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死后,为什么霍光的家族就被尽数诛杀了呢?

  公元前66年7月,风光一时的霍光家族,因谋反之罪,被尽数诛杀,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随着主犯霍显、霍禹等人的相继伏法,在大汉朝堂上又不可避免地兴起了“党同伐异”的戏码——那些凡是跟过霍光的官员,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清算。

  有一天,大汉丞相魏相(人名)向汉宣帝奏议,说太仆杜延年向来受到霍光的信任和重用,他(杜延年)所任用的官员,大都是一些违法奸诈之辈,请予以严查!

image.png

  一生经历坎坷异常且深谙权谋之道的汉宣帝,在魏相刚开口的那一刻就知道:魏老头这是在搞清算呢!

  汉宣帝略加思索,便说道:杜延年这个人,朕知道!他没有多大问题,把他免职罢官就算了吧!

  虽然,后来魏相依然不依不饶地派遣官吏,对杜延年进行了一番“严查”,但是由于汉宣帝提前定下了“调子”——杜延年这个曾经被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爱将,在此次“清洗”中,也只是因为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而被免官罢了。

  更为离奇的是:在几个月之后,汉宣帝又将这个霍光的绝对心腹杜延年,提拔重用、升为北地太守。

  霍光薨后,子禹与宗族谋反,诛。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后数月,复召拜为北地太守。——《汉书·杜周传》

  为什么青史君会用“离奇”一词,来形容此事呢?

  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虽然汉宣帝是霍光一手扶持起来的,但是由于霍光的专权,素有大志的汉宣帝,其实对于霍光的所作所为是甚为不满的;尤其是在霍光的妻子霍显,毒杀了宣帝的发妻许皇后之后,汉宣帝对霍家之人更是深恶痛绝。

  故而,在霍光死后不久,由于汉宣帝的步步紧逼,霍家人就不得不走上了谋反的不归路······

  所以,在此时魏相提议“办了”霍光以前的绝对亲信杜延年,那么,按照常理来说,汉宣帝应该是非常乐见其成的。

  可是,奇怪的是:对于这个杜延年,汉宣帝不仅没有清算,反而多加庇佑;在后来更是直接将其提拔重用。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02—

  杜延年,字幼公,南阳杜衍人(今河南南阳),他的父亲是被司马迁写进《史记》里的、西汉早期的“十大酷吏之一”——杜周。

  据史书记载,这个杜周属于典型的“人狠话不多”角色,在他出身大汉帝国廷尉期间,在诏狱里关押的高级官吏人数,就从来没有少过一百人;而且只要是杜周所主审的案件,株连几十个人,都属于小菜一碟;一次性株连上百人,那才是常规操作。

  不仅如此,只要是被杜周签发了逮捕证,那么,你就只剩下“认罪”一条路可以走了——不认罪,就会打到认罪为止。

  所以在杜周主管大汉司法期间,朝廷诏狱里的在押人员总计超过了六七万人,而全国各地监狱里的人犯总数更是多达十几万人!

  周少言重迟,而内深。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余人。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小者数十人。会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掠笞定之。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有余万。

  有这样的家学传承,如果说长大之后的杜延年,会变成一名“狠角色”,我们一点也不奇怪!

  可是,有趣的是,在自己的哥哥们“继承家学”,都成为酷吏之后,杜延年却走向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

  (杜周)两子夹河为郡守,治皆酷暴,唯少子延年行宽厚云。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刚刚出任大汉帝国第一辅政大臣的霍光,为了迅速稳固自己的地位,在重用亲属之余,也将眼光投向了那些可造之材。

  于是,青年才俊杜延年被霍光相中,并被提拔为主管军队营建的司空(绝对的肥缺);可以看出:霍光是很欣赏杜延年的,而杜延年也由此开始,被打上了“霍光一党”的标签。

  昭帝初立,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延年三公子,吏材有余,补军司空。

  四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83年,益州蛮夷叛乱,杜延年便被任命为校尉,出击平叛;当时的大汉军队连匈奴都揍得满地找牙,一个小小的蛮夷叛乱,自然不在话下——就这样,经过“基层锻炼”的杜延年,直接官升谏大夫,一跃成为大汉朝堂的中级官吏。

  始元四年,益州蛮夷反,延年以校尉将南阳士击益州,还,为谏大夫。

  青史君说:在短短的四年间,杜延年就一个“白身”被霍光提拔为谏大夫,可以看出:霍光对于杜延年是相当看重的;而在外人眼里,杜延年也绝对是霍光的“自己人”。

  公元前80年9月,同样是汉武帝指定的辅政之臣上官桀,因与霍光争权失利,于是联络燕王刘旦、鄂邑长公主(汉武帝的女儿)等人,准备给霍光来一场“鸿门宴”——在宴会上直接杀了霍光,然后废了一直维护霍光的汉昭帝,改立汉武帝的第三子燕王刘旦为帝。

  但是由于谋划不周,有人提前知道了这一消息,并把它告诉了大司农杨敞。

  而这个杨敞呢,是个典型的胆小怕事之人,他虽然内心比较倾向于支持霍光,但同时也害怕上官桀等人万一事成,会反过来收拾自己。

  在几经权衡之下,杨敞还是决定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杜延年。最终,上官桀等人伏诛,而霍光的权威也由此走向了巅峰。

