在众怒难犯的情况下,只好将贾逵带至壶关,囚于土窖中。后有河南人祝公道盗掘土窖,将他救了出来。

image.png

  贾逵为郡吏时,就与避居于河东的太原人孙资交往甚密,不久,孙资被辟于曹操的丞相府参赞军事。贾逵固守绛邑的事流传开后,孙资即以此为由,举荐他为秀才,被曹操任为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县令。不久,因祖父去世而离任。之后,曹操征他为议郎,参与丞相府军事。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亲率大军西逾潼关,征讨关西马超诸将,行至弘农,即委贾逵为弘农太守,令其扼守潼关要塞。他在弘农数年,颇有治绩。后曹操召见,听了他的议论后,非常高兴,曾对左右说:
“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违,吾何忧!”弘农任上,贾逵曾怀疑当地屯田都尉隐匿士卒而施刑过当被免职,调至丞相府任主簿。至曹操临终前,又被擢为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同掌军计。曹操病死于洛阳,贾逵主持丧事,并护送灵柩到达邺城,辅助曹丕登上帝位,
返回洛阳。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引军出洛阳南巡,又以贾逵为丞相主簿、祭酒。是年秋,任他为豫州刺史。

  当时,黄河流域战乱基本平息,然而法度破坏,人心涣散,境内官吏多不奉法, 社会秩序仍很混乱。
贾逵到豫州后,决心整顿吏治,整顿社会秩序。他经过认真考察,依照汉代kao察郡守的六条标准,奏免了那些纵逸豪强、侵吞民利的不法官吏。
同时,兴修水利,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在今潢川县和汝南兴造陂塘,引水罐溉,在今淮阳市西北修复运输渠道200余里,便利了洛阳与东南的漕运。他在豫州刺史任上8年,竭心尽力,勤政爱民,受到当地百姓的深切爱戴,曹丕也称他为“真刺史”,下诏表彰的治绩,号召官吏向他学习。他去世后,当地百姓追思他的功迹,立庙祭祀他。

  贾逵胸怀坦白,敢作敢为,常常不顾个人安危,犯颜直谏,也常常能够果断处理紧急事务,因此,他得到曹操的信任。他在丞相府主簿任上时,一次,曹操打算征伐吴国,而时值盛夏,连日霖雨,三军多不愿出征。曹操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唯恐有人出面谏诤,就下了一条命令,说谁要谏阻就要杀头。贾逵明知曹操的命令,但认为确实不宜出兵,便冒着杀头的危险,亲自草拟谏章,入谏曹操。曹操为之大怒,即收械贾逵下狱,但贾逵仍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曹操终于接受他的谏阻,撤消了出兵的计划。曹丕即位后,贾逵还写信告诫他,要他为亿万百姓着想,不要违背他们的愿望。表现了他对曹魏政权巩固的关心。曹操打算从关中出兵征讨蜀国,曾派贾逵观察斜谷的地形,半道中,遇到水衡都尉押送着数十辆囚车,行动迟缓,阻碍道路,贾逵便命令只押解罪重者,释放了那些罪轻者,从而让开道路,很快完成了任务,受到曹操的赞赏。

  贾逵忠于曹魏,关心曹魏统—全国的事业。曹丕黄初年间,他即与其他将领征伐过吴国,到魏明帝即位后,他仍致力于对吴国的军事斗争。直到临终,念念不忘魏国对吴的统一,以不能平吴而感到遗憾。正因为这样,曹操的继承者也非常怀念他。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每过豫州,都要到他的庙里凭吊,称他死而不朽,号召人们学习他。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祖父习,口授逵兵法数万言。逵少孤家贫,初为郡吏,守绛邑长。郭援攻,逵坚守,后城溃俘,以义众请免,计议据皮氏于郡守,得无败。除渑池令。曹操善逵,拜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并掌军计。及操崩,逵典丧,斥曹彰莽,曹丕即位,拜豫州刺史。躬勤于职,赐关内侯。征吴破吕范于洞浦,封阳里亭侯,加建威将军。开直道临江,明帝嘉之。太和二年伐吴,据夹口迎曹休,休得以生还。嘉禾三年薨。

  曹操寿终,曹彰提兵奔丧,贾逵斥曹彰莽归。东吴周鲂诈降曹休,贾逵协同曹休出兵,建议曹休慎重进兵。曹休大怒,要斩贾逵,众将苦告求情,贾逵得以免死。曹休孤军深入,被东吴大都督陆逊大败,贾逵领兵接应,曹休才得以生还。

  贾逵的历史评价

  陈寿:此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咸精达事机,威恩兼着,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三国志·魏书十五》

  魏略:逵世为着姓,少孤家贫,冬常无袴,过其妻兄柳孚宿,其明无何,着孚袴去,故时人谓之通健。《魏略》

  孙资:逵在绛邑,帅厉吏民,与贼郭援交战,力尽而败,为贼所俘,挺然直志,颜辞不屈;忠言闻于大众,烈节显于当时,虽古之直发、据鼎,罔以加也。其才兼文武,诚时之利用。《孙资别传》

  曹操: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三国志·魏书十五》

  曹丕:逵真刺史矣。《三国志·魏书十五》

  曹休:逵性刚,素侮易诸将,不可为督。《三国志·魏书十五》

  曹睿: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三国志·魏书十五》

  习凿齿:夫贤人者,外身虚己,内以下物,嫌忌之名,何由而生乎?有嫌忌之名者,必与物为对,存胜负于己身者也。若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彼虽倾覆,于我何利?我苟无利,乘之曷为?以是称说,臧获之心耳。今忍其私忿而急彼之忧,冒难犯危而免之于害,使功显于明君,惠施于百姓,身登于君子之涂,义愧于敌人之心,虽豺虎犹将不觉所复,而况于曹休乎?然则济彼之危,所以成我之胜,不计宿憾,所以服彼之心,公义既成,私利亦弘,可谓善争矣。在于未能忘胜之流,不由于此而能济胜者,未之有也。《习凿齿》

  魏书:休犹挟前意,欲以后期罪逵,逵终无言,时人益以此多逵。《魏书》

  曹髦:逵没有遗爱,历世见祠。追闻风烈,朕甚嘉之。昔先帝东征,亦幸于此,亲发德音,褒扬逵美,徘徊之心,益有慨然!夫礼贤之义,或扫其坟墓,或修其门闾,所以崇敬也。其扫除祠堂,有穿漏者补治之。《三国志·魏书十五》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