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 韩国的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战国七雄韩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家分晋之后,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韩国的实力究竟是什么样的?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时期最强的国家晋国被赵、韩、魏三大家族瓜分,得到赵、韩、魏三国之事。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大家族被封为新诸侯,此时韩国正式立国。后世的历史学家通常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之中,直至公元230年韩国灭亡,韩国共存在了173年,虽然与赵、魏一样都是后辈国家,但韩国却是家底最薄、存在感最低的国家。

image.png

  韩国虽然与齐、楚、燕、赵、魏、秦并称为战国七雄,实际上韩国地位最低,那么韩国为什么存在感最低?通过剖析韩国的立国家底以及其对待变法的态度、在三分晋国时的选择,我们得到了韩国地位低下的原因。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存在感最低的原因

  1、韩国起家晚、家底薄

  三家都是晋国大夫,但是韩氏却不同于魏氏和赵氏,魏氏来自周朝,祖上曾经位列诸侯,在周朝灭后入晋国做官。赵氏与晋国公族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赵氏实际为嬴姓,但即便如此,赵氏在晋国史上的地位却最显贵。反观韩氏,祖上本是晋国公室,世代在晋国为官,本是最受人瞩目得到家族,却家道中落,甚至后人韩厥曾沦为赵氏家臣,虽然赵氏很善待韩厥,与韩厥交好并且支持韩厥重新立族,但因正因如此,赵、韩两族在世代交好的同时,韩也总要臣服于赵。

  纵观晋国各个世家,韩氏是最低调的家族。从晋文公始,晋国执政宰相由各大世家轮流当职,称为正卿。正卿的任职时间没有规定,一般都可以安安稳稳做一辈子,直至去世时自动卸任,换做另一个大家族接任。而在韩氏出任正卿期间,都没有选择终身制的方法,不管是韩厥还是韩起,都是最终告老还乡,自动退休。韩氏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主动招惹是非,并且韩氏之人特别长寿。正是因为韩氏的谨小慎微,才保住了这个家族,使家族顺利延续。

image.png

  2、在三家分晋时期,韩氏的选择

  是从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司马光曾经在《资治通鉴》中记录了这一点。韩国的选择以及韩国的态度是韩国地位低的一大原因。韩氏在于赵、魏氏同朝为官时,很友好,几乎没有起过争端,因此三家在对土地瓜分的问题上少有分歧和摩擦。

  但是也正因为三大家族入朝为官时关系紧密,很多土地都没有明确的归属,所以在分家时就要划分清楚。晋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用现在的地名来说,就是占有山西省的大部分、河北省的中南部、河南省的北部和陕西省的中部。

  从领土来讲,虽然总体面积不及楚国,但这些地方却是膏腴之地,不仅经济很发达,又人口繁茂,赵、韩魏三家在划分之时花费很大心思。

image.png

  最终决定,邯郸、晋阳、代地属于赵国领土,河东、东郡属于魏国领土,太行山西侧的上党、洛阳周边属于韩国领土。在这次划分中,只有韩国得到了一块完整的土地,而赵、魏两国的领土都分布在韩国旁边,并不完整。对于这次划分,韩国其实是收益最大的。

  对于赵国来说,晋阳是赵氏的首府,邯郸、代地也是赵氏的领地,因此三处都是赵氏传统封地。对于魏国来说,在付出领土支离破碎、并且抵抗凶悍的秦国的代价的同时,获得了河东之地,这个晋国最精华的领土。

  对于韩国来说,领土既没有支离破碎,又占据交通要道,周边小国也不会对其造成威胁,可以说在这次划分中,韩国占尽了优势。

  其实韩国在此次领土划分中是有目标的,根据《战国策》记载,韩康子曾经受到了段规的劝谏,段规劝说其在划分之时要得到郑国的临近领土,方便将来吞并郑国来扩大疆土。韩国在分家后将原本在河东的国度迁到了宜阳,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宜阳处于南部。

  离魏国更远一些,远离是非,韩国特别擅长自保,安于享乐,喜欢稳重求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治国政策,使得韩国不思进取,很快成为了地位最低的国家。反观魏国,一直在致力于变法,招募了李悝和吴用,废弃井田制,建立募兵制,不断自强,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地位最高的国家

image.png

  3、韩国的变法态度

  韩国虽然采取稳重求胜的治国政策,但是也进行了变法。韩国的冶炼之术是很发达的,有很多好的兵器都出自于韩国,曾有“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一说,但是韩国稳重求胜的态度并没让韩国掀起太大的风浪。

  韩国一共进行了两次“努力”,首先是在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了郑国并吞并了中等老牌诸侯,然后是韩昭侯在位时推行变法,韩国此后变为封建制国家。自此之后,韩国再也没有进行突破,始终坚持以生存为主的信念,哪个国家的实力更强韩国便依附于它,始终没什么作为。

image.png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韩国地位最低是因为其自身实力不足,在划分后又采取稳重求胜的态度所导致,虽有张良、韩王信等人的努力,当仍旧无济于事,最终在公元前230年内,韩国被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