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有多重要?为什么刘备要派魏延去镇守呢?
公元214年,刘备拿下益州,还没消化整顿利索,孙权就以刘备夺取益州后有了地盘,需要归还荆州为由,要求刘备归还南郡。刘备当然不同意,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刘备亲自带兵到荆州与孙权对峙。结果曹老板此时抓住机会,率军攻打汉中张鲁,并于七月拿下汉中。刘备立即跟东吴讲和,双方湘水划界,刘备将桂阳郡及长沙郡还给孙权,然后马上赶往汉中,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为什么汉中如此重要?汉中是蜀地北方门户,背靠益州,如果汉中被曹操夺取,益州难安。另外《华阳图志》这样说汉中:“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自古汉中就富得流油,农业非常发达,财富丰沃,能够养活几十万人。所以汉中对于穷了一辈子的刘备来说,是生死之地,一辈子的忍辱负屈,成败就在此一举。
从公元217年到219年,刘备调集举国之力,甚至到了男子战、女子运的地步,终于击破夏侯渊,撕开了汉中的大门,逼近汉水。曹操立刻做出反应,亲自来到汉中坐镇,甚至不惜调动武都30多万人,还有汉中8万人,企图一举灭了刘备。但是因为巨大的后勤压力,而且汉中对于曹操来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曹操权衡再三,最终在公元219年决定撤出汉中,刘备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汉中。
汉中北接关中,南临西川,地理位置险要,而且物产丰饶,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会让来谁镇守汉中,人们对此议论纷纷。由于刘备已经让关羽镇守荆州,而张飞在军中资历威望仅次于关羽,所以人们都认为刘备会让张飞担此重任,张飞也认为应当如此。但出人意料的是,刘备竟然选了魏延担此重任(“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满朝文武对此非常不解。
刘备为了服众,又升任魏延为镇远将军,还让他当着群臣表决心。魏延大声说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非常满意,群臣也佩服魏延的豪气。事实证明,魏延不是吹牛,他的“错守诸围之法”非常务实得当。“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其制。”
魏延将蜀军分散布置在每一个险要关口,于骆谷、斜谷道、子午道等地驻重兵,其余兵马留守汉中城内。也就是说,魏延采取的是防守策略,将防线布置在汉中外围分兵固守,形成一道铁壁铜墙,且互为犄角,魏军无法轻易攻破。后来王平守汉中时,沿袭了魏延的策略,固守待援。因此曹爽久攻不下,才罢兵回朝。可以说魏延驻守汉中十几年,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后来诸葛亮去世,顺手带走了魏延,镇守汉中的也换成了诸葛亮最信任的姜维。但公元263年八月,曹魏派钟会、邓艾和诸葛绪兵分三路,大举伐蜀。仅仅一个月不到,汉中郡阳安关口便宣告失守,钟会率魏军主力长驱直入。为什么一直固若金汤的汉中,到了姜维手中,不足一月便被魏军突破?
一、姜维改变了魏延的战略。
姜维认为魏延过于保守,“错守诸围之法”虽可御敌于汉中城之外,但不利于蜀军出击,更无法消灭来犯之敌。姜维想的是一战而全灭来犯的魏军,所以姜维放弃了外围屏障,而把军队分布于汉,乐两城,主打“敛兵聚谷,诱敌深入,坚壁清野,殄灭敌人”的积极防守策略,通过诱敌深入歼灭来敌。
但是“敛兵聚谷”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守住汉城、乐城、阳安关!如果守不住,别说全歼魏军,汉中丢掉也只在眨眼之间!结果阳安关守将蒋舒开城投降,致使入蜀道路门户大开。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姜维的这套“敛兵聚谷”,其实就是典型的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他高估了当时蜀军的战斗力,也高估了蜀将们对蜀汉的忠诚。
二、蜀国朝廷内斗,国力日衰。
诸葛亮时期,由于诸葛亮治国有方,蜀汉国力尚存,虽历次北伐但民不怨、官不聊,并且魏延也有能力防守汉中,拒敌于国门之外。但是姜维时期,朝廷内斗奸宦掌权,朝中并不支持姜维北伐,并且在后期宦官黄皓及部分官员,包括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想要弹劾姜维,姜维在朝中被孤立,得不到刘禅支持,权力争斗极大分散了蜀汉的凝聚力。
此时的经过刘备夷陵之战大败、诸葛亮六出祁山一系列军事行动、姜维九伐中原,军队一直消耗,却无法得到补充。魏、蜀、吴虽然勉强形成天下三分之势,但是三国鼎立已走近尾声,魏国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汉中丢失、蜀国灭亡不是姜维一个人的锅,病入膏肓非一日之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责任不该只由姜维一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