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经常遭受箭伤,为什么其他将领没有呢?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关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提起《三国演义》,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书中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很生动,数百年来一直深受民间喜欢。然而客观而言,演绎之中很多情节和人物结局并不符合历史实际,作者罗贯中出于“尊刘抑曹”的情感倾向,对刘备及蜀汉政权众人予以美化拔高,因此也就导致了这些人物形象与真实形象存在明显落差。

  比如被后世视为“武圣”的关羽,在演义中被尊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这样一位以武力高强和忠义著称的绝世武将,历来为后世传颂。不过有意思的是,关羽似乎经常被箭所伤,比如“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在兵败麦城后,关羽更是被庞德一箭射中。这不由得令人心生疑惑,为何其他蜀国将领很少中箭,唯独关羽却多次中箭?比如在长坂坡前杀入曹军阵中七进七出的赵云,就没有中过箭。此外,王平、姜维,甚至是失守街亭的马谡,也没有被箭射伤过。

  关于这个问题,后世进行过热烈讨论,一些忠实拥趸认为关羽之所以经常中箭,正是因为其“战必身先士卒”,关羽虽然勇猛过人,但毕竟刀剑无眼,自然容易被暗箭射中。《三国志》中曾经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交战时,关羽在张辽军队的掩护下,策马冲到颜良身边,于万众之中刺死颜良,又拔出腰间佩刀斩其首级而归。从始自终,袁军诸将都不能挡住关羽。白马坡前斩颜良,充分体现出关羽的勇猛,常年在战场上厮杀,自然无法避免被箭射中。

  反对者则认为,从姜维为关羽所定“壮缪”二字谥号可以看出,关羽有些名不符实。“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这一谥号正是姜维对关羽中箭的最佳答案。比如见证蜀汉建立与灭亡的大将廖化,曾参与过多次重大战争,却从未因箭伤而战败。更重要的是,廖化还多次担任先锋,危险程度远远大于担任主帅的关羽。相对来说,关羽既不如吕布勇武,又不敌诸葛亮聪明,识人用人更是远不如刘备,以至于刘备过江东时,诸葛亮直接派遣赵云前往接应,这就是因为赵云比关羽更懂得随机应变。因此一些人将关羽中箭的原因归结于他不会领兵。

  客观来说,这两种说法都有合理之处,但历史上关羽中箭次数其实不算太多,很多有关其中箭的记载大都来自演义而非正史。关羽之所以在人们印象中多次中箭,也和演义的传播有着莫大关系。《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其中大量情节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很多情节乃是为推动剧情发展而故意夸大或增加细节的。为了凸显关羽这一人物形象的勇猛,自然不能在战阵上被敌将击败,为了引导剧情,就只能安排关羽为“暗箭所伤”。

  比如关于关羽败走麦城一事中,演义中除描写关羽因一向倨傲而与同侪结下仇恨的过程外,就只有五十余字:“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从这段记载中就可以看出,演义更加侧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剧情发展倒是其次,甚至为了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还改变了部分历史情节。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人们的印象中,关羽才会经常被箭射伤。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