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前,曹操到底都了什么准备?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首的官渡之战,胜利者其实最艰难。要知道赤壁之战曹操的水军远不如周瑜水军而且曹操大军遇上瘟疫,夷陵之战则是陆逊用五万人击败远道而来的刘备四万人,官渡之战则是曹操用两三万人对抗袁绍十万大军。

image.png

  曹操的兵力虽然没有陈寿说的那样“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但远不如袁绍那是必然。不过,官渡之战关键时刻曹操只能派出五千机动兵力偷袭乌巢,也说明曹操兵力严重不足。此时袁绍大军压在官渡,曹操也只能与之“拼消耗”,甚至曹操都写信给荀彧表示要撤回许都,被荀彧劝阻。荀彧当然又是跟曹操“讲历史故事”,就象当初劝曹操建设兖州大本营时拿刘邦、刘秀举例子,这次则是拿刘邦、项羽举例了,当初荥阳、成皋之战比现在还要艰苦,但两人都不敢先撤退。曹操一听“历史故事”当然“秒懂”,也就坚持与袁绍拼消耗,毕竟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曹操顶不住,袁绍也不好受,十万大军的军粮也不是小数目。

  官渡之战前期工作其实都是“拼消耗”,但堂堂正正打仗曹操实力不如袁绍。曹操那句“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一些人认为曹操自信能够十五日内击败袁绍,但何尝不是十五日内不能击败袁绍就必然被袁绍击破?此时许攸从袁绍阵营叛逃过来,先告诉曹操自己曾经献计派精兵奔袭许都,让曹操知道自己的价值。许攸然后告诉曹操,袁绍大军粮草囤积在乌巢,建议曹操奔袭焚毁。很多人都劝阻曹操甚至怀疑许攸是否是“卧底”,但曹操却敢于冒险,而且荀攸、贾诩也劝曹操奔袭乌巢。官渡之战似乎没有郭嘉什么事,“伟大的预言家”在具体战役中还是不如“专业玩家”贾诩、许攸甚至程昱等人。

  曹操不仅听从许攸的建议偷袭乌巢,而且亲自带领五千步骑黄昏时离开大营直奔乌巢。要知道乌巢有淳于琼万余守军,还有袁绍随时可能的援军,乌巢还有可能是袁绍把曹操引诱出官渡大营“乌龟壳”的诱饵,曹操此时如果没有冒险精神如果不敢拼命,也就没有了这次官渡之战的神来之笔。曹操大军到了乌巢,竟然被淳于琼一脸的嫌弃,“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如果淳于琼龟缩在乌巢死守待援,曹操如何五千人攻破乌巢也是问题。此时袁绍的援兵都在路上了,部下建议分兵阻击,曹操狠下心来要求在袁绍援军到达背后再说,现在则是先消灭淳于琼。正是这种拼命精神,曹操五千兵马“小宇宙爆发”竟然在袁绍援军即将到来的压力下神奇攻破乌巢,此时全军将士都清楚只有拼命消灭淳于琼才有活路。我都怀疑如果袁绍没有派出援军,曹操的五千兵马还能不能逼出潜能击败乌巢淳于琼万余守军。

  曹操能够赢得官渡之战,关键就是敢于冒险敢于拼命。这让我想起建安十三年(208年)冬天孙权取得赤壁之战胜利后,亲率大军偷袭合肥。当时合肥危在旦夕即将被攻破,曹操派部将张喜从汝南带着千余骑兵去解围(也有说三千步骑)。扬州别驾蒋济谎称张喜带着四万援军即将到达合肥,孙权竟然放弃攻城撤走了。如果孙权有曹操在官渡之战的“狠劲”,必然严令大军必须在援军到达前攻破合肥,根本不去关心张喜援军。这样一来,张喜援军要么半路上接到合肥城破的消息撤走,就象张辽救援皖城;要么继续救援合肥,被孙权消灭在合肥城下。

image.png

  孙权为何北伐屡屡失败?就是因为孙权缺乏曹操这种冒险精神与拼命精神,否则赤壁之战后趁虚而入夺取合肥,然后趁着曹操忙于南郡之战夺取寿春,哪里会有后来终其一生都被阻止在合肥城下?至于张辽所谓“八百破十万”,孙权完全可以把军队分成三部分轮流围攻合肥,根本不给张辽“斩首行动”的机会,张辽再猛只要没有遇上孙权他能如何?不敢拼命,不敢冒险,这种仗也就只能半途而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