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是什么人?为什么曹丕如此敬重他呢?

  我们都知道,魏武帝曹操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推崇“唯才是举”的原则,但同时也看重道德高尚之人,比如毛玠、崔琰、华歆、王朗,都因品行高洁得到曹操的尊敬、重用,其中华歆和王朗在魏朝还官至宰相。在这些人当中,华歆的经历比较传奇,名望和成就也最高,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华歆早年间拜太尉陈球、大儒马融为师,学识渊博,业有所成。陈球、马融一生都广收门徒,其中的佼佼者,除华歆外,还有郑玄、卢植、管宁等人,而卢植正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授业恩师。卢植年长华歆近20岁,是后者的师兄,所以按照辈分而论,自然也就是刘备的师叔。

  马融、郑玄、卢植都是当世通儒,曾综合各家学说,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的研究臻于至善。而华歆的成就跟他们相比则要逊色很多,他之所以受能到世人的仰慕,更多的还是要靠德行操守。关于这一点,在《三国志》中有一则史实做说明。

image.png

  华歆是卢植的师弟,自然也是刘备的师叔

  据《三国志》记载,华歆曾与同事郑泰等人出武关避难,路上遇到一位老者请求随行,大部分人都同意,唯有华歆表示犹豫,认为贸然接纳一位不知底细的老者,以后若再将其抛弃,恐将有违仁德。但迫于大家的坚持,华歆最终也只能答应。当走到半路时,老者却失足落入井中,众人都想抛弃他,唯有华歆坚决主张施以援手。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老者成功获救。事后,大家都称赞华歆仁德深厚。

  歆少以高行显名。避西京之乱,与同志郑泰等六七人,间步出武关。道遇一丈夫独行,原得俱,皆哀欲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已在危险之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无故受人,不知其义。既以受之,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见《三国志·卷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注引华峤《谱叙》。

  华歆成年后,因学识、德行被推荐为孝廉,在朝中担任郎中职务,但不久便因病辞职回家。大将军何进辅政后,因敬慕华歆的名望,征召他入京担任尚书郎,同时被征召的还有荀攸、郑泰等一干大名士。何进败死、董卓篡权后,华歆不愿附逆,同郑泰等人一起借故出关避难,其中施救老者的事迹,便发生在逃难途中。

  华歆逃出武关后,起初在袁术手下做事,在建言讨伐董卓被拒后,果断舍弃袁术,又在奉命安抚关东的太傅马日磾手下做了掾属。马日磾被袁术扣押后,华歆又到徐州避难,不久便被献帝任命为豫章太守。华歆在太守任上爱民如子、广施仁政,当地官吏百姓对他很是感激拥戴,华歆的名声由此更盛。孙策平定江东后,华歆孤立无援,无奈只能投降,被待以上宾之礼。

image.png

  曹操敬慕华歆的名望,对他很是优待

  曹操奉献帝迁往许都后,因敬慕华歆的名望,便遣使到江东征召他入朝。此时孙权已代替兄长的职位,因不舍得让华歆离开,所以迟迟不肯放行。华歆对孙权晓以利害,并答应帮助孙权缔结友谊,由此才说服孙权。华歆入京后被委以要职,历任议郎兼司空军事、尚书、侍中、尚书令等职,在曹操称魏王后,被任命为魏国的御史大夫。

  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后,拜华歆为相国,封安乐乡侯。同年底(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正式代汉建魏。在受禅仪式上,由华歆登坛主持仪式,并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仪式结束后,曹丕封华歆为司徒,权势、地位相当于丞相。

  曹丕非常尊敬华歆,称他为“伟人”

  华歆在官场上以清廉著称,朝廷颁发的禄米及赏赐都用来赈济亲友,家中储存的粮食常常达不到十斗。朝廷常常将罚没为奴的少女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肯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曹丕常常为此叹息不已。当时,钟繇担任太尉,华歆担任司徒,王朗担任司空,三人都因德高望重、品行端正而受到朝廷内外的尊重,以至于曹丕由衷地称此三人为“一代伟人”。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见《三国志·卷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

  明帝曹叡登基后,华歆进拜为太尉,成为三公之首,并进封为博平侯,官职、爵位达到顶点,可谓位极人臣。太和五年底(实为公元232年初),华歆在侍奉明帝6年时间后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敬。华歆的子孙众多,有不少人在魏晋两朝担任清要的官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