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时期的李自成曾拥兵百万,为什么在山海关兵败了?
李自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军从西安向明朝首都北京进军同,两个月后,大顺军进逼并围困了北京城。为了和平解放京城,李自成向崇祯提出了这样的条件:明朝廷出银犒赏三军,他可以率军撤围回西北称王,结果刚毅的崇祯拒绝了。
大顺军于是开始强攻城,关键时刻,明政府内部出现了分裂,太监曹化淳开城投降,把大顺军引进了城中,北京城也因此而沦陷。
崇祯走投无路之下,逃到于煤山上吊身亡,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宣告结束。
之后,加上归降的明军和饥民,大顺竟然有百万之众,而且占据了中国三分之二的地盘,李自成俨然成了天下之主。
俗话说乐极生悲,面对如此大好局面,李自成认为天下已定,开始享乐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在表面上稳定了京师的社会秩序和惶惶不安的人心;接着以追饷为名强取豪夺,结果使得已平稳的局势变得动荡起来。
驻守在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得知李自成攻占帝都、崇祯自缢身亡后,在山海关进行观望。李自成也知晓吴三桂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于是许以厚利招降他。吴三桂见明朝已亡,决定归降李自成。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女人左右了他的决定。李自成最为倚重的部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已在返京途中的吴三桂闻讯冲冠一怒,重回山海关,并依顺清军。
多尔衮大喜,率数万满蒙骑兵支援吴三桂。
结果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军在一片石和西罗城和李自成的大军进行了生死决战,结果没有悬念,大顺军大败。
兵败如山倒的李自成只好率大顺军匆匆撤离只待了42天的北京城,经山西渡黄河返回陕西。之后,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命阿济格、吴三桂等人率军马不停蹄地追剿李自成。
就这样,在清军的围剿下,大顺军屡战屡败,一溃千里,他弃关中转战湖广,虽然他们攻下了武昌,但由于清军进军神速,大顺军只在武昌只逗留了两天,便选择继续逃跑。而就在这个过程中,“祸首”刘宗敏被清军俘杀。
之后,在湖北、江西交界处的九江富池口,大顺军和清军展开了生死战,结果还是大顺军大败。李自成只好率残部退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
公元1645年5月,年仅39岁的李自成在九宫山中遭乡民突袭而死。也有说李自成见失败在所难免,到夹山出家为僧了,其最终结局如何,至今仍是谜团。但不管怎么样,这位戎马倥偬一生、灭掉明王朝的枭雄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自成最辉煌时曾拥兵百万,之所以兵败山海关,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自我坠落。大顺军占领北京后领导层迅速腐化,将领们享乐思潮滋生。比如说以刘宗敏为首的贪污派,快速的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且还动了吴三桂最心爱的女人,逼反吴三桂,简直是罪大恶极。总之,大顺军的恶举引起了民愤,失去了民心。
二是自我净化。后来新加入大顺军的都是形势所逼而做出的举动,他们如同一群乌合之众,他们的加入导致大顺军战斗力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可以说大顺军对外号称百万,实际上有战斗力的只有10万人左右,而且这十万人马没有系统的训练,没有严格的军纪,战斗力也是打折扣的。
三是自我分化。满清在多尔衮的经营下,实力提升很快,精锐骑兵数量虽然只有数万,但战将力极强。而吴三桂虽然只处于一隅,但手握精锐重兵,是明军的主力部队。这个是致命的因素。也正是因为这样,此消彼涨,大顺军面对如狼似虎的清军和报仇心切的吴三桂却显得很轻敌,被其一举击溃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