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祚持续了319年的宋朝,终究灭国是什么导致的?
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宋朝。
唐宋唐宋,存世比盛唐还要长久的南宋虽然得以被后人大唐相提并论,但是好像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宋朝有资格与大唐并肩。
确实,宋朝北不能收复燕云,南不能夺回安南,西不能降服西夏,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更是只能蜷缩在江南一隅。此外,大唐为公认的天朝上国,四海宾服,万国来朝。而宋朝呢?北宋与辽在国书中甘愿互称南北朝,而南宋更是向金称臣称侄,哪有一点天朝大国的风范。
但是一直委曲求全的宋朝还是将国祚延续了足足319年,更甚大唐。宋朝虽然不能尽复国土,依然是顽强的挨过了金代辽,元代金这两次“上国”的权力交替,可为何还是无法躲过灭国之祸呢?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是和在这两次灭国战争中,宋朝所持有的态度并不一样,且战争过后的局势也不尽相同。
金代辽和元代金之时,宋朝的态度并不一样
1、金代辽
金朝灭辽国之时,宋朝的态度是明确的联金灭辽,和金国组成了明确联盟,一起讨伐辽国。
北宋之时,辽国作为宋朝最大的敌人,且占据了原本属于中原政权的燕云十六州。宋太祖赵匡胤虽然也想要夺回燕云之地,但是碍于政权才建立不久,中原还没有完全平定,所以只能致力于内政,面对辽国等外部威胁,长期时间都是采取守势。
虽然在宋太宗赵光义之时,在政治上成功迫使吴越王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纳土归附。之后又亲征山西,灭了北汉,成功的平定了中原,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在之后的几次伐辽战争中,却都铩羽而归,之后面对北方越来越不可一世的辽国,只能采取守势。
到了真宗时期,因为太宗的多次北伐失败,所以南宋对辽国就一直心存畏惧,在面对辽国的步步紧逼,不断南下,宋朝只是被动防御。虽然宋军在杨延朗、杨嗣等将领的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国骑兵的特性,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
直到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太后和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伐宋。但是在情急之下也宋真宗赵恒也御驾亲征。在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的情况下,都不想继续鏖战下去,便都生出了议和的打算,最后辽和宋签订了之盟,这也是这是宋对外屈辱的开始。
而到了徽宗时,北宋的腐败更甚,国内奸佞当道,百姓怨声载道。可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北宋朝廷仍旧抱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美梦。但是此时的辽国虽然也已经开始没落,却也不是北宋可以对抗的。
此时位于东北的女真族开始崛起,建立了大金国。这个新生的金国对于辽的威胁,无疑远超日薄西山的北宋,所以辽国也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了对金方面。
在金和辽的多次战争中,金国出人意料的慢慢占据了上风,先后攻占了辽的东京辽阳府、上京临潢府。而此时北宋的君臣脑子就开始慢慢的活络了起来,他们认为面对强大的金国辽必亡无疑,从而想借助金国的实力乘机恢复被辽所夺的燕云诸州,于是便主动的派遣使者赴金与之结盟,相约夹攻辽国,史称海上之盟。
可以看出,金代辽之时,宋朝是明确的表面了自己的立场,自己眼巴巴的贴上去,想要借助金的力量完成自己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美梦,虽然这个美梦最后还是成了一场美。
2、元代金
那么元代金之时呢?虽然此时也有联蒙灭金的说法,但是其实就只是说说而已,南宋既没有明确表面自己的立场,也没有付诸于什么实际的行动。
其实在蒙古灭金之前,南宋才刚刚和金国达成协议不久,也就是嘉定和议。而嘉定和议嘉定和议签订的背景正是著名的开禧北伐的大失败。
而在经历这次巨大的失败之后,南宋政府简直是吓破了胆子,不仅把主帅韩侂胄绑了起来送到金国赔罪,更是决定了,无论如何就别再去找金国的麻烦:
时再议和好,尤戒开边隙,旁塞之民事与北界相涉,不问法轻重皆杀之。————宋史·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正是因为这种种心态的影响,当时南宋当权者都是不愿意再和金国打仗的。所以哪怕是嘉定四年,南宋派去给金主贺寿的使者发现蒙古人跟金人打的死去活来的,而且金人已经吃了大亏,南宋朝廷也不敢想着趁此机会一雪前耻。就算是有的人脑瓜子开始转起来了,而没多久朝廷就专门下了道旨意被这些人泼了一把冷水。
诏附会开边得罪之人,自今毋得叙用。——宋史全文·卷三十
就算是嘉定七年,金国实在干不过蒙古这玩意战斗民族了,被打的都迁都了,南宋就还是几乎没有任何表示。甚至还有人认为大金完犊子了,蒙古下一个就会打咋们了,还想着要给金国输血,让人家继续顶上去。虽然最后是没有输什么血,还把给金国的岁币给停了下来,但是对于灭金活动,也并没有出什么实质性的力气。
直到嘉定十二年的下半年,在太学生运动爆发之后,南宋才在不得已之下开始有了动作,其实这也是因为局势实在是太好了,金国早就被威猛的蒙古大汗给蹂躏成了一个只能躺在床上呻吟的大姑娘。
但是还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联金灭辽”的故事会不会再重演呢?
