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废史立牧对东汉造成了什么不利?
汉灵帝废史立牧对东汉造成了哪些不利?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与其说废史立牧是东汉王朝灭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诱因,倒不如说失去民心是东汉政权颠覆的一个极其根本的原因。
汉灵帝刘宏改刺史为州牧,造成州牧权力瞬间膨胀,促使地方割据势力坐大,引发东汉末年军阀混乱,铸成东汉政权被颠覆。更为可怕是州牧制度改变东汉王朝是正统的观念,失去汉室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确定汉失其鹿的思想。封建社会里,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东汉王朝亦是如此。当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后,一改之前天下人依旧认为东汉王朝是正统,是天意的选择。毕竟汉室四百年的权威早已深入人心。即便有些地方豪强蠢蠢欲动,也不敢公开挑战东汉王朝的权威。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二月,袁术称帝于寿春,就是东汉未年州牧制度出台之后最典型的事件,对东汉政权造成最直接的危害。
汉灵帝重置州牧,不仅未加强中央集权,保证汉室天下千秋万代;还放任地方州牧坐大坐强,铸成刘氏王朝毁于一旦。总而言之,汉灵帝重置州牧,其设想是很理想,其过程是有章程,其结果却是大恶果。实施州牧制度的过程中,特别在选拔各州牧时,汉灵帝是颇有章程。
具体如下。
其一,人员的选用。
汉灵帝重置州牧起至汉灵帝驾崩止,即188年三月至189年四月,前后十四个月,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有且只有三个:太常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及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刘焉,汉室宗亲,官居太常,掌宗庙和礼仪,曾因德才兼备而被推举为贤良方正;黄琬,名臣之后,官居太仆,掌舆马和马政,曾因公平选举而遭禁锢二十余年;刘虞,汉室宗亲,官居宗正,掌皇族名籍簿,曾因为政宽仁而深得北方各族的人心。选用州牧时,不管是黄琬,还是刘虞,甚至是刘焉,都是有清美声誉且官居九卿的重臣,均是对汉灵帝及东汉王朝忠心耿耿的忠臣。为此,汉灵帝在选用大臣来担任州牧时颇费心思,综合考衡,择优录用,选用的州牧人选全都符合“清名重臣”的要求。
其二,地方的选择。
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时,首批选择益州、豫州、幽州三个州。从东汉的地形图来看:益州,与司隶州接壤,位于西南;豫州,与司隶州接壤,在东偏南;幽州,与司隶州隔并、冀州,在东北。益州、荆州、幽州三州,在战略学里有“金角银边草中间”
的说法。换句话说,在东汉的版图里,益州和荆州是金角,幽州是银边,而司隶就是草中间。所以,益州、荆州和幽州都是四塞要地,易守难攻:和平时,大可发展生产,屯积粮草,壮大力量;战争时,尤可躲避战乱,招贤纳士,争夺中原。四百年前,刘邦以益州为基地,厉兵秣马,剑指关中,问鼎中原。所以,汉灵帝在选择地方来试点州牧时很有见地,全面衡量,因地制宜,选择的三州之地全是适宜“战略要地”的条件。
汉灵帝重新实施州牧制度,在选用州牧人选及选择试行地点等方面来看,可圈可点,无一丁半点的马虎之象,反有破而后立的君主魄力。
笔者按:决断,指有魄力。汉灵帝在实施“废史立牧”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一批州牧的人员选用及实施地方选择之中都是无可挑剔,与历史上只会耽于享乐且卖官鬻爵的汉灵帝有天壤之别。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