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的出身低微,他是如何成为大国宰相的呢?
战国四公子中春申君黄歇的出身是最低微的,却也是四公子中最特殊的一个——他的春申君是凭自己本事挣来的,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回顾这位春申君的一生,我们发现他从一介平民到大国宰相,除了个人才智过人外,背后都隐隐绰绰有另一个大国的影子。
根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我研究了春申君黄歇的一生。然后我基本可以用个十拿九稳来形容:他是秦国的奸细,而且是在敌国位置做到最高的大奸细。
下面,让我们一起根据他的生平,看看我是如何发现这个秘密的。
一、春申君以嘴炮强者出名,是秦楚问题专家
春申君是楚国人,当时以嘴炮闻名,是楚国楚顷襄王的臣子。
楚国在当时的几十年内,可谓一言难尽。被秦国打击、哄骗、割地。反正就是被来回蹂躏。楚怀王就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悲剧。
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
而后面楚顷襄王也对秦国又怕又恨。因为秦国那段时间偏偏盯着楚国打,几次大战,楚国输得很惨。白起把楚国的国都郢都给夺了。楚顷襄王实在受不了了,派国内最佳辩手黄歇去秦国求和。
楚顷襄王
春申君在秦国一举成名,成功地打消了秦王攻楚的念头。
他给秦王分析了利弊:攻打楚国划不来啊。
他给了三个理由
1)打起来不方便。秦楚本来不接壤,你还要绕过韩国、魏国攻打楚国。时刻担心军队在过路时会不会受到袭击。拿到手的飞地也担心被其他国家抢走,这多麻烦啊。
2)楚国是大国,不好打,它虽然老是输给秦国,但血量厚,号召力强,可以牵头组成联军抗住秦国,这样打来打去,实惠不多。而且好不容易啃下来的肉,因为离秦国远韩国魏国近,还被他俩抢了不少好处。划不来。
3)回顾楚秦良好的历史关系,咱哥俩在历史上关系还不错,是友好邻邦啊。就最近几十年有点不愉快,不是把你们想要的地都给你们了吗?再看看你家门口的魏国和韩国、赵国,和你们是十几辈子的仇恨。那是怎么也化解不开的啊?为啥不打魏国、韩国、赵国呢?
这番话很有水平。秦昭襄王听进去了。但是,这番话有个巨大的漏洞:秦国可以不打楚国,楚国万一在我打其余几个小国的时候捣乱怎么办?这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楚国凭什么让我放心呢?
这个问题,黄歇早有预料。回楚国他就劝楚顷襄王把太子送过去了,为了保证太子的安危,索性自己也跟着过去。
太子做人质,这下你放心了吧?
秦昭襄王放心了,于是谢绝了韩魏一起围猎楚国的计划,罢兵休战,和楚国做了好邻居。转头向东,打得几个小国哇哇叫。
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二、太子危机
一晃十年过去了,春申君和太子熊完在秦国待得很舒服。春申君也在秦国和未来的相国范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芈月传里面还给黄歇和芈月安排成了青梅竹马,在秦国也卿卿我我。也是脑洞很大。
这一天,楚顷襄王病重的消息传来。熊完一听,这不行,我不能再搁这儿待了,要回去继承家业,当楚王了。
但问题来了,你回去了,谁替代你当人质?谁能保证楚国还像这十年一样老实当秦国小弟呢?毕竟,有些人隔几年不打一次屁股就觉得自己又行了。
这时,黄歇和已经是相国的好兄弟范睢说了一番话:这次楚顷襄王可能会一病不起,如果秦国能让熊完回去,熊完即位后必然会感激秦国,努力维护和秦国的关系;如果不放熊完回去,而是利用熊完要挟楚国,楚国必然会另立太子以对付秦国,秦和楚的关系就会破裂,而被秦国掌握的太子熊完也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范雎将黄歇的意思转达给秦昭襄王,但秦昭襄王是个老狐狸啊,他的应对可谓经典:不见兔子不撒鹰,他让熊完派他师傅回去探问一下楚顷襄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打算。
这可愁坏了熊完,万一老爹撑不住,自己的皇位就泡汤了。而此刻黄歇的表演堪称经典:
熊完
黄歇替熊完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没法使秦国得到好处啊。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立为后继人,太子就凉凉了。不如跟使臣一起逃离秦国;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
