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非常的有才华,为什么会被乾隆发配边疆呢?
伴君如伴虎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皇帝身边做事的官员虽然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但是却伴随着相应的风险,即使是纪晓岚这样的优秀人才,也会因为受到牵连而被发配边疆。
纪晓岚,名昀,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阅微草堂笔记》是他流传下来比较知名的作品。据史书记载,纪晓岚一生性格幽默诙谐,机敏过人,并且才华出众,被后世称之为“清代第一才子”。有个小故事就能看出纪昀的聪明与机敏,话说有一次乾隆读书时,读到一副对联,与常见的对联不同,这幅对联上联只有两个字:“色难”,乾隆苦思许久不得下联,这时站在边上的侍读纪昀说这个“容易”啊,乾隆听后说这个对联怎么容易呢?结果转念一想,“容易”二字不正好是这上联最好的下联么,随即对纪昀赞赏有加。
1763年,纪昀被乾隆皇帝授为翰林院侍读,次年因父亲病故,回家丁忧,四年后的1767年,他服丧期满回到京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乾隆下旨赐予纪昀四品衔,仍留庶子任;而后升任詹事,掌管东宫庶务,负责记述皇帝言行。
就在纪昀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发生了名震一时的两淮盐政案,纪昀受到牵连,获罪被发配新疆。经过清查,两淮欠缴官银一千余万两,历任盐官均被追责,其中的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迎娶了纪昀的二女儿纪韵华,因此两家有着姻亲关系。就在案发之初,在中央任职的纪昀很快知道了案件的调查结果,于是他拿来一撮盐和一撮茶叶装到一个空信封之中,信封上什么字都不写就寄给了卢见曾;卢见曾拿到信封后揣测良久才明白意思是茶(查)盐,于是卢见曾开始补漏公款,而钦差调查到卢家时自然什么都查不到,乾隆皇帝震怒,命刘统勋彻查此案,最终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恩招供称是纪昀通风报信,故而乾隆皇帝将其发配至乌鲁木齐军台效力。
纪昀达到新疆之后,发现乌鲁木齐都统是温福,曾经与自己有过交情,于是纪昀在这里也没有吃多少苦头,相反被温福召入军帐,掌管案牍文书;纪昀在给夫人的信中也说明了自己在这里的处境,让家里人不要替他担心。
乾隆三十六年,即公元1772年,在业师刘统勋等人的帮助下,纪昀得以重返京城,48岁的他再次回到京城之后被乾隆加恩任翰林院编修,只是物是人非,很多旧友不愿再与他交往,世态炎凉让他感慨万千!
纪昀在此时也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整理《阅微草堂笔记》上面,他原本因官场失意不能将才华用在治国安邦之上而心有不甘,却不曾想自己埋头整理的这部《阅微草堂笔记》却让自己日后名满天下。公元1805年,82岁的纪昀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他也因曾经编撰《四库全书》、整理《阅微草堂笔记》等事而被后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