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地左右着益州命运,但为何却是曹操眼中的鸡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左右益州命运的咽喉要地汉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被曹操视为鸡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片段,说的是曹操杀杨修的故事。当时曹操率军攻打汉中,在一次传达夜间口令的时候,看到晚饭中的鸡肋,便将鸡肋当作口令传了下去。杨修听说后便收拾行装准备撤退。他人问杨修原因,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汉中就如同曹操眼中的鸡肋,很快就会放弃。曹操知道此事后以扰乱军心的罪名诛杀了杨修。不过曹操不久后还是放弃了汉中。那么,汉中为何会成为曹操眼中的鸡肋呢?

  一、对益州生死攸关的汉中。

  在东汉末年,蜀中地区被刘璋和张鲁割据。刘璋占据南部的益州,张鲁则占据北方的汉中。由于刘璋暗弱,他的领地遭到张鲁的威胁。于是刘璋受到张松的蛊惑,派人向刘备求援,请他率军入川来保护自己。

  正中下怀的刘备自然立刻答应下来。不过刘备在进入益州后,并没有对张鲁发动攻击,而是四处收揽人心,广布恩德。在一年后,刘备等到时机成熟,便出兵攻打益州。经过一年多的战争,刘备攻占成都,成为益州的主人。

image.png

  不过与此同时,曹操也发动了对关陇和汉中的进攻。在刘备夺取益州的同时,曹操也占领了汉中。张鲁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不过曹操没有趁势向益州进军,而是留下夏侯渊、张郃等人驻守汉中,自己率军返回了关东。

  在这个情况下,刘备手下的有识之士都向他提出了夺取汉中的建议。但是刘备对汉中的进攻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战役初期,刘备损兵折将,双方陷入胶着状态。为此,刘备向诸葛亮要求增援。可是前线的巨大损失,让诸葛亮举棋不定。

  诸葛亮为此向杨洪请教,杨洪斩钉截铁地对诸葛亮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诸葛亮因此接受了杨洪的意见,倾尽全力支援前线,使得刘备取得了定军山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汉中之战的基础。

  我们从杨洪的评价中,看到汉中对益州的重要性。在蜀汉时期,汉中一直是蜀汉对抗曹魏的前哨军事基地。诸葛亮和姜维发动的北伐,大多是从汉中出发的。在蜀汉末年,正是因为姜维轻易地放弃了秦岭天险,让钟会夺取了汉中,才使得蜀汉陷入灭顶之灾。那么,这样重要的地区,为何会被曹操视为鸡肋呢?

  二、为何曹操视汉中为鸡肋。

  作为当时最杰出军事家的曹操,自然知道汉中的重要性。他在平定关陇后,便亲自率军进取汉中,降服了张鲁。在他回到关东时,还把最信任的将领夏侯渊布置在汉中留守,并为他配备了张郃、曹洪、徐晃这些能征惯战的将领,可见他对汉中的重视。那么,汉中从曹操心中的军事重地变成鸡肋,有着以下的几个原因。

  首先,是汉中的重要性对曹魏并不是特别重要。汉中对蜀汉来说是咽喉要地,但是对于曹魏来说,重要性远非如此。这是因为汉中本身是一个盆地,与汉中有秦岭天险相隔,而与益州之间虽然也有山岭相隔,但是远不如秦岭险峻。

image.png

  这样一来,如果曹魏占据了汉中,就随时可以南下攻打益州。如同蜀汉末年那样,会给益州带来灭顶之灾。而反之,如果蜀汉占领了汉中,它与曹魏控制的关陇地区则有天险秦岭阻隔。蜀汉想要对曹魏发动进攻,仅仅突破秦岭天险就要让它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指挥上再发生偏差,很可能会使得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

  曹操在汉中之战后,对汉中的地形评价极差。他说南郑是一个天狱,中斜谷道是五百里的石穴,对当地的险峻地形胆战心惊。如果曹操与刘备在汉中进行对决,他的后勤将承受极为沉重的压力。事实上,在汉中之战中,曹操的后勤不堪重负,很多民夫都被迫逃亡,给曹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曹军的军事行动。