熊完一听,眼泪汪汪的:啥也不说了,真兄弟啊。我得了王位忘不了你。
于是,黄歇让熊完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他自己却在住所留守,并以熊完生病为借口谢绝访客。等熊完走远了,秦国没办法再追到时,黄歇才向秦昭王说出实情。
秦昭王大怒,想让黄歇自尽。范雎劝道,熊完即位后,必定会重用黄歇,不如让黄歇回去,以表示秦国的亲善。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因而将黄歇送回了楚国。
以上这些是史记记载,但不太合乎逻辑:把秦昭襄王想得太善良了。
秦王凭什么不会杀他泄愤?只有两种可能:
1、黄歇在秦国十年,被发展成了秦国的奸细。以上都是和范睢、秦王串通好了演戏博取太子熊完的信任。让黄歇在熊完面前刷好感,给他回国当相国铺平道路。
2、黄歇在被秦王抓住要杀头时,范睢或黄歇给出了有力的保障:保证黄歇回去后变为亲秦派,左右新楚王熊完的决策,使其不与秦国为敌。
要知道黄歇在秦国待了10年,出入秦宫廷,被策反是很有可能的,毕竟从他来秦国时的主张来看,他本来就是亲秦派,认为维护秦楚关系良好对两国都有利。而即使不在这10年被策反,在后面被秦王抓住时,他被当堂策反的概率也很大:回去享受富贵还是死在秦国落下一个忠臣的名头死去?对一个聪明人来说,选择什么不言而喻。
范睢应该给黄歇敲了边鼓
更重要的一点是:秦昭襄王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连熊完回国继承王位他都要打听楚王是不是真的不行了,务必确定了才让走。那么,为熊完继承王位立下头功的黄歇,肯定会被重用。可是如果黄歇不表明一下态度,留个证据啥的,秦昭襄王凭啥把他放回去?
一个态度不明的未来楚国权臣,不给出凭证,放回去万一怀恨在心给秦国添堵怎么办?刚被黄歇忽悠过一次的秦昭襄王,肯定不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黄歇必定给出了保证。
这才是政治,血淋淋且只关乎利益。哪有那么多赏识和看好。只有黄歇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对秦国的友善,才能顺利回国。
三、步步高升的黄歇,就是不敢碰秦国
如果说上面这些都是根据逻辑的推测的话,下面黄歇回到楚国后的作为可以作为证据了。
他其他都敢碰,就是不去惹秦国。实在避不开秦国时,就去打酱油或送人头。
1、步步高升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称为楚考烈王。公元前262年,黄歇被楚考烈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河以北十二县的封地。黄歇的风险投资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2、开发上海
十五年后,由于与齐国相临的淮北经常发生战事,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河以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上海地名志》等记载:上海简称“申”也是源自受封于这里的春申君黄歇。黄歇未封吴地之时,黄浦江也不叫黄浦江,而且这条河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黄歇到后,就对这条河进行治理,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不再泛滥,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或黄浦江,简称申江。后来,
“申”字就成了上海的代称。
黄浦江
黄歇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当地人纷纷以其姓或号为很多山、水、地方命名,如浙江吴兴的黄浦,江苏江阴的申港、黄田港,江苏江阴的君山也叫黄山。在上海,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黄申路、春申村等,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
3、战略东移
黄歇回到楚国后,立刻调整了楚国的战略,从过去的和秦国死磕,屡屡丧师失地,变为向东北开拓。避开秦国,他用兵北方,几年时间,灭鲁攻齐。使楚国再次强大。
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彊。
四、几次大战,证实了他内奸的身份
从上面这些事迹,只能说春申君不敢和秦国打交道,但不能说他是内奸。但看看他如何和秦国打交道,你就知道他和秦国绝对有猫腻。
