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一族如何成为三家分晋的一股势力?韩国的建立和崛起!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历史,欢迎关注哦。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最弱小,是在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才出现的一个诸侯国。而韩国实际上是和晋国同宗,因为韩国祖先韩武子是晋国曲沃武公的叔父,因为帮助曲沃武公取代晋国的国政时,韩武子立下了大功,他被封在了韩原之上,于是作为晋国的一家卿大夫,家系得以传承。可见,但凡一个大家族的传承,多是建立在其祖先功劳基础之上的。
而韩武子之后韩氏的传承,到了韩厥之时,却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善事。那就是保存了赵氏孤儿赵武,在屠岸贾诛杀赵氏满门之时,韩厥利用自己的便利保护了赵氏的遗孤。在以后晋景公想要恢复赵氏的时候,又是韩厥在晋景公面前进言,把原先赵氏的土地和爵位又重新赏赐给了赵武,于是,赵氏在晋国的地位得以重新恢复。
(韩厥画像)
正因为韩厥做了这样一件好事,使得韩氏一族与赵氏一族关系密切。而韩厥和赵武都成了晋国的六卿之一。以后六卿掌控晋国大权,智氏更一家独大,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而当智氏想要联合韩氏和魏氏两家灭掉赵氏时,反被赵氏联合韩魏灭杀智氏,于是晋国大权就掌握在了韩赵魏手中,也就出现了以后的三家分晋。于是也就出现了后来战国七雄中的韩国。
前言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与晋国虽然是同宗同姓,但是在最终取代晋国之时,韩国却并未心软。当然,韩国的历史如果追寻起源,是曲沃武公时的韩武子。但是,如果说韩氏真正开始崛起,应该是在韩献子之时,这位韩献子又是谁呢?就是咱们开篇提到的那位保护了赵氏孤儿的韩厥。
(韩厥影视形象)
《史记·韩世家》记载:"景公十一年,厥与郤克将兵八百乘伐齐,败齐顷公于鞍,获逢丑父。於是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正因为韩厥被封为韩献子,成为了晋国的六卿之一,因为作为六卿的话,在晋国是有统兵权的。而在晋国,如何判断一个卿大夫权力的大小,首先是看他的封地,其次是看他的爵位,最后则是看他的兵权。别看兵权排在最后一位,但是往往兵权决定着封地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
(韩国地图)
而韩厥能成为六卿之一,掌握兵权,这正是代表韩氏一族在晋国开始占据一席之地。而且韩厥老成持重,他对待晋国的军政非常专注认真。从晋灵公到晋悼公,韩厥历任五朝宰辅,不仅令晋国得到一定复兴,也稳固了韩氏一族在晋国的地位,这也才能有以后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咱们就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入手,来探析战国时期韩国的历史!
第1, 灭智伯,三家分晋
说起韩国的历史,自然有当年韩厥奠基,但是更应该从韩赵魏三家共灭智伯算起。因为智伯想要灭掉赵氏的基业,而当赵氏被灭之后,那么自然是韩氏和魏氏的基业,毕竟智伯在晋国一家独大,当时也只有赵氏敢于和智伯抗衡。而韩氏魏氏与智伯相比,实力也就差得太多了,于是韩氏和魏氏暗中联合赵氏,先袭灭了智伯。
(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图)
《三家注史记》记载:"简子卒,子庄子代。庄子卒,子康子代。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共败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大於诸侯。"
可见在韩康子这个时候,韩赵魏三家灭了智伯,即便是最弱小的韩氏,其势力也大于一般的诸侯了。毕竟晋国是一个大国,而掌握这个大国势力的韩赵魏三家自然势力也就不容小觑了。而与韩赵魏相比,原先势力最大的是智伯,只是很可惜,智伯太骄傲自满,他的野心激起了韩赵魏三家反噬,于是智伯被灭。
而灭掉智伯之后,韩赵魏三家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分晋了。因为卿大夫的势力变强,那么国君的势力自然就会被削弱。晋国也正是如此,韩赵魏三家卿大夫势力变强,晋国国君自然也就被架空了。于是,晋国的这三家卿大夫,也就想列为诸侯。这时,韩氏已经传到了韩景侯这一代,最终韩景侯与魏赵一起瓜分晋国,成为了诸侯。
