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最牛气的宦官,最后结局如何?
汉朝最牛气的宦官,最后结局如何?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彰显曹操胆大心思、机警权变的性格,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出“谋刺董卓”的好戏,虽然没有成功,但为国除奸的精神却甚是可嘉。然而,正史当中并没有曹操谋杀董卓的记载,他真正刺杀过的大人物,其实是大宦官张让。那么,张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曹操因何想将他置于死地?
张让是颍川郡人,生年、出身情况不详,大概在汉桓帝即位之初,便已经净身入宫。汉桓帝在位时(142-168年),大宦官单超、左倌、王甫等人依仗着皇帝的宠信大肆干政,气焰甚是嚣张。虽然资历很浅,但张让很懂得逢迎巴结之术,因而得到单超等人的青睐,没多久便当上小黄门。虽然职位低微,但张让却能经常在皇帝身边服侍,因此实权并不小。
汉桓帝画像
汉桓帝驾崩后,因为没有子嗣继承帝位,因此窦皇后经与父亲窦武商议后,便扶立解渎亭侯刘志为帝,是为汉灵帝。由于汉灵帝年龄尚幼,所以窦氏便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并进拜父亲窦武为大将军,命其与太傅陈蕃一起执政。窦武、陈蕃鉴于汉桓帝因宠信宦官而导致国政败坏的教训,因此一上台便准备诛杀大宦官曹节、王甫等人,以彻底清除祸患。
非常不幸的是,窦武、陈蕃的计划还未正式实施,便被曹节的耳目探知,由此为后者提供提前发难的机会。曹节、王甫既然不愿坐以待毙,便联合同僚张让、赵忠等十余人劫持汉灵帝,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发兵击杀窦武、陈蕃,并将窦太后迁居到南宫云台居住,时在建宁元年(168年)九月。
汉灵帝绣像画
政变结束后,汉灵帝为奖赏宦官们的功劳,便进拜曹节为长乐卫尉,王甫为黄门令,并任命张让、赵忠等12人均为中常侍,史称“十常侍”。作为利益共同体,“十常侍”与曹节、王甫抱团作恶,倚靠着汉灵帝的宠信,不仅大肆干预朝政,而且还公然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并将亲属们全部安插在州郡的重要岗位上,任由他们鱼肉百姓、为害地方,把大汉朝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虽然“十常侍”和曹节、王甫全都权势熏天,但在汉灵帝的心目中,他们的地位还是有所差别的,其中最受尊崇的,莫过于“后起之秀”张让、赵忠。汉灵帝对二人宠遇如此之深,以至于经常对身边的侍臣们讲,张让就好比他的老爹,赵忠则好比他的老妈(“帝常云:‘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见《后汉书·卷七十八》)。
张让是汉灵帝时期最有权势的宦官
其实张让、赵忠并没有过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比其他同僚更善于察言观色、迎奉主子,能把汉灵帝哄得服服帖帖罢了。但就是凭借着这套溜须拍马的“神功”,张让、赵忠得以长期得宠,并因此大肆作恶,对帝国进行敲骨吸髓式的祸害。正因张让、赵忠作恶多端,所以很多正直之士都将他们恨入骨髓,想刺杀他们的人很多,其中便包括青年曹操。
曹操虽然跟宦官集团关系密切(大宦官曹腾的养孙),但在青年时期却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汉子。为了替天下人除害,曹操曾经潜入张让的府中行刺,可惜没能成功。面对汹涌而来的卫士,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让张府的卫士们竟无法靠近。曹操且战且退,最后纵身跳出墙外,全身而退(详情见孙盛《异同杂语》)。经此一事,曹操的名气大涨,受到天下名士的交口称赞。
曹操刺杀张让未果,却能全身而退
虽然深受汉灵帝的宠信,但张让却是个典型的“两面派”,眼看着汉家气数将尽,竟然偷偷地开始跟黄巾军首领张角暗通款曲,不仅泄露国家机密给对方,并且还允诺替黄巾军做内应,以帮助后者夺取洛阳。虽然张让的阴谋被人揭发,但汉灵帝却只是将他召过来一顿臭骂,却并没有进行深究严惩,由此可见张让对皇帝的魅惑之深。
张让之所以能飞扬跋扈,关键在于他能操控汉灵帝,而一旦这个“资本”丧失,等待他的只能是灭顶之灾。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即位,国政则由大将军何进执掌。何进执政后,听从部将袁绍的建议,准备率军入宫铲除所有的宦官,但遭到何太后的阻拦。张让等人担忧何进最终会采取行动,索性先下手为强,派人将何进诓进宫中斩杀。
袁绍兄弟诛杀宦官,迫使张让自杀
何进遇害后,部将袁绍、袁术兄弟率军作乱,率兵闯进宫中搜捕宦官,无论老小统统斩杀。张让等人为阻挡袁氏兄弟的追杀,便劫持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汉献帝)作为人质,然后想渡过黄河避难,却发现没有船只可以渡河。面对着越来越近的追兵,张让等人自知大势已去,便纷纷投河自杀,时在当年九月。作为东汉最有权势的宦官,张让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实属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