  后来,在论功行赏之际,已经完全被霍光接纳了的杜延年,直接被提拔为太仆(官居九卿),并开始协助霍光处理政务(右曹、给事中)。

  延年本大将军霍光吏,首发大奸,有忠节,由是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

image.png

  —03—

  前面我们说了,杜延年出身于司法(酷吏)世家,所以从小开始,杜延年就被父亲杜周逼迫着,学习了那些枯燥繁琐的法律条文。

  以杜周的设想,自己的这个几个人儿子都是要子承父业、成为执法严苛之人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生性宽仁的杜延年却走向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

  由于熟知法律条文且心地善良,所以,后来身居高位的杜延年,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那些因为酷法而株连的无辜之人。

  (延年)亦明法律,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

  在史书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非常有名的事例:

  在治理上官桀谋反案时,本着“一网打尽”的精神,本来就和霍光不对付的桑弘羊最终也被牵扯其中,并处以极刑。

  而桑弘羊有一个儿子叫桑迁,在逃跑过程中,曾经留宿于一个叫侯史吴(桑弘羊的老部下)的小吏家中。后来,桑迁被捕处死,而这个侯史吴被捕下狱。

  有一年,天下大赦,廷尉府官员王平和少府官员徐仁就根据法律规定,将这个侯史吴纳入了特赦的名单,并释放出狱。

  突然有一天,负责监察工作的御史,跑来审核特赦事宜(估计是有人举报)。然后就直接指出:这个侯史吴是包庇逆犯,不在特赦范围,于是他们向朝廷提出重审;并且同时弹劾王平和徐仁是放纵逆犯、按律当诛。

  在这里,青史君稍微解释一下此事的背景:其实,在历史上桑弘羊到底有没有参与上官桀谋反案,历来是有争议的。比如在本文的主要参考资料《汉书·杜周传》里,对于“上官桀谋反案”是这么记载的:

  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盖主、燕王谋为逆乱。

  注意这里没有提到桑弘羊哦!

  也就是说,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人认为:桑弘羊之所以会被霍光收拾了,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权力之争。

  所以,在当时很多人对桑弘羊的遭遇是持怜悯态度的,故而才有了少廷尉府王平和少府徐仁的秉公执法。

  但是呢,在政治的斗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是绝对没有中间地带的——从这一个角度来说的话:侯史吴救助桑迁的举动,绝对是要被霍光所打压的。

  故而,有关部门这次特赦侯史吴的举动,其实颇有点挑战霍光权威的意味在里面。

  而且,主张放了侯史吴的那个少府徐仁,还是大汉丞相田千秋的女婿。

  这就更有意思了!

  因为,“内廷老大”大将军、大司马霍光和“外廷老大”大汉相国本来就属于对立关系,所以霍光下令严查“侯史吴特赦案”。

  很明显:霍光之所以这么做,除了继续打击政敌,上官桀、桑弘羊等人残余势力外;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趁机将田千秋也一起收拾了——那样的话,霍光就可以真正地做到一家独大了。

  故而,虽然最终田千秋已经认怂,但是,霍光还是不依不饶,硬是给田千秋扣了一顶“擅自召集朝廷重臣、分裂内外廷”的帽子,准备办了他!

  少府徐仁,即丞相车千秋女婿也,故千秋数为侯史吴言······明日,千秋封上众议,光于是以千秋擅召中二千石以下,外内异言,遂下延尉平、少府仁狱。朝廷皆恐丞相坐之。

  眼看着就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朝堂地震,于是杜延年出场;他对霍光说道:

  廷尉府和少府特赦侯史吴这件事情是符合规定的,现在说侯史吴的所作所为是大逆不道,恐怕过于严重了(吏纵罪人,有常法,今更诋吴为不道,恐于法深)。

  而且,丞相田千秋本来就是个老好人,这次的事应该不是他在背后使坏,他只是为了救自己的女婿罢了;另外,人家本来就是丞相,说他擅自召集朝廷,这一条罪名怕是站不住脚吧!(又丞相素无所守持,而为好言于下,尽其素行也。至擅召中二千石,甚无状)。

  关键是,民间早流言说朝廷现在所实施的法律太过严苛, 而丞相又是先帝老臣,如果因为这事把他处理了,那大将军您不就成为了百姓眼中的恶人了吗?

  霍光一听有道理,就做出了让步,在处死了王平和徐仁之后,也就没有再追究丞相田千秋的责任(而不以及丞相,终与相竟)。

  虽然,杜延年没有彻底地保护那些无辜之人,但是从这件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杜延年虽然依附于霍光,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公道之人。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杜延年能够从大局着想,以公道处事,极力维护无辜之人,他的这份勇气与仁厚,绝对令人敬佩!

  当然,杜延年不仅厚道,而且极为聪明——早在昭帝还早世之际,他的儿子杜佗就和刘病已成了铁哥们。

  后来,汉昭帝驾崩、海昏侯被废,在天子之位虚悬的情况下,又是杜延年积极进言,建议霍光拥立汉宣帝继位。这样的拥立之功,你说汉宣帝能不铭记于心吗?

  时,宣帝养于掖廷,号皇曾孙,与延年中子佗相爱善,延年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

  故而,在后来汉宣帝清洗霍家时,会对杜延年格外保护,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终,被汉宣帝复召任职的杜延年做到了御史大夫的三公之位,并被纳入麒麟阁功臣行列。可谓,功成名就、千古留名。

  结语:

  纵观杜延年的一生,他有立场,有操守;在霍光专权跋扈之际,他勇于保护无辜之人;在宣帝落魄之时,他慧眼识珠、积极举荐;

  虽然身在尔虞我诈的权力场,但是杜延年却能够坚守本心,公道处事;所以,他虽然是霍光心腹,但最终却受到了汉宣帝庇护,并最终成为麒麟阁功臣。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厚道人终究不吃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