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中原王朝在和异族和亲时 中原王朝为什么只嫁不娶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和亲,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在古时候,中原地区的封建王朝会将王室或是宗室的女子,以公主的名义远嫁给位于边陲之地的异族政权,这在历史上称之为“和亲制度”。譬如唐王朝与突厥、吐谷浑、吐蕃、奚、契丹、宁远、回纥、南诏8个族(国)共计和亲28次(其中有一次未获成功)。
然而奇怪的是,为什么包括汉唐在内的中原王朝都是只嫁不娶呢?我们只看到中原的公主嫁出去,没有看见异族的公主被娶进来呢?
“和亲”在中国古时候的话语体系里,也被称之为“和戎”、“和蕃”。所谓的“戎”和“蕃”都是指代当时类似匈奴这样的异族政权。所谓“和亲”就是中原封建王朝和异族政权之间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联姻。
“和亲”政策最早开始于汉代,这一政策也和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密切相关。匈奴是我国古时候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天内蒙古阴山山麓。
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冒顿单于野心勃勃,又心怀谋略。在他的带领之下,匈奴消灭了东胡、击败大月氏,兼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继而南下夺回了秦朝蒙恬夺走的的匈奴故地。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匈奴“尽为甲骑”、“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匈奴的军事实力空前强大,来到了鼎盛时期。
而这个时候刘邦的西汉王朝刚刚建立,正是要休养生息。而匈奴趁着西汉疲弱之际,不断南下侵扰,抢夺人畜无数。西汉不堪其扰,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亲征匈奴。结果被围困在白登,
刘邦不得不采用陈平之计,贿赂单于阏氏(妻子)才得以脱险。
经此一战,刘邦深知在国力不及匈奴的情况下,硬拼是不行的,匈奴的威胁必然会长期存在的,指望一朝一夕就解决是不可能的。
那么打不过该怎么办呢?西汉采取了和亲政策,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在不同阶段是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阶段,大概是冒顿单于到且鞮侯单于这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匈奴的军事实力强于汉朝,匈奴则掌握着和亲的主动权。匈奴熟练地玩弄着“扰边和亲、再扰边、再和亲的政治游戏”。
第二个阶段,狐鹿姑单于至握衍朐鞮单于时期,匈奴的国力开始走向衰落,而西汉则处于稳定上升。匈奴害怕汉朝趁其衰弱之际主动进攻,多次主动向汉朝请求和亲。和亲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了汉朝手上。
到了呼韩邪单于时期,匈奴内部分裂,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威胁汉朝了。公元前36年,西汉
帮助呼韩邪战胜了北部的郅支单于,北部匈奴瓦解。呼韩邪单于为表示对汉朝的感激和诚意于公元前33年正月入朝,表示愿娶汉女为阏氏,这也就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
在汉朝,和亲最初是由于自己处于弱势地位采取的不得已策略。随着双方国力此消彼长,和亲虽然一直延续,但是其内核已经发生了变化——和亲的主动权开始回到汉朝手中。
而到了唐朝,和亲的目的又不一样了。
唐朝初年,李唐皇室试图通过和亲来分化突厥。武德五年,西突厥向唐朝求婚,唐朝同意了但是没有成行。这就是想拉拢西突厥,来打击东突厥。
东突厥灭亡之后,唐朝又通过和亲来离间西突厥。贞观十年,西突厥处罗可汗之子阿史那社尔投降。“授左骁卫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唐初,唐朝还和吐谷浑、吐蕃进行联姻,争取诸国,共同打击西突厥也是这些联姻的目的之一。
唐朝中期后,唐朝国力下降,和亲的目的就变成了稳定边疆。“安史之乱”后,为了答谢回纥出兵帮助平叛,唐肃宗不得不在乾元元年把自己的小女儿封为宁国公主远嫁回纥。史书记载,唐肃宗送别女儿时,宁国公主哭着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唐肃宗“流涕而还”从这时起到大中二年,唐朝先后把宁国公主、小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远嫁回纥,希望能避免回纥骚扰边境。
由此可见,不同时期中原王朝国力不同,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不同,和亲的目的也会产生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汉唐都只是把公主(有些并不是真的公主)嫁给对方首领,中原的皇帝不去娶匈奴、突厥他们的公主呢?
我个人觉得原因还是在于避免给异族插手朝政的机会。
假设汉朝的时候皇帝娶了一位匈奴公主,这位公主进宫能当皇后吗?这个估计很难。但是匈奴好歹是一方豪强,匈奴公主入宫怎么也得有一个过得去的名分吧。有了名分,匈奴公主要是再生下一个皇子。那么这个时候匈奴就有了染指汉朝权力结构体系的机会了。
只要是皇子,就有登上帝位的可能。这个时候作为外戚的匈奴,又有着强大的军力,如果这个皇子登上大宝,匈奴干预朝政的能力就大大加强。如果没登上帝位,有着强大军力做后盾,这位皇子也还是一个麻烦制造者。
而反过来汉唐愿意嫁公主过去不也是为了有机会这样操作一下吗?和亲政策的提出者刘敬当初是这样劝刘邦的:
“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陛下你把公主嫁过去了,匈奴仰慕中原文明,公主一定是阏氏。生了儿子就是将来的单于。而且冒顿在世,是您的女婿;冒顿死了,陛下的外孙就是单于,外孙怎么能不听外公的呢?当然,这是以当时中原文化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匈奴可不一定这么想哦。但是不管怎样,中原王朝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干涉对方的机会,而且不会给对方提供这个机会。
可能会有读者说,明朝皇宫里有不少朝鲜妃子啊,这又是为什么呢?咱们这里要说明一点根本性的不同:那个时候朝鲜是明朝的藩国,是向明廷进贡女子;而和亲的对象是和中原王朝对等的政权。藩国就算成了外戚,也没有能力来干预朝政。
你看,娶一个异族公主会带来多少麻烦?中原的皇帝们可聪明多了,已经后宫有佳丽三千了,干嘛还要给自己找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