春申君和秦国只有三次明显交集。
1、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画蛇添足了,在这次事件中,赵国面临灭国危机,在楚顷襄王强压下,春申君带楚国出兵,不过这次也是打酱油的角色,真正的主角是信陵君,他汇合五国大军,成功逼退秦军。
2、五国攻秦,做话事人的春申君现出原型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几十年过去了,秦国换成了吕不韦当政。而春申君为相二十多年,其他几个小国天天挨揍,终于受不了了,公推楚国当大哥,一起伐秦。春申君作为带头大哥,负责策划这件事。
和以前不同,这次,几国是玩真的,春申君虽然是话事人,但在军事上没啥发言权,因为这次五国请出了名将庞煖。
这位大哥可谓当世名将,他研究了之前关东各国联军屡屡失利的经验,发现都是顿兵函谷关前,函谷关地形太险要了,极难攻破。
怎么办?他仔细研究,还真找到了办法,就是从河东蒲阪绕道,绕过函谷关,直插关中平原。
不得不说,这是个好主意。这也是为何秦国一定要盯着魏国打,夺取河东地区的根本原因所在。见我上一篇文章(魏文侯貌似一代雄主,实则根本战略出了问题,亲手断送魏国霸业)
他这计划一出,就得到了各国认可。说干就干,各路大军悄悄集结蒲阪。渡过黄河,一路直插咸阳。
此时秦国才反应过来,吕不韦匆匆集合大军,出兵抵抗。双方大军在蕞(今陕西临潼北)相遇,这已经是咸阳的大门口了。
秦国天险失效了,秦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
大家都懂深海,峨眉峰这些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春申君爽了这么久,也该回报一下秦国了。而好的间谍一次就能收回所有回报。
所以这次,秦国决定动用春申君这个最重要的棋子了,虽然用完可能春申君就废了,有点可惜,但事关秦国危亡,顾不得了。而春申君也没辜负秦国这么长时间的期待。
下面看看春申君精彩表演:
吕不韦开会分析联军情况:楚军远来,军士疲惫,战斗力不强,但楚为大国,影响较大,如楚军战败,则联军必不战自溃。决定先以精锐部队,乘联军夜间疏于防范之机,突袭楚营。
吕不韦是个商人啊,他会打什么仗?还敢夜袭,需知道古人夜盲很高,夜袭风险极大,一般很少采用。他凭啥知道楚军疲敝,遇袭一定战败或退却?
吕不韦可不会打仗
而楚军的做法简直是配合秦军一样。
楚军侦知秦军来夜袭,自行东撤。
你咋知道秦军要来的?而且还没打自己先跑了,啥损失也没有?
看到此处,大家想必都感觉到了:吕不韦应该和黄歇达成了默契:楚先撤,秦别追,秦国解除危机,楚军没减员,春申君不会被降罪。秦追打其他四国即可。对吕不韦和春申君来说:完美!双赢!
仗还没开打,老大带军先跑了,四个小弟面面相觑,这还怎么玩?撤吧。四国军队闻楚军先退,军心动摇。诸将皆请退军,庞煖只好应允。于是,韩、魏、卫之军也都回国。
轰轰烈烈的伐秦就这么戏剧化的无疾而终了。
就这表现,你说春申君不是内奸谁信啊?而秦昭襄王和范睢当年必定留下了春申君投效的书面证据,吕不韦才会知道有这么个有用的棋子。才敢表演一把运筹帷幄退五国大军。
楚考烈王也终于确认这一点。
黄歇,我对你这么好,你终于还是背叛了我。
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3、迁都割地
打完这么一场稀里糊涂的仗,春申君国际声望大跌,门客硃英对他说:人们都认为楚国是个强大国家而您把它治理弱了,这种看法我认为不对。咱们要扭转这种印象啊。
他给了个主意:割地迁都
秦国要越过黾隘这个要塞进攻楚国,是很不方便的;要是从西周、东周借路的话,它背对着韩、魏两国进攻楚国,也是不行的。现在的形势就不是这样了,魏国危在旦夕,楚国不能吝惜许和鄢陵了,我们不如把这两城邑割给秦国。但这样秦国军队离楚都陈只有一百六十里路,对楚国威胁太大了,怎么办?迁都吧。“
春申君同意了他的建议,报楚王批准后,楚国当时就把都城从陈迁到了寿春。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又搞到了两座大城。
春申君也回到了封地吴,同时还干着宰相的活。说明春申君也觉得自己干的这事不地道,在寿春肯定骂他的人太多,回封地吴地了。
四、总结与反思
春申君能在战国末期各国激烈交锋状态下,执掌楚国几十年。证明他确实有能力。而他能周旋在楚秦两个大国之间,最重要的是他对楚王有扶立之功,同时又是秦国的暗子。
当然,他的运气也不错,赶上了好时代:好兄弟范睢推行的远交近攻策略,使秦国矛头转向了魏、韩、赵,给了他施展拳脚的空间。
种种机缘巧合之下,曾经只是秦昭襄王和范睢当年随手布下棋子的黄歇,几经周折,最终成为了战国四公子之一,还顺道开发了上海,真是造化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