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是朱元璋的心腹,为什么在大战的时候选择自杀呢?
明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得上中国辉煌的朝代之一,明朝的创建也是非常励志的,一位放牛娃没有雄厚的家世背景,一步步在混乱的局势中击败各种强大的对手,最终开创了明帝国,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明朝曾经的都城南京中,有那么一个坐标非常有意思。叫作“骂驾桥”,可是在这个地名的附近实际上根本看不到任何桥梁。可为何会起这样的名字呢?这就与咱们说道的放牛娃朱元璋有关了。
背后的原因居然是朱元璋在民间体察民情时,被一个老妇人大骂,朱元璋听到后过去询问原因,朱元璋听到原因后大惊失色,一段尘封已久的故事也逐渐被人想起。
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在当时混乱的元末局势中可以说是非常不起眼的角色。正是这样一位小角色,一步步地从放牛娃变成和尚随后又成为了起义军中间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精彩。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朱元璋可以说有过很多次的危险时刻,但是在这些危险时刻中,最为危险的莫过于决定他和他“创业”成败的鄱阳湖之战。
差距悬殊的交战
这一战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战争史上都是非常精彩的,面对军事实力强大的陈友谅,朱元璋本想避免这次战争,狂妄的陈友谅直接拒绝,并且发兵进攻朱元璋的地盘。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与陈友谅血战,这场激烈的鄱阳湖之战本来胜利的天平已经朝着陈友谅一方倾斜。
正在即将战败的时候,朱元璋突然得到了贵人的帮助,使得局势立刻反败为胜,陈友谅的部队丝毫没有招架之力,最后以朱元璋的胜利告终,这一战使得朱元璋有了统一天下的基础,为明朝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公元1365年,此时的陈友谅一心想要吃掉看似实力比较差的朱元璋来扩张自己的实力。终于陈友谅得到线报,朱元璋数次向北进攻使得南方的军力非常空虚,陈友谅看到这个情况以后非常高兴,他亲自点将率领着60万大军开始对朱元璋的地盘南昌进攻。
南昌受到攻击后,在前线的朱元璋立即率领着二十万人紧急回防。最后经过激烈交战,双方在鄱阳湖一带开始了决定双方生死的决战。
因为陈友谅的军队,水军实力比较强。而朱元璋的军队一直没有重视水战,所以两方所使用的战船差距也是非常悬殊,几乎可以比喻成渔船打战船。
差距巨大的战船使得陈友谅在战争刚刚一开始就占据了上风,朱元璋率领的军队很快就被陈友谅所包围。朱元璋见到包围以后,立刻带领船队冲破包围圈,可是情急之下朱元璋居然带领部队冲到了一处浅滩,很多船只都因此搁浅,连朱元璋乘坐的战船也不例外。
此时正在包围朱元璋的将领陈英杰看到朱元璋已经毫无退路,加上自己也想快点抓住朱元璋,他便向陈友谅邀功,站在船头对朱元璋说让其自刎便可将朱元璋手下的将士全部放过。
朱元璋看到一直随自己征战的将士,不忍心让他们为了自己在徒增伤亡,便无奈之下接受了陈英杰的条件。
韩成毅然赴死
此时的朱元璋一定有一股楚霸王乌江自刎的楚,正当他拿出身上的宝剑自刎时,一双手突然伸过来阻止了他。这个人就是一直陪自己征战多年的韩成,韩成从自己年轻时刚刚起兵就一直追随自己,在军中也算是元老级人物。
韩成夺过朱元璋的宝剑说道:“自从主公起兵,我们历经了多少磨难,多少兄弟都死在了沙场。他们的死不就是为了还世间一个太平吗?如今眼看元朝马上就要灭亡,主公却要自杀,我们的军队那不就是群龙无首,百姓永无宁日吗?”
听到韩成的话,朱元璋感叹道:“现在我们被陈友谅包围,已经无法回天,我能做的只能拿我的命来换兄弟们的命”。
韩成听后哈哈大笑,他一脸看破地对朱元璋说道:“之前经常听人说起‘杀身成仁’这句话,而现在属下与主公身材样貌都相差不多,我愿意乔装打扮,替主公自杀,来解这一危局”
听到韩成的建议以后,朱元璋当即拒绝。但是在韩成和其他将领的多次建议下,最终还是与韩成交换了衣服和配饰。
交接完毕之后,朱元璋问韩成还有什么心愿时,韩成说:“我征战一生只为世间太平,怎会牵挂家中”。说完这句话,韩成就走出了船舱,当着陈英杰的面跳水而死。
看到“朱元璋”跳水以后,陈英杰立马派遣手下打捞尸体。正在陈英杰部队争相捞功的时候,朱元璋瞅准机会就率领部队突破包围圈,在冲破包围圈以后,陈友谅军队阵型大乱,朱元璋趁机展开反击,最终陈友谅兵败鄱阳湖。
在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便对曾经立下战功的大臣武将们进行封赏。很多陪朱元璋征战多年的老兵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他们也在此后过了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
可是当年在鄱阳湖中拯救军队而自杀的韩成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赏赐,韩成的老母亲在韩成战死后没有得到补助,生活条件也逐渐下降。
最后在明朝建国时,只能依靠在路边乞讨来度日,在这位老母亲的心中对于朱元璋有着很多的仇恨。
这就在朱元璋体察民情时,发现了人群之中的朱元璋,便揪住朱元璋破口大骂。在了解事情经过以后,朱元璋也是非常的羞愧。立马将韩母接到了宫中亲自奉养,而且将韩成封侯,韩成的儿子也钦点为驸马。
小结: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朱元璋因为事情过去多年便遗忘了韩成,第二种认为其实朱元璋依旧记得韩成,但是想到韩成已经死了便在封赏时选择性遗忘。
无论是那种可能性,朱元璋在最后的补救措施上还是比较称赞的,正是朱元璋这种知恩图报的行为,才让朱元璋拥有了更多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