臣观鞑靼之在今日,无异昔者女真方兴之时,一旦与吾为邻,亦必祖述女真已行之故智。——续编梁朝纲目备要·卷十五
这番话出自于真德秀之口。其实真德秀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来自草原的蒙古男儿好像从来都不知道讲理的什么东西,相比和蒙古的关系,宋金之间的关系反而要一直更加和谐一点。
例如绍定四年正月,速不罕跟南宋“索粮二十万斛”,是直接索要而不是借,而且还不用归还。这哪里是把南宋当成盟友?这简直就是个提款机啊。南宋毕竟也不是没有一点脾气,被金国羞辱了这么多年,现在又来?这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我凭什么要给你交啊。没成想蒙古大军竟然直接打进来了,哪里管你什么盟友不盟友的,破寨140多座。
所以,面对这种盟友,怎么可能不考虑蒙古这个大汉子打榨干了金国这个虚弱的大姑娘之后,不会转过头来欺负南宋这个柔弱的小女子吧?毕竟咋们的身板可还没有金国厚实,万一靖康旧事重演一遍可怎么办。
所以,就算是南宋决定了要联蒙抗金,也派遣使者先后跟木华黎和成吉思汗碰了面,进行了看似融洽的友好会晤,但是从来就没有踏踏实实的签一个实实在在的盟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南宋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南宋的想法呢,是为了避免蒙古成为第二个金国,我就必须得留一手。虽然我没有足够强大的军力,但是我有钱啊。于是南宋一边消耗着金国,一边联合着蒙古跟西夏,一边在敌后再资助金国境内的反政府武装,想着这样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少,然后当最后摘桃子的人。
所以说,联蒙抗金一直以来就是一句口头上的空话。不过是南宋为了避免蒙古先把矛头对准自己而和蒙古打的哈哈。所以虽然成吉思汗死前留下话说后人要找南宋借道,联宋灭金,但是南宋就是死活不肯借道,逼的蒙古最后只能武装借道
绍定四年,蒙古人强行借道成功,大军围困开封,还顺带把南宋一直以来寄予厚望,想要用作定鼎乱世的忠义军给打趴了。然后才问你,一起打金,你愿不愿意吧。这意思很明显的,你要是不答应,我先把你给灭了。
所以,联金灭辽和联蒙抗金在本质上就有不同。前者是双方一拍即合,且宋朝主动上门摆明了立场的。而后者是互有芥蒂,南宋王朝完全是赶鸭子上架被逼得。所以蒙古是一点面子没给南宋留,最后灭起你来,也是毫无心理负担。
当然,态度和立场只是一个原因。宋朝最终无法躲过灭国之祸的还另有原因。
一,自然是因为南宋早已经腐败到了骨子里,没有实力的政权,最后肯定是避免不了覆灭的。
二,金代辽之后,四周还存在不少的威胁,第一个就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还有西夏等割据政权没有完全剿灭,之后还涌出了一个所向披靡的蒙古。金朝不是没有想过要灭南宋,只是实在腾不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直到蒙古崛起,他们已经没有机会了。
三,最后就是蒙古的本性,最后草原游牧民族,掠夺好像是他们本性。所以当这个蒙古成长起来,征伐四方是必然的。而女真人相比其蒙古人,无疑要显得温柔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