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这么重视襄樊?如果他攻下襄樊又会是什么后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水淹七军,逼得曹操想要迁都,如他夺取襄樊历史会变成怎样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是他军事生涯的绝唱。在这一战中,关羽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在关羽风头最盛的时候,连曹操都想迁都躲避他的锋芒。但是,由于孙权的偷袭和曹军援军的夹击,关羽终究功亏一篑,未竟全功。在最后一刻,关羽都舍不得从襄樊撤军。那么,关羽为什么这么重视襄樊,如果他攻下襄樊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一、襄樊之战的经过。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随后在群臣的拥戴下,进位汉中王。在刘备封赏功臣的时候,专门封镇守荆州的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样,关羽就成为刘备集团中唯一拥有先斩后奏权力的武将。在接受封赏后,关羽就发动了襄樊之战。
关羽率领三万多水陆军,向曹仁镇守的襄樊地区发动了进攻。曹仁只有七八千将士,还要分守襄阳和樊城两城,他不得不向曹操求援。由于夏侯渊阵亡,夏侯惇病重,曹操自己又带病滞留在关中,曹操只得派于禁、庞德率领七军曹军,共计三万人前往救援襄樊。
关羽率领的军队中有一部分是水军,在步军的数量上远少于曹军。关羽便用水军封锁汉江,割断襄阳和樊城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攻打樊城。因为樊城位于汉水北岸,是襄阳的后援,而且素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称。如果关羽夺取樊城,襄阳不攻自破。
于是双方在樊城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关羽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和曹军打成了相持状态。为了占有掎角之势,曹仁命令于禁将军队驻扎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地方。于禁将军队驻扎在低洼之处,铸成了大错。当时秋雨连绵,汉水暴溢,洪水高达数丈,于禁的军营全部被淹。关羽出动水军,将七军曹军全部擒获,俘虏了于禁,斩杀了庞德。
面临如此的危急情况,曹仁准备放弃樊城逃走,但是被满宠劝住。于是曹仁激励士气,和部下盟誓死守樊城。在曹仁的坚守下,关羽没能立刻攻下樊城,只得将樊城包围起来。曹操面对襄樊地区的复杂形势束手无策,想要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他的手下司马懿等人劝住他的行动,并建议联络孙权夹击关羽。
曹操一面派出以徐晃为主帅的援军救援襄樊,一面联络孙权。早有武力夺回荆州之心的孙权,自然对曹操的联络一拍即合。他派出吕蒙白衣渡江,一举袭取了荆州。关羽在得知后方被袭,只得从襄樊撤军。在回师途中,他的军心动摇,大军离散,只得走保麦城。后来在逃亡西川的途中被吴军擒获,随即被杀。
二、襄樊在军事地理上的意义。
孙权给曹操写去密信,表示自己要出动军队袭取荆州。在信中,孙权专门向曹操请求,不要对外泄露军机。但是曹操为了坐山观虎斗,并且缓解襄樊前线的紧张形势,特意将此信一式两份,分别用箭射入樊城和关羽的军营。可是即便如此,关羽依然在樊城城下流连不去。那么,襄樊对关羽究竟有什么特殊意义,让他如此念念不忘,非要得之而后快呢?
