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为什么投降清朝?他的历史评价如何?

  洪承畴在历史上毁誉参半,有人说他为大明仁至义尽,也有人认为他战败投降清军,是为不忠,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image.png

  洪承畴生于福建,是如今福建泉州南安英都,虽年少时读过几年书,但好景不长家中无力供养其读书。于是每天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走街串巷叫卖豆干,但一直未放弃读书的想法,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被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看好,并免费让其入学。而洪承畴不负所望,非常刻苦,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也许是寒门子弟更用功,又或者本来就是天赋异禀,洪承畴二十三岁高中举人,第二年开科再进一步,得中进士,到了三十岁本是官场中的年轻人,却坐上了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官位。当然,在大明朝的体制中,布政左参议只能算不大不小的官,但在崇祯登基后,中原陕西一带大旱,出现了起义军,洪承畴才开始发迹的。

  陕西农民军王左桂等人,联手进攻韩城。时任三边总督的杨鹤负责镇压,让人哭笑不得都是,杨鹤派了陕西督粮参议洪承畴领兵镇压,虽说是因无人可用,但结果却让人惊喜连连。洪承畴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先在林中埋伏,等民兵经过再吓唬,让民兵以为官兵众多落荒而逃时,再从后方追击,从而大获全胜。

  这其实得益于,当年洪承畴博览群书兼好学,也研究过《孙子兵法》等书籍,至此洪承畴屡建奇功,升任延绥巡抚,但在掌权后与杨镇总督产生了理念分歧。杨镇认为面对起义军应该以安抚为主,而洪承畴认为“重症”得下重药,后来结果显而易见,杨镇的计划以失败告终,农民军时而投降时而反叛。

image.png

  崇祯皇帝只想看到结果,因此杨总督被撤,洪承畴全面负责清剿农民军一切事宜。果然,洪承畴迅速镇压了陕西民兵,也被提拔为陕西、河南、湖广等省份的总督,之后在潼关南原设下埋伏,伏击成功当时最强大的一股农民军——闯王李自成部,并打的李自成带着,十八名骑兵逃入商洛山。

  本来不出一年半载,便可去除李自成这民兵头子,但事与愿违东北出事了,女真人开南侵始,京师告急,崇祯皇帝只有抽调洪承畴部回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皇帝对洪承畴很信任,任命洪承畴为蓟辽总督,全面负责对女真的战事,并调集包括秦兵和关宁兵,在内的十三万明军主力让其指挥。

  洪承畴虽一再上书现在决战不妥当,但皇命难违,至此发生了历史上的松山决战。打不不得不说的是,洪承畴打民兵与打女真铁骑,是完全两回事,洪承畴读过兵法,女真也不缺排兵布阵之人,因此洪承畴被抓住弱点,女真人一把大火把笔架山上的粮草基地烧光。并且在前后都有敌军夹击,粮草又被断的情况下,大明各路人马粮直接失去斗志慌乱突围,洪承畴只能在松山小城坚守,半年之后弹尽粮绝,最后城破被俘。

  当初,洪承畴确实一心求死,为大明尽忠留个好名声,后来却投降了清军,当时的皇帝得知松山战败还以为他殉国了,一个读圣贤书的竟然投降,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事。

  那么洪承畴到底因为什么而投降的呢?这是很多人都纠结的问题。

  小编认为,被俘虏时洪承畴应当是有求死之心,但皇太极当初并没有直接斩了他,而是关押起来礼贤下士,慢慢的求死之心便弱了。而皇太极多次试探,抓住这一点以礼相待是一个原因。而当初松山各路人马会战,虽明面上的指挥官,但是上有皇帝促战,下面的总兵也不全听他的指挥,并不合他徐徐图之的心意,因此对大明失望也是一个原因。

  而最重要一点是,洪承畴死志并非那么坚定,最终还是动摇了,所以投降清军做了清官当然,要问真正原因是什么,是有洪承畴本人说的清楚,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