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中赵孝成王是怎么一雪前耻的?回失地再立诸侯国威

  邯郸之战中赵孝成王是怎么一雪前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是人总有犯错的时候,犯了错误就会有相应的代价。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犯错误的大小不同,所付出的代价也会不同,这一道理历来此,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代更是如此。同时,知错能改未为晚,很多时候错误改正及时,不仅能挽回损失,还会有意外的收获。今天来品味战国时发生的一次大战,从中更好地体验上述常理。这就是邯郸之战。

image.png

  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消灭了赵国几乎全部主力45万人,其中有一些被"坑杀",即被俘后被活埋。此事让白起成为当时杀人魔王的代名词,以至于当时小孩夜里啼哭时,大人会用白起的名字来吓唬。白起的威名引发了其他人的嫉妒,为事件的发展埋下伏笔。

  长平之战前,赵国赵孝成王犯下了一系列错误,最终导致全面性大溃败,国力迅速衰弱。此时,赵国有灭国危险。

  为了加速吞并赵国,秦襄王命令大将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加速进攻吞并赵国。公元前259年,白起率大军攻打赵国邯郸。

  赵王此时想起了老将廉颇的好,命令他统率全军抵抗。廉颇因此率军与秦军激将。邯郸城里上自赵王,下至普通百姓,大家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勉强守住邯郸。但白起可不是平常的将军,他领兵强力攻城,并不给赵国喘息机会。

  邯郸城眼看着就要被攻破,赵国亡国在即,形势非常危急。

  此时,上天送给了赵国一个生存下去的机会,那就是秦国内部出幺蛾子了。

  原来,秦国宰相范睢,本来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的一系列计谋让秦国大幅加速了吞并六国的进程。只可惜,他却是心里有小九九的人。他见大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立下了盖世奇功,如果白起再攻下邯郸,他很怕以后就没他范雎什么事了。因此不能让白起再立有功劳。那么怎么办呢?就是建议秦国向韩国与赵国提要求,让这两国割地求和,换取秦国退兵。这样一来,白起也就没有打邯郸的机会了。这个夭点子在白起这里,他看得很明白,但秦王出于对范雎的重视,竟然同意了。白起因此被从第一线换了下来,他下岗了。

image.png

  仗暂时不打,局势缓和了。那么,赵国需要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赵王此时要点头同意,但被大臣虞卿拦住了。他建议把这六城献给齐国,换取齐国同意出兵联合攻秦救赵。赵王认为有理。因为这样一来,秦国的势力没有因得到更多的城池而继续增大,相反,会因齐国的参战而削弱。因此将六城给了齐国,齐国同意出兵。

  此时,魏国认识到秦国的野心,也希望能联合抗秦,这正是赵国求之不得的,立即就和魏国签订了盟约。

  另一方面,赵国将灵丘这个地方割让给楚国,与楚国结盟,换取楚国出兵。

  同时,赵国对韩国与燕国也极力示好。这样,合纵抗秦之势有了希望。

  各诸侯国虽然都已经认识到了秦国的野心,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谁也不愿意增加损失,都在等对方去与秦国拼命,因此大多按兵不动。其中,楚国就是如此。

  楚国虽然已经收到了灵丘这个好处,但并无出兵动静。于是平原君带着一干人出使楚国,希望能让楚王快速出兵。

  这一干人中,有个人,就是毛遂自荐中的毛遂。他当着楚考烈王说,你楚国有五千里地,本来有与秦国一争高下的资本,现在却像乌龟一样缩起来,如果赵国被灭了,下个轮到的就是你楚国了。现在要救的,不是赵国,而是你楚国。这些话说得楚王非常羞愧,当即同意出兵十万。这就是毛遂自荐的故事了。

  与此同时,魏国也出兵,但在中途被秦国吓唬住了,停下来不敢动。结果信陵君深明大义,请如姬盗取了虎符,并带人杀了主将晋鄙,之后领八万魏国大军求赵。这就是窃符救赵的故事。

  此时,其他诸侯国见合纵抗秦大势已成,也纷纷行动起来。

image.png

  联军杀来,秦国作战不利。此时,秦襄王见状,心里急,想让白起重新上阵。白起此前因范雎计谋,已被从第一线撤下来靠边站了。此时泰王招令,他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托病不出。秦王反复多次招他,他都以病为由不领命。秦王怒火冲天,对他罢官削爵,白起最终自杀而死。一代名将,最终只落得这个下场。

  经过赵国一系列攻关运作,公元前257,楚魏两国大军前后都来到邯郸城外。此时,城内赵军联合两军,对秦军内外夹攻,秦军损失惨重,大败撤回河东汾城。之后,被联军团团围住,有两万多秦军投降。邯郸之围解了。

  秦军见势,不断从国内增兵,但无济于事。秦军被诸侯联军追着打,河东数座城池被联军收复。

  此时,韩国坐不住了,也派军加入报战局。合纵大势形成,联军接连攻克此前各国被秦国侵战的多处土地,有魏国河东郡及安阳和汾城等地,赵国的太原郡也收回了,还有皮牢以及武安等地,韩国此前被秦国隔裂的上党郡和汝南也一并收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