  再加上曹魏的统治中心在关东,被多年战争侵袭的关陇地区赤地千里,早就失去了昔日的繁荣。曹操始终将军事重心放在关东地区,在他夺取汉中后,就是因为害怕关东有变,才急急忙忙返回关东。不久之后,孙权就倾尽全力发动十万大军,对合肥发动了攻势。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汉中的重要性在曹操的心中并不是排在首要位置的。即便汉中失守,曹操依然可以凭借秦岭天险阻遏蜀汉的攻势。正是由于汉中对双方的重要性不同,才使得蜀汉拼尽全力争夺,而曹操有所保留,在士气上双方就产生了差别。

  其次,是汉中的军事形势难以挽回。曹操之所以把汉中视为鸡肋,还因为当时汉中的军事形势已经无法挽回,曹操陷入了欲进不能,欲退不可的境地。在刘备对汉中发动攻势初期,曹魏的防御是很顽强的。刘备先期派出的几路人马都遭到了败绩。最后不得已,刘备御驾亲征,才挽回了局势。

  在定军山之战中,曹军的主将夏侯渊被黄忠在战场上斩杀,使得曹军大败。虽然在张郃的指挥下暂时和刘备转入相持,但是曹军士气低落,已经陷入了败亡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亲自率领援军前往,可是已经于事无补了。

image.png

  刘备在占据战场主动后,很明确地实施自己的战略。他采取稳固防守的策略,占据有利地势,不与曹操在战场上决战。刘备很自信地说,虽然曹操亲自前来也不能挽回败局,自己肯定能够占有汉中了。曹操在刘备的防御面前一筹莫展,再加上后勤上的压力,陷入了极度困难的境地。

  曹操当时的心理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在汉中的付出很大,在这里他损兵折将,连亲信大将夏侯渊都折损在了这里。如果曹操承认自己的失败,不但面子上不好看,连过去做出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因此,从曹操的情感上来说,他是不愿意放弃汉中的。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从理智上来说,曹操必须尽快对汉中做出决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曹军在汉中的形势岌岌可危,主将夏侯渊的阵亡,使得双方士气相差悬殊。在没有斗志的曹军面前,是刘备坚强的防御。在曹军身后,是险峻的秦岭,后勤供给极端困难。在关东方面,孙权和关羽面对主力被抽调走的曹魏防线蠢蠢欲动。因此,曹操应该采取的唯一正确的军事行动,就是放弃汉中,撤回关东。

  但是这个决心对于曹操来说是十分难下的。在情感和理智之间,曹操左右为难。他一方面希望夺回汉中,为夏侯渊等部下报仇,挽回自己的脸面。一方面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无力挽回战局,继续相持下去会带来灾难。此时的汉中,就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样,让曹操难以取舍。

  结语:

  在汉中之战中,曹操面对不利的战局十分为难。他对汉中的看法,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般。可是汉中本身是一个军事要地,它是益州的咽喉要地,直接威胁着益州的安危。曹操作为当时最出色的军事家,自然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可是曹操虽然知道汉中的重要性,可是他力有未逮,对于占据汉中也是有心无力。当时曹操的战线延伸太长,严重分散了他的兵力,使得他在淮南、荆州和汉中各个方向上都遭到敌人的攻击。曹操的统治中心主要在关东,因此汉中在他的防御计划中占有的地位最低。就算是汉中失守,曹军依然可以依托秦岭天险,对蜀汉进行防御。

  再加上当时汉中的战局已经无可挽回,夏侯渊的战死让汉中曹军军心动摇,已经难以抵抗刘备的进攻。即便是曹操亲自到汉中增援,面对刘备的坚固防御也无计可施。这样既不甘心失败,而又不能不承认失败的曹操,对汉中的看法就如同那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