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推行削藩政策简介,推行削藩政策的原因有什么?

  削藩,是封建制度下君主为了收回诸侯或地方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实施的政策。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削藩有四次:

  一是西汉景帝的削藩,引发七国之乱,仅三个月便消灭叛乱七国,平定七国之乱后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权威;二是唐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朝的历次削藩,先成后败,暴露了节度使制度的弊端,唐王朝也为藩镇所灭,这为宋代提供了教训;三是明建文帝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朱棣(即明成祖)夺位后再行削藩;四是清康熙帝削藩,引发三藩之乱,历时八年平定三藩,中央政权由此确定了对地方的垂直有效管理。

image.png

  西汉削藩

  晁错建议削减王国的封地

  晁错建议削减王国的封地,限制他们的发展,逐渐加大中央直接管辖的地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景帝采纳了晁错这一“削藩”主张,景帝三年(前154),楚王刘戊违犯汉丧制,被罚削去东海一郡;赵王有罪,削去其河间郡;胶西王刘昂私卖官爵,削去6县。

  刘濞为首的一些诸侯王强烈反对

  晁错的“削藩策”激起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一些诸侯王的强烈反对。

  吴王鼓吹说晁错侵夺诸侯之地,是为离间刘氏骨肉,危倾社稷,打出“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串通胶西王昂、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举兵叛乱,形成东方诸王“合纵”攻汉的形势,震动很大。

  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36将军往击吴楚,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齐、赵兵。

  曾经做过吴国丞相的爰盎,建议景帝诛杀晁错,恢复王国故土,以换取七国罢兵。

  刘濞宣布自立为“东帝”

  景帝在变起仓卒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一建议,处死晁错。

  但吴王刘濞拒绝接受朝廷诏书,还宣布自立为“东帝”。

  因此,战事便继续进行。

  平定七国之乱

  周亚夫率汉军屯于梁国以北的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他不救梁国所受到的吴楚军攻击之急,而以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截断吴楚军的粮道,使其陷入困境。

  吴军多是步兵,利于险阻;汉军多是车骑,利于平地。

  战事在淮北平地进行,吴军居于不利地位。

  梁国又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吴军无法越过。

image.png

  吴军北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境)周亚夫军营求战,结果一败涂地,士卒多饥死叛散。

  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吴王刘濞率败卒数千逃至长江以南的丹徒(今江苏镇江)。

  汉遣人策动吴军中的东越人反吴,吴王濞被杀。

  楚王刘戊和参加反叛的诸王,也因兵败自杀或被杀。

  历时三月的吴楚七国之乱,遂被完全平定。

  结果

  此后,景帝免除了诸侯王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削减了王国官吏,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只能衣食租税。

  诸侯王强大难治的局面大为改变,因而进一步加强了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