这首先要从襄樊的地理位置说起。司马懿曾经向曹丕评价襄樊的地理价值说,“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这是因为在地理上,连接中国南北交通的三条重要通道中,襄樊是位居中间那条通道的枢纽。因此,曹魏才会将长安、襄樊、合肥定为防御的战略据点,防御蜀汉和东吴的进攻。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夺取了荆州的南半部地区,曹操被迫退往北方,在襄樊留下重兵。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想要对曹魏发动北伐,就必须要先夺取襄樊。尤其是刘备借得南郡后,与襄樊的曹军控制区犬牙交错,更是对襄樊志在必得。
关羽的主要军事基地江陵是孤悬长江以北的重镇,它和襄阳有陆上交通相连。古人评价说,“江陵去襄阳步道五百里,势向唇齿,无襄阳,则江陵受敌不立。”在实际情况中也是如此,关羽在镇守江陵的时期,多次遭到曹军的进攻。虽然关羽凭借着卓越的军事能力,打退了曹军的侵袭,但是总的军事形势还是对关羽不利的。
因此,关羽一直把襄樊当作眼中钉肉中刺。在他得到假节钺的权力后,便抓住战机对襄樊发动了进攻。如果关羽能够夺取襄樊,他就可以获得五百里的战略纵深。这样,有了长江和汉水环抱防御,他的处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尤其此时的上庸已经落在刘封、孟达的手中,关羽夺取襄樊,将会增加汉水这条交通线与蜀中联系。拥有长江、汉水两条交通线的关羽,就不会害怕曹魏和东吴的侵袭,在战略上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这样一块稳固的军事基地,会为将来的军事行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关羽不但可以选择出击的方向,还能够震慑孙权,让他不敢轻举妄动,东吴袭取荆州的那幕悲剧也就可能避免了。
三、如果关羽破城会带来的后果。
关羽攻打襄樊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选择的战机十分精妙,正中曹操的软肋。当时曹操和他的军队主力滞留在关中,整个关东都兵力空虚。关羽出兵襄樊,在兵力、兵种上占据优势。此时的上庸也落入刘备手中,可以出兵顺汉水而下策应。
由于关羽拥有优势的水军,他可以控制汉水,分割包围襄阳和樊城。即便是一时拿不下樊城,关羽也可以依靠围困夺取襄阳。在夺取襄阳后,位于汉水北岸的樊城,就会如同当年的江陵一样,经过长期的对峙,最后被关羽所得。这样,控制襄樊的关羽,就可以实现他的战役设想。
如果关羽只是为了实现有限的目标,对襄樊进行一次突袭,那么结局不会成为后来的悲剧。但是水淹七军这场意外的胜利,将关羽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场胜利,让曹操的战略形势急剧恶化,襄樊的得失可能会决定曹魏的命运。
在战后,曹操曾经夸奖解围成功的徐晃说,“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曹操将襄樊的重要性与当年乐毅伐齐时的莒、即墨相提并论。当年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城,如果这两城丢失,齐国就灭亡了。曹操认为如果襄樊丢失,曹魏就可能如同当年的齐国一样陷入灭顶之灾。
满宠在劝阻想要撤退的曹仁时,也说出了类似的理由。他说“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襄樊的得失,关系到曹魏的生死存亡。曹仁就是认清了这个形势,才咬着牙在樊城死撑。
这是因为襄樊是曹魏防御蜀汉北伐的战略据点,水淹七军的失利,打破了曹魏防线的稳固性。在二线防线只有徐晃的一万新兵防守,根本不是关羽精锐的对手。正是由于襄樊的坚守,束缚住了关羽的手脚,将他的主力牵制在了襄樊城下。如果襄樊失守,关羽的这些精锐就可以腾出来继续北伐。
而在这个时候,整个曹魏的统治区正爆发着反抗曹操的动乱。如同满宠所说的,从许都以南,大批反对曹操统治的百姓,都在进行着叛乱。关羽虽然不能派主力北进,他的小部队依然和各地的反曹军联合,在四处制造声势。在曹操的统治区的腹地也发生了魏讽叛乱,让曹操感到焦头烂额。
如果关羽能够在此时夺取襄樊,他就不但能够实现自己的战役目标,还可能提前推动北伐的进行。曹操正是畏惧这一点,才决定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可惜的是,关羽的实力不足,上庸的刘封、孟达又不听从关羽的调遣,使得他顿兵于襄樊城下,不能解脱手脚。最终,关羽在徐晃和孙权的夹击下失败,一片大好形势也付之东流了。
结语: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并没有想到要取得过大的战果。他只是利用有利的战机,对襄樊发动一次突袭。但是当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辉煌战果后,关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顾自己实力不足,一心想要夺取襄樊,进而获得更大的胜利。
如果关羽能够在此时夺取襄樊,他将给曹操以沉重的打击。当时整个曹魏的统治区叛乱四起,打着关羽旗号的反曹军队一直活动到了许都以南。曹操在这种形势下,甚至想要迁都躲避锋芒。可以想象,关羽会乘胜夺取更加广阔的土地,并得到更多百姓的支持。
这样一来,关羽不但能够获得大片的领土,还可以推动北伐时机的早日成熟。那么,《隆中对》的战略就会更早地实现,东吴也不会袭击荆州,反而会配合关羽攻打曹魏。曹魏很可能会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之中,整个三国的形势会为之一变。可惜关羽实力不足,不但不能夺取襄樊,还引来了东吴的背后袭击,招致了败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