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真的存在过吗?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呢?
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对于黄帝这位并无史书记载的神话人物,权威的了解也并不甚多,那么黄帝的陵墓到底在哪里呢?黄帝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的统称呢?
虽然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但是说起到黄帝的真面目,好像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虽然我们对这一事件深信不疑,但是黄帝真的存在吗?黄帝的陵墓又在何处。
曾参与过皇帝庙考古工作的平谷区原党史办主任胡尔森认为,黄帝生前的一系列征战史实的发生地都在北京周边,可以说,与平谷轩辕台的历史一脉相承。《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了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并随后“邑于涿鹿之阿”。
“阪泉之战的古战场应该就在延庆张山营,涿鹿之野在现在河北省涿鹿县一带,而且现在的河北还留有涿鹿黄帝城、黄帝泉、蚩尤寨和‘三祖堂’等遗址”,胡尔森说,涿鹿一带与现在的平谷山东庄轩辕庙相距不过三百多里,因此黄帝陵与皇帝庙坐落于此也就绝不是偶然了。
“与此同时,平谷上宅文化遗址、平谷刘家河商代遗址等星罗棋布的古文化遗址,也为北京地区有关黄帝的活动和后世子孙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广阔的历史地理条件。”胡尔森告诉记者,1984年发现的上宅文化,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六七千年,主要分布于北京地区东部泃河流域。
考古专家认为,上宅遗址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表明,在东北和中原两大原始文化区内,有不同的原始文化共存,这是一种代表北京东部泃河流域独特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因此,古时候的平谷地区矗立有“轩辕黄帝陵”,既是北京地区悠久而丰富历史的见证,又表达了生活在这一带的黄帝后裔对自己始祖的缅怀和崇敬。
在胡尔森看来,京城平谷的黄帝足迹不仅在历史文化链条上填补了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轩辕黄帝的历史足迹,使轩辕黄帝一生转战南北、文明创造和求仙问道的传说有迹可循。
众多黄帝庙、陵,究竟何处为真?
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一直是人们崇尚敬仰的英雄,但黄帝仙逝之后,究竟葬于何处,却成为了后世不解之谜。目前,全国尚存的黄帝庙、陵也有多处,如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陵,河北邢台清河县的黄帝坟,以及北京平谷山东庄的黄帝庙、陵。但究竟何处为真,众说不一。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平曾根据史料推测:各地不同的黄帝庙、陵很可能与涿鹿大战之后不同的黄帝族的迁徙活动有关。陈平曾在总体上归纳出黄帝族迁徙的西、中、东三条线路,西路自今涿鹿、张家口向西,迁入今河套与鄂尔多斯高原,《史记·五帝本纪》所谓黄帝“西至于空桐”与“北逐荤粥”或即与这一路有关。
中路由涿鹿溯桑干河谷地而上往西南行,西渡黄河而进入渭河流域,葬于陕西的西汉上郡桥山的黄帝可能正是这一支黄帝族人的首领;平谷山东庄的黄帝庙则与东路迁徙的某支黄帝族有关,同时上世纪在平谷刘家河出土的铜器群上,铸有铭文“天鼋”,这两个字经郭沫若考释为轩辕和黄帝选院士的族徽,这证明黄帝族后裔确曾继续在平谷生息。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传说中的黄帝在现今留存下的史料中可能并非一人,他很可能是黄帝族代代酋长世袭的称号。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博士生导师王宇信曾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有祖共同祭”的主张,王宇信认为,“就目前的祭祖寻根而言,特别是先秦史领域的炎黄文化而言,天下共祖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并非简单的史实。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超出了历史学家的信古、疑古、释古的学术争论的范畴,而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纽带和民族向心力的象征”,祭祖寻根文化与具体的历史研究有所区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而不能单纯以史学的真假视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考察,而不简单地作为一种学术活动运作。
黄帝的真与假
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历史年表》记载“公元前2697年为黄帝纪元元年”,距今已有4700余年。
他曾在阪泉打败炎帝,后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击杀蚩尤,从此,黄帝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传说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术、数学等都创始于黄帝。
但也有“疑古派”认为黄帝的故事只是一种神话传说,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真实的黄帝其人。而目前,更多的学者认为,黄帝是氏族社会向民族国家过渡时期的主体族群的首领和代表,是中华民族共推的英雄祖先。
既然当时的历史只能靠世代心口相传,而人们又普遍具有宗教意识,不能不使黄帝传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但这些都不妨碍我们认识历史: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无论是黄帝陵还是黄帝庙,都不应该成为独立的存在,因为只有与黄帝生前的经历与伟绩相互关联,才能从根源上与黄帝的精神保持一致,而不单单是一个祭奠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