(晋国卿大夫势力图)
其实,在三家分晋之后,韩国的历史也才能算刚刚开始。但是如果对照韩国的地图来看,韩国的四周几乎都是强国,相比而言,在战国七雄之中,韩国的势力实在太弱小了。这也就注定了,在夹缝中生存的韩国,必须懂得左右逢源。
第2, 申不害变法,韩国变强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在众多诸侯强国的夹缝中,四周都是诸侯强国,这也就意味着韩国的生存非常艰难。而且在春秋末年,战国初年,很多诸侯国都在推行变法,以使国家变得强大。韩国自然也不例外。在韩昭侯的时候,申不害到韩国当丞相,也开始推行变法了。
(申不害画像)
《史记·韩世家》记载:"八年,申不害相韩,脩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十年,韩姬弑其君悼公。十一年,昭侯如秦。二十二年,申不害死。"
申不害在韩国待了十四年,这十四年里推行变法,即便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只是一个小国,可因为变法变得强大,诸侯也不敢随便入侵韩国。而当申不害死后呢?秦国立刻拿下了韩国的宜阳。其实韩国在变法之后虽然国力增加,但是相对那些国力强大,同样也在变法的诸侯而言,韩国却是要显得弱小很多。
(韩昭侯画像)
这样一来,即便韩国有申不害变法,实则仍是诸侯国中的一个弱国。当然韩国曾经吞并了比它更加弱小的郑国,但是与秦楚,甚至赵魏这些诸侯相比,韩国的地盘还是太小了。虽说经过申不害的变法,但是韩国也没有办法向这些大国去扩充疆域,而申不害的变法只不过让韩国有了一些自保能力而已。
第3, 屡遭欺凌,终为秦灭
其实,通过申不害的变法,韩国只是在韩昭侯时短暂的强盛。等到韩昭侯病逝之后,韩国迅速衰落。而此时韩国的地理位置也注定了韩国要被攻击的命运。楚赵魏齐这些国家时来攻打也就算了,但是秦国不断来进攻韩国,这才是最致命的。因为秦国和韩国是紧挨着的,秦国要出兵攻打六国,韩国首当其冲。
(战国形势图)
《三家注史记》记载:" 襄王四年,与秦武王会临晋。其秋,秦使甘茂攻我宜阳。五年,秦拔我宜阳,斩首六万。秦武王卒。六年,秦复与我武遂。九年,秦复取我武遂。"
可见,秦国对韩国的攻打是多么频繁。因为当时秦国实行的外交策略是"远交近攻",结交并不接壤的齐国和燕国,对于眼前的韩魏则不断出兵讨伐,尤其是韩国,每攻下韩国一寸土地,秦国的实力也就增强一分,而韩国的实力也就弱一分。而韩国越弱,也就越会遭到秦国的攻打,其实,这已经进入到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面对强秦,韩国表现得软弱无力。而真正让韩国走向绝境的是,秦国攻击韩国的上党,上党郡不愿降秦国,转而投降赵国,这引起秦国的震怒,爆发了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上党郡守虽然成功引发了秦赵之战,但是秦国势力太强,最终还是占据了上党郡。而或许也因为长平之战,秦国看出了韩国的险恶用心,最终出兵消灭了韩国。
(韩国钱币)
而韩国也是秦国在六国中消灭的第一个诸侯国,谁让韩国太弱小了呢?都说韩国的劲弩甲天下,但是韩国的战力还是太过弱小,尤其是面对秦国这样的强国,即便韩国的劲弩再厉害,也终究难挡大秦铁骑的征伐。
总结
(战国七雄夹缝中的韩国)
咱们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入手,仔细探讨了战国时期韩国的历史。韩国的历史源于韩武子,他帮助曲沃武公取代晋国,进而成为晋国的卿大夫。而韩武子的后世子孙韩厥,保存了赵氏孤儿,并且历任晋国五朝的卿大夫,最终确立了韩氏一族在晋国的地位,也为以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而在韩氏由晋国卿大夫变成诸侯国之后,却因为在诸侯的夹缝之中,韩国的发展空间有限,除了一个可供其吞并的郑国,还有弱的不能再弱的东西二周两个公国,其周边其他的诸侯都比韩国要强大。如此一来,韩国也就只能寻求自保了,于是也就有了韩昭侯时期的申不害变法。
但是,申不害并没能改变韩国弱国的地位,也就只让韩国强盛了一段时期,尤其是秦国不断进攻,今天攻韩一城,明天又夺韩一邑,逐步蚕食,最终将韩国给吞并了。纵观韩国的历史,经历了一百七十多年,却能够在强大的诸侯国包围之中能够生存,也实属不易了。不过,最终也只能成为秦国的颍川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