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项羽不杀刘邦,背后有何原因?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史记》中鸿门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战”,项羽的优柔寡断导致刘邦逃脱,以至有了后面的“十面埋伏”。我们有这样的判断,基于2000年的上帝视角,若我们身处其中,便会发现历史从来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反秦义军中项梁算是早期的那拨人,前期的胜利让项梁轻视章邯,导致自己兵败被杀。项梁一死,楚军群龙无首,按说楚军是项梁拉起来的队伍,项氏子弟接收权力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这时候出现了意外,楚义帝熊心横插一手接过了楚军的指挥权。
项梁当初听从范增的建议,找来熊心当楚国名义上的君主,实际上的傀儡。项梁一死,项氏没了掌控实权的人,熊心夺权的机会就来了。
熊心占据大义,他插手楚军的人事安排是天经地义。熊心安排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中将军,范增为下将军。这一手安排就体现了熊心的野心与手段。
宋义是楚国旧贵族,跟项氏这些新兴的贵族自然不是一条心。熊心用宋义,便是拉拢旧贵族来抗拒项氏新贵族。楚军毕竟是项梁拉起来的队伍,没有项氏的人实在说不过去。熊心就安排毛头小子项羽当个“二把手”,想来控制这年轻人比较容易。下将军范增是项氏旧部,对熊心有拥立之恩,熊心如此做也算是投桃报李,最起码能安抚项氏旧将,让他们默许自己的夺权行为。
从宋义顺利接管大军,前去支援赵军的情况来看,熊心的安排成功了。宋义掌握大军权力,不代表将这支军队完全纳入自己的掌控。宋义到达前线后便停止前进,这是在为自己收缴军中权力做安排。
看着军中权力一点点被宋义夺走,项羽急在心里,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劝说宋义进攻秦军,希望借战争来打断宋义集权过程。宋义当然不会同意,更是直接下令:“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这命令是专门针对项羽的。
项羽看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了。在一天早上,项羽趁着独自拜见宋义的机会将他杀掉。项羽借用的是义帝熊心的名义来行事,将宋义定为叛逆,毕竟他自己是没有任何威望的。
当项羽派人将这件事报告给熊心的时候,熊心知道自己的谋划落空了。不过熊心还有办法,让项羽去与秦军火拼。项梁都打不过章邯,你小小的项羽会是章邯、王离二人的对手?熊心允许宋义止步不前,那是因为这符合熊心的利益。他直接命令项羽攻打秦军。
项羽夺取楚军大权的手段并不光彩,从而导致他的地位并不稳定。项羽无资历、无经验,除了项氏子弟的身份外一无所有。项羽必须赢一场漂亮的战斗,否则熊心便有借口收拾他。
项羽的破釜沉舟,既让士兵无退路,也因为他已经无退路。赢了,项羽自此树立无上威望,败了,估计也就死了,没什么好考虑的。破釜沉舟是项羽的一场生死豪赌!
项羽战胜了章邯,也赢得了诸侯的畏惧。这时候的项羽已经不单单是楚军的首领,更是诸侯的首领,一战收获如此之大,恐怕也是项羽没有想到了。
《史记·项羽本纪》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熊心放弃自己夺权的意愿吗?当然没有,谁会甘愿放弃手里的权力。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都不过是一介庸人罢了。失去军权,诸侯都慑服于项羽,熊心还有什么手段?当然有,那就是西路的刘邦。
项羽出击秦军的同时,刘邦已经率军进入关中。攻击秦军前,熊心曾说,先入关中者为王。身为反秦义军的首领,他的话自然便是圣旨。
刘邦拿下关中,防守函谷关,自然是打算当“关中王”。他也有这个实力,作为首个进入关中的诸侯,刘邦势力扩张是极其迅猛的。关东诸侯都已经投靠项羽,刘邦却有着与项羽斗一斗的资格,也仅仅是有资格而已。
鸿门宴中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项伯,他为刘邦提供了消息,为刘邦的“存活”创造了条件。另一个是范增,他想要杀掉刘邦。为何同为项氏阵营,两人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假设项羽杀掉刘邦,首先他会失去诸侯的“拥戴”,让诸侯人人自危。其次,项羽的行为会让熊心有了接收刘邦势力的借口,或者刘邦的势力被某个野心家掌控。最后,项羽会失去大义,毕竟刘邦是熊心承认的“关中王”。诸侯实力虽比不上项羽,若他们联合起来也让项羽头疼。
项羽杀刘邦百害而无一利,项伯看出了项羽的处境,率先沟通刘邦。刘邦一点就透,果断认怂让出关中,老老实实的当项羽的小弟。至于范增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熊心,还是项羽,那只有天知道了。
楚汉之争的胜负不在鸿门宴,而是背后的权力博弈。项羽上有熊心,下有各路诸侯,若他贸然杀掉刘邦只会让熊心与其他诸侯联合,对项羽极其不利。
刘邦虽然势力发展迅速,但仍不是项羽的对手。他果断装怂,对项羽的各项安排毫无怨言。这样听话的人,若你是项羽,你会杀吗?刘邦不是项羽的首要危害,熊心才是。
刘邦是熊心对抗项羽的后手。熊心一方面宣布先入关中者为王,一方面拒绝项羽攻打西线。他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牵制项羽的“关中王”。所以啊,不要小看任何人,哪怕是个傀儡,也有反咬一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