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最特殊的人物:陈豨做了什么事?
汉初最特殊的人物:陈豨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汉初时期,陈豨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历史记载中,有关他的片段总是显得遮遮掩掩,被后世认为是汉朝想要隐藏这段历史,毕竟陈豨造反是并不是异姓王,但是其反叛时期,前后牵连了其他4位异姓王,而且陈豨之乱应该是西汉立国后刘邦时期,最严重的一次叛乱,时间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从汉高祖十年至十二年,虽然韩王信的叛乱前后持续了5年多,但是韩王信毕竟是投靠匈奴才会祸乱那么久,而陈豨则是凭一己之力发动反叛,西汉权力围剿,打了两年多才算是彻底结束动乱,说到这里,你应该对陈豨这个人感到好奇了吧。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陈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陈豨在历史记载中神秘之处就在于,史料上的遮遮掩掩,他巅峰的时候,掌管着赵国代国两地的驻军,但是司马迁在写的时候,却说不知道陈豨从什么时候追随刘邦的,这就有问题了,陈豨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将领,刘邦也曾说过,他对很是信任,虽然司马迁的时代距离陈豨的时代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但是西汉保存的资料是足以记录陈豨详细信息的,司马迁不会没有掌握那些一手资料,而且有关陈豨的记载是断代的,直接从高祖七年,他因功被封为列侯开始,之前的崛起过程的记载太过简略。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至霸上,为侯,以游击将军别定代,已破臧荼,封豨为阳夏侯。
《史记.高祖本纪》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故封豨为列侯。
也就是陈豨早起就追随刘邦入过关,算是一个刘邦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在平定代地,击败燕王臧荼的战争中有所表现,被封为阳夏侯,在陈豨反叛的时候,刘邦还说过,自己很信任陈豨,并且放心地把陈豨放在了代地这个地方,陈豨权力巅峰的时候,“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他是赵国的国相,也统领着赵代两地的边防部队,可以说在当时,陈豨是刘邦于公于私都寄予厚望的人。
于公,赵代两地是抵御匈奴南下的前线,匈奴军事的优势,刘邦是见过的,曾经的白登之围阴影还未散去,刘邦在暂时放弃主动进攻,采取和亲政策后,汉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防范匈奴大军南下了,而赵代两地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汉初的代国下辖代郡、雁门、定襄、太原四郡,相当于今山西中部、东北部与河北西北部,赵国下辖邯郸郡和巨鹿郡,并且代地由于更加靠近匈奴的地界,战事不断,百姓善战,也有养马场地,所以是抵御匈奴南下的坚固防线,虽然刘邦封的代王和赵王(先是张敖后是刘如意)都是宗室,但是刘邦并未将兵权给宗室子弟,而是给了陈豨,可见刘邦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替西汉把守好国土的北大门。
于私的话,刘邦是想要让陈豨辅佐自己的儿子刘如意,汉高祖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刘邦经历白登之围的失利后,班师途中路过赵国,当时的赵王还是张敖,因为刘邦对张敖有所轻视,导致张敖属下不满,所以有人筹划行刺之举,结果被刘邦发现,张敖被废,刘邦趁机把自己中意的儿子刘如意封为赵王,刘邦的想法很明显,就是害怕自己死后,自己宠信的戚姬和刘如意不能有足够的实力保护,所以想要让刘如意有自己的封国。
《史记.张丞相列传》是後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後不全也......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但是刘如意还小,所以刘邦必须为儿子选择忠心的辅佐班子,他选中了周昌和陈豨,可以说周昌和陈豨是一文一武,如果陈豨没有反叛,并且愿意辅佐刘如意,并且在刘邦死前刘如意带着戚姬去了封地,那么吕后也就没那么容易对付这对母子了。所以说,陈豨在刘邦的原本计划中,是于公于私都寄予厚望的人,可是,这样的人,却狠狠的扇了刘邦一巴掌,刘邦能不难受吗?
