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显圣到底是怎么回事 吕蒙的死和关羽显圣有关系吗

  对关羽显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羽死后,还有“显圣”的传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说关羽阴魂不散,飘至当阳玉泉山。山上老僧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日:“还我头来!”普净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偃月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关平),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周仓),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请普净指点迷津。普净曰:

  “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要耶?”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归信佛教)而去。以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在山顶建庙,四时致祭。又说孙权尽收荆襄之地,设宴大会诸将庆功,置吕蒙于上位。忽然关羽附体于吕蒙,大骂孙权和吕蒙,吕蒙当即七窍流血而死。孙权采纳了张昭的建议,以木匣盛关羽的首级,送与曹操。时曹操已回洛阳,打开木匣视之,见关羽口张目;动,须发皆张。曹操惊倒,众官急救,良久方醒,顾谓众官日:“关将军真天神也!”于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

image.png

  “显圣”传说的由来

  关羽玉泉山显圣的传说,最早见于南宋天台宗僧人志磐所著的《佛祖统记》。说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天台宗僧人智频(椅yi)到当阳县玉泉山筹建寺院,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称是汉将关羽、关平父子,情愿皈依佛门,请于近山建寺。智额应允。寺庙建成以后,为关羽授五戒。

  《三国演义》就是根据这一神话性的传说而改编的:首先是把时代改了,把隋朝改为三国的事;其次是把僧人智频改为普净。据《三国演义》所写,这普净对关羽还有旧恩,在关羽“过五关“时,路过沂水关,下榻于镇国寺,把关的将领卞喜在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欲害关羽,由于普净对关羽暗中示意,关羽才有所提防,斩了卞喜,化险为夷。《三国演义》又使普净在这里出现,是为了前后照应,使故事更连贯了。再有,原传说显圣时只有关羽、关平父子,而没有周仓,《三国演义》却加上了周仓。看来周仓的传说是出现较晚的,南宋形成关羽显圣的传说时,周仓的传说还没有成形,自然就提不到他了。

image.png

  吕蒙之死:与关羽附体无关

  根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吕蒙在“白衣渡江”以前向孙权上疏,就自称常常有病,要求“以治疾为名”把自己调回建业,可见他本是一个老病号了。《江表传》说:擒斩关羽以后,孙权在公安大会群臣,吕蒙因为有病坚持不住了,请假要回去。孙权笑着说:“擒获关羽的战功,是子明(吕蒙)的谋略啊!如今大功已经告成,庆功赏赐还没有进行,怎能悒悒不乐呢?”于是便加赐吕蒙“步骑”(侍卫兵)、“鼓吹”(军乐队),并下令给他选配好的官属,又把南郡、庐江二郡的仪仗队拨给了他。拜赐已毕,吕蒙回营,兵马仪仗,前呼后拥,军乐大作,真是够气派和光彩的了。一但到了这个时候,疾病缠身的吕蒙,怎么能打起精神来呢?

  吕蒙平定荆州功勋卓著,孙权以他为南郡太守,封孱(缠chan)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但还没有正式拜爵时,吕蒙便病倒了。《三国志吕蒙传》对他病倒以后的情况,描绘得比较详细:当时孙权还在公安,把吕蒙迎置于内殿,千方百计地为他求医求药,有能治愈吕蒙病的,要赏以千金。孙权想经常探视,又怕会惊动他,只好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常常通过洞来窥望。

image.png

  看到吕蒙能吃下一点东西,孙权便非常高兴,和左右又说又笑,看到他不吃东西,便叹息起来,夜不能寐。有一段时间,吕蒙的病情在表面上有所减轻,孙权竟为此下了大赦令,群臣都进行祝贺。但后来吕蒙的病又重了,孙权亲自来看视,还请来道士在星辰之下作法,请求天上的星君为他增寿。

  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吕蒙终于病死在公安,年四十二岁。孙权甚为悲痛,“为之降损”。所谓“降损”,就是减少生活上的享受,以示哀悼,如不接触音乐舞蹈,减低膳食标准等。吕蒙对孙权无限忠诚,孙权对吕蒙也是非常信任和爱护的。这种君臣关系,在历史上堪称典范。孙权在吕蒙患病期间的表现以及吕蒙死后的怀念降损,是很感人的。

image.png

  总之,吕蒙之死是由于旧病发作,而且是经过了一段卧病的时间才死的,并不是因为关羽来索命而暴亡的。关羽死后不久,吕蒙便死了,这不过是一种巧合。如果说其中有什么因果关系的话,那是因为吕蒙在讨伐关羽的过程中过于劳累了,心力交瘁,引起旧病复发和转剧而导致死亡。

  关羽被斩后,孙权把他的首级献与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葬之。这见于晋人胡冲《吴历》的记载,原文很简略,而《三国演义》又作了艺术上的加工,说孙权采纳了张昭之计,把关羽的首级送与曹操,这是为了让曹操分担责任,使刘备迁怒于他;司马懿看透了这是孙权的移祸之计,劝曹操厚葬关羽,曹操照办了,这就挫败了孙权的阴谋诡计。这个细节虽然不见史书的记载,却是合乎逻辑的,还不失为艺术的真实。而所谓“曹操感神”一见关羽的首级口开目动,须发俱张,则是一种神化关羽的迷信说法,并没有什么合理性,也不见史书的记载。

image.png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一员虎将,以勇猛威武而知名。但为人骄傲自大,盛气凌人,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终于败走麦城,丧首临沮,失去了荆州。尽管荆州之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其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关羽;但关羽总是要负重要的、直接的责任。这样一位失败的将军,本来不算是怎么完美的人物:而历代封建统治者从关羽对刘备的“忠义”出发,出于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目的,把他逐渐偶像化和神化了。

  《佛祖统纪》说:隋朝根据关羽“玉泉山显圣”的神话,封他为佛教的护法神——伽(茄qie)蓝。道教把关羽称为关圣帝君。三国时,蜀国给关羽追谥的封号是壮缪(穆)侯,所以后人又称关羽为关壮缪。从宋代起,各朝的皇帝对关羽屡有加封: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追封“忠惠公”;宣和五年(公元1123),又封为“义勇武安王”;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长达二十六字之多。其名号之显赫,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image.png

  在民间,“关公显圣”、“关公附体”、“关公托梦”的传说也很多,以至扶乩、抽签、算卦等迷信活动,也往往借“关公”、“关老爷”的名义进行。各地的关帝庙也很多,有人认为:中国的庙宇,关帝庙的数目应居首位。所有这些,我们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宗教现象或民俗现象,距离历史上那位最后连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的真正的关羽,是愈来愈远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