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用什么货币买东西?买个婢女多少钱?

  你们知道三国的故事吗?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自从董卓乱京师之后,他“发明创造”了董卓五铢,这种钱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的小钱。这种钱币投入市场,让东汉王朝进入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钱不值钱,就会导致金属货币越来越不被待见,也就渐渐丧失了在市场中的地位。与此同时,非金属“货币”在市场上流行起来。比如有“丝织物、谷物、食盐”等。

  一:魏国的物物交换

  曹丕还在东宫的时候,曾经管曹洪借一百匹绢,但是曹洪没有借给曹丕。我们能猜测,曹丕并非要用绢布制作衣服,而是要拿绢布到市场上交换其他物品。

  田豫罢官回到魏县的时候,汝南有人准备了数千匹绢布送给田豫,但田豫并没有接受。这个量级,我们可以理解为等同于给了巨额金钱。

  魏国有一个官职为“护军”,他主管武官选举,魏国这个官员经常接受贿赂,富得流油。在蒋济担任护军时,有谣言称如果想要当牙门将需要千匹绢布,想要当百人督,需要五百匹绢布。

image.png

  胡质在荆州当官的时候,他的儿子胡威曾从京都前往荆州看望自己的老爹。胡威临走前,胡质给自己儿子一匹绢布作为胡威的路费。有学者指出,给一匹绢布作为路费,就需要到时候切割绢布交换每日的食粮。

  毋丘俭曾经跟自己的弟弟表示,你可以拿出两百匹绢,用来支出送葬相关的费用。

  二:东吴可用盐当“货币”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有一个宠臣叫何定。因孙皓喜欢养狗。何定让各个将领进献名犬,从千里之外求来,一狗的价值直至数千匹。带着冠缨的皇家御犬更值一万匹。

  东吴揭阳县的盗贼扰攘十多年,当时吴国想要用侯爵加丝织品一千匹来诏安。有学者调侃,封爵还要再给巨额丝织品,简直就是古时“千斤黄金加一万户的封邑”。

  有意思的是,朱桓在赤乌元年去世,他一生清廉家无余财,孙权赐给朱桓家中五千斛盐以用来料理朱桓的丧事。

image.png

  当然,东吴市场中绢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吴国引以为豪的橘树的产出,也以绢布的匹数来计算。根据古人推断,一株橘树一年所带来的的利益约为一匹绢布。

  三:购买奴婢的价格

  汉宣帝神爵三年正月十五日,曾经有记载一个人花了一万五千钱购买了一个女子作为自己的奴婢。

  根据记载,魏国时期,购买一个男女奴婢大约需要八匹布。如果男女奴婢的家人后来想要赎回奴婢,大约需要六十匹布。所以购买奴婢,有可能会带来一些经济收益。

  西晋开国名将石苞的儿子石崇,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指出在元康时期的荣阳地区,有一个叫宜勤的羝奴。他身长九尺多,能够举起五千斤重,能拉五石大弓,还能百步之外射穿钱孔,每天要吃三斗米。最后这个羝奴以一百匹绢布的价格易手。

  举起多少斤之类的形容没必要深究,但绢布在西晋时期仍作为重要货币,能够买卖人口是事实情况。这种状态至少延续到了晋惠帝时。

  四:三国时期货币为什么不流行?

  三国时期金属货币不流行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由于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天下大乱导致的各产业停滞,金属货币立刻丧失交换的效用,人们渐渐产生了物物交换比钱物交换更便利的心理,而谷帛属于生活必需品,人们就约定俗成赋予谷帛的“货币属性”。

  第二是因为粗制滥造的货币大肆发行,例如董卓小钱,蜀汉和东吴的“大钱”等。这些都让货币本身的价格严重失真。

  三国的物价,虽然记载不多,但仍有迹可循。

  1:董卓铸造小钱之后,一斛谷价值高达数十万董卓小钱。

  2:献帝兴平元年,当时一斛谷五十万钱,一斛豆麦二十万钱。

  3:公孙瓒治下的幽州,曾遭受百姓相食,还有蝗旱之灾。当时一石谷要十万钱。最终公孙瓒采用屯田的方法才稍稍达到军队粮食独立供给。

  4:兴平元年,东阿地区一斛谷要五十多万钱。

  5:魏明帝太和年间,建造景福殿基,造价约为八百多万魏五铢。

  6:西晋初年,上党和平阳地区,上等麻布二十二斤或者下等麻布三十六斤,价值约等于一匹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