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皇帝能够印钱 为什么不能想用多少就印多少钱呢

  还不知道:皇帝能印钱为什么不能想用多少印多少钱的网友们,

  纸币的出现,对于历史而言,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跟一般的金银铜铁相比,纸币肯定更为轻便,对贸易往来,帮助更大。中国纸币最早出现于北宋四川地区,由当地商人率先推出。纸币的出现,并非偶然。北宋时,黄金用于装饰、储存较多,白银用于赔款较多,两者数量都较为稀少。

  一般而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使用铜钱。但是,随着对外贸易逐渐发达,铜钱逐渐外流,北宋境内铜钱数量下降。为遏制这一趋势,
朝廷禁止民间私人开采铜矿,由官府垄断。

  这个做法并没有办法缓解铜钱短缺的问题。朝廷禁止采铜后,民间缺少铜器,只能把铜钱熔化,铸成铜器。民间也有很多人选择将铜钱储存起来。这些做法,进一步造成市面上铜钱数量紧张。当时四川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在铜币以外,又使用铁币。

  铁币虽可流通,却极为不便。铁较为廉价,而且太重。当时买一匹布要带上大约五百斤重的铁钱。逛街也许不是为了买东西,可能只是为了单纯锻炼体力。所以,当时就有十六家富商联合起来,一起创建了发行纸币的机构“交子铺”,发行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但是,因为经营不善,交子铺倒闭,北宋朝廷接手处理善后。对于纸币的态度,北宋朝廷内部有不同的意见。反对者认为应当取缔,不应保存。

  北宋当时国库紧张,财政严重不足。所以,只能通过发行纸币,来缓解这一危机。这是中国纸币历史的开端,非常重要,不可忽略。而由此之后,纸币的发行,便基本掌握在朝廷手中。

  作为朝廷中最有权力的皇帝,并不能随意发行纸币。否则,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混乱。北宋以后,历次胡乱发行纸币造成的情况,都说明了这一问题。

  宋徽宗时期,蔡京掌权,发行了大量纸币,直接造成当时物价飞涨,社会混乱。因为纸币的发行,必须有相应的“准备金”,可以用来兑换,实行本身的价值。否则,它本身就是一张废纸。

  北宋最初发行纸币的时候,有提前预留一部分铁钱作为“准备金”。准备金的数量,大概是纸币数额的百分之二十八左右。北宋造纸技术较差,纸币磨损严重,一般是三年更换一次。

  但是,蔡京大量发行纸币,提供的准备金不仅没有增加,最后干脆直接取消。朝廷也借着这一办法,肆意搜刮民财。时人怒骂蔡京,认为他推行的纸币政策,比强盗土匪更可恶。

  宋徽宗推行的政策,很快造成北宋社会混乱。北宋亡,迁都杭州,建立南宋。南宋时,又继续推行纸币制度,曾取得较好的效果。宋孝宗在位时,曾建立一套较为稳定的纸币发行制度。宋孝宗的做法,便是提供充足的“准备金”,限制纸币的发行数量,可以让百姓进行兑换,并且可以用纸币缴税。

  种种做法,就是要让纸币本身有价值,可以使用。这套纸币制度维持了三十年,保证南宋的社会稳定。后来因南宋本身国情原因,因为军费开支过大,朝廷为补亏空,大量发行纸币,引起社会严重混乱。

  很多百姓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就拿着纸币,想要找朝廷兑换更有稳定价值的铜钱。南宋朝廷现在亏空得非常严重,已经无力兑换。他们只能采用强制措施,禁止退换钱币,不允许市面上低价抛售钱币。

  朝廷用强制措施推行纸币,不顾现实规律,自然遭来严重反弹,引起民间不满,社会严重动乱。直到南宋灭亡前夕,这种情况都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当时两百贯钱币,只能购买一双草鞋。

  南宋以后,元、明、清都曾发行过纸币,可是出于填补国库等目的,都发行了大量无法兑换的纸币。如晚清时,为筹集军费,朝廷发行了“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两种纸币。它们都因为无法兑现,不断贬值,最终沦为废纸。

  从北宋到晚清,中国是世界历史上较早出现纸币的国家,但这套制度一直无法成熟。原因有很多,纸币的背后,一直没有一套真正稳健存在的制度。它一直是朝廷为了弥补国库亏空的工具。而且纸币政策的朝令夕改,同样让它自身的价值,非常不稳定。

  在古时候社会中无法广泛的使用,只能走向衰落。不过,古时候的纸币并非完全没有留下下来。晚清时发行的“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就成了现在“钞票”一词的来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