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求和出使为什么会落到被囚禁的地步呢 李斯身为他的同学为什么不救

  还不知道:韩非求和出使为何会落到被囚禁的地步的网友们,

  韩非子,韩国公子,出身显贵,自身聪明,久有贤名,历史上著名的法家人物代表。而他当时作为使者的身份,却陷入被囚禁的状况,这中间若说没有人故意陷害,恐怕都没人相信。他的思想深刻,主张的是变法,为人极度厌恶治国虚浮,而不用贤能。因此研究先贤的思想及以往历史上发生的事迹,写有个人的著作。他这样支持君主专治的思想备受当时的秦王赏识,看了他的著作,大加的赞赏,由此产生了要见到他的念头。

  韩国是弱小的国家,不仅因为韩王的虚浮治国手法,更加因为韩王并没有重用贤能。此举让身为韩王公子的韩非非常的忧心,他多次向韩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但都未被韩王所采纳。这个时候,秦国统一的大势就在眼前,韩王为避灾祸,出于向秦国示好的目的,准备派人出使秦国,欲献上韩王的玉玺,以示诚意。秦王想见韩非,韩王欲派人出使秦国,两个国家的君王均有如此意向,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来说,意见既然趋于统一,这将是避免战乱,得以和平的好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来使并不那么方便,于是中间出了岔子。

  韩王准备派人前往秦国,尚未行动,秦国那边却先出手了。韩非从前有一个同学,叫李斯,在秦国当差。他跟秦王说,这个韩非他认识,是韩国的人。秦王是欲统一的霸主,他要见人这件事情多简单啊,他一想,极为粗暴的派兵直压韩国边境,指明要见韩非。韩王原本就想称臣啊,没来得及呢,赶上秦王用如此霸气的方式要见韩非。于是这个使者的人选也就不用想其他人了,直接就让韩非去。

  秦王对韩非赏识到什么程度呢,并没有多余的史料记载这类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看李斯的反应。他对于韩非的才能是有深刻的了解的,原本他自己是谋秦国相位而去的,可是韩非给秦王几番说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之后,秦王虽眼下并没有重用韩非的意思,可是李斯却从秦王的态度里觉察到了深深的危机。两人为昔日的同窗,一同受教于荀子。李斯这个人虽然品行不怎么样,才干与韩非比也及不上。

  但是他同样有他优秀的地方,他在秦国为臣属多年,且在秦王面前也是能说的上话的,他在政治上的敏锐和反应确实很快,他渐渐的在秦王面前说起韩非的弱点。韩非最大的弱点就是非秦国的人,李斯深知秦王作为君主,非是信任的人不会放在身边重用。这也是这么久以来,他虽表现的对韩非极为的欣赏,却并没有将韩非放在身边重用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李斯因为出于自己的嫉妒之心,将秦王原本就有的猜疑之心给点燃了,他给秦王说,韩非是韩国人,怎么可能不为自己的国家着想,而真心帮助秦国去将他自己的国家纳入秦国的版图呢?而按照这个人的才干,如果不能将他归为秦国所用,放他回韩国,势必在秦国统一的时候,他会是秦国攻打韩国的阻碍啊。

  出自猜忌之心的一番话,直接将韩非送入囚牢。李斯就是韩非此前钻研历史时,同史书上说的一般,那种善于在言语之间杀人于无形,却并不利于国家的人,他所谋的一切不过都是出于私心而已。而韩非子也被这样的人陷害,在那种境遇之下,无法去见秦王,为自己辩一辩清白。韩王令韩非出使的目的最终没有能得以成行,后果可想而知,韩非还为此搭上了自己的一条性命。因小人嫉妒生忌,韩非出使秦国,未料事情没有办成,反而自己身陷被囚禁的困境。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被陷害致死的贤能也不少,但是仍然有人熟读历史,却依然愿意为了国家的大义,去出使别国,我认为无非是为了和平二字,为了家国的百姓免遭祸患。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