陈豨被刘邦所看重,其统帅的汉朝边防部队也是有战力的,不然也不会成为西汉初期最大的一次动乱,除了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外,陈豨之乱波及的范围也是很广的。
《史记.高祖本纪》(十年)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
十一年,高祖在邯郸诛豨等未毕,豨将侯敞将万馀人游行,王黄军曲逆,张春渡河击聊城。汉使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下,即攻残之。
陈豨之乱波及范围是很广的,曲逆是今河北顺平东南,聊城就是今天的山东聊城,马邑是今天的朔州市,夸张点说,陈豨之乱,将战火波及了关东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所以说汉军的平叛过程才没有那么轻松,战事持续了两年多,期间若是匈奴人大举南下,支持陈豨的话,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西汉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平息动乱。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从侧面说明,刘邦很忌惮陈豨的反叛。
《史记.高祖本纪》代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乃多以金啗豨将,豨将多降者。
《汉书.高帝纪》诏曰:“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恒贤知温良,请立以为代王,都晋阳。”大赦天下。
在平叛初期,刘邦采取的是尽可能削弱陈豨势力的策略,刘邦一方面赦免了归顺陈豨的官吏百姓,这对陈豨的打击还是很大的,毕竟自己是造反的一方,造反前自己只是赵国国相,代王还是自己封的,其地位缺乏正统性,那么归顺陈豨的人只是暂时服从了形式,刘邦的特赦令是给了那些依附陈豨的人一个转头汉朝的机会,而陈豨在选择用人的时候也会很顾忌,毕竟人心隔肚皮,谁也想不到对方在想什么。
同时重金收买陈豨的将领,从内部分化瓦解陈豨集团的实力,可以看出来,刘邦对于陈豨反叛事件格外重视,而且在周勃平定代地之后,在尚未彻底消灭陈豨前,刘邦就另立后来的汉文帝为代王,这也是可以看出来,陈豨叛乱造成的影响,刘邦是很怕再一次发生类似事件的。
陈豨之乱不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另一个特殊标签是,无意间坑死的异姓王也是最多的,在陈豨之乱前后,韩信(当时已是淮阴侯),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都受到牵连,或被诛杀,或远逃匈奴,刘邦算是借着平叛之机清理了国内的异姓王,唯一留下的是长沙王吴芮。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韩信在被贬为淮阴侯时期,在长安和陈豨私下见过面,历史记载中,韩信有过劝说陈豨反叛的言语,并且说愿意和陈豨联手,最终在陈豨反叛时,有意不追随刘邦前去平叛,作为西汉初期的名将,韩信因为意图谋反,被吕后萧何联合诛杀。
我个人觉得,韩信不像是这么低智商的人,他要是想造反,当齐王和楚王的时候,尤其是齐王时期,掌管着几十万大军的时候,更有机会,他可以选择在刘邦项羽对峙时期坐山观虎斗的,可是他没有,所以说他造反的可能性不太大,要是为了活命,已经被贬为淮阴侯,无兵无权的韩信,在长安想要活下去,就是本本分分的过日子,他在长安起事,有几个人会响应他,何况萧何还在长安,真当人家是摆设啊,而且刘邦也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又会有几个人,选择支持韩信造反呢?所以韩信被吕后特意清除倒是比较可能。
《史记.高祖本纪》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之……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与阴谋。上使辟阳侯迎绾,绾称病。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赦燕吏民与反者。
彭越是并未全力支持刘邦征讨陈豨的军事行动,同时其下属跑到刘邦那里告发彭越要反叛,彭越被刘邦捉拿,本来没打算杀,但是吕后劝说刘邦,彭越这样的人不能留,结果......英布则是被韩信彭越被杀事件给吓坏了,果断反了,但是被刘邦相对容易击败,当然刘邦也是在征讨英布的过程中受伤,卢绾是被人告发,说和陈豨同谋,此时陈豨已经被诛杀了,卢绾害怕就只能造反了,本来他想进京和刘邦说清楚,可结果刘邦病逝了,他只能带着家眷和亲兵逃到匈奴那里去了。
总的来说,陈豨是被刘邦信任的人,刘邦也是希望他能够不负自己所托,可是陈豨因为忌惮于刘邦可能要杀自己,利用自己的职权发动叛乱,一度让西汉陷入混乱之中,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刘邦没想到的,或许也是因为陈豨的事件,坚定了刘邦清算异姓王的决心,也就导致了刘邦在平定陈豨的过程中,也捎带手清理了众多异姓王,反手就册封宗室,希望以此巩固大汉的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