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正坐是怎么坐的?为什么坐久一点久受不了?

  为什么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在古时候正坐是怎么一种坐法?为什么常常有人坐久一点就受不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正襟危坐这个词大家都听过,这是形容一个人极其认真又或者说那个人拘谨而又紧张,而正坐这个词大家也知道,而这两个词估计到了现在就成了坐在椅子上腿放平,挺胸收腹目不斜视的形象。事实上想要看到这种形象最早也要等到东汉末年,而且坐的也不是那种带靠背带扶手的椅子,而是一种类似于马扎的“胡床”,而我们所认识的那种椅子的形象可能要等到唐宋之时才开始推广,而也是到了唐朝人们才开始有椅子这个词。

  那么在唐宋之前,大家基本上是怎么坐的呢?很简单,就是席地而坐,哦,当然为了不至于太过难受,还是有人会提供一个小垫子给你垫一下,但是在那时候棉花什么的还没传进来,所以说这垫子能提供多少缓冲还是个未知数。

  而在古时候的正坐就更是要命,估计看古装剧认真点,或者看日剧有所关注,又或许练过柔道空手道的人就知道真正的正坐是怎么一种状态,让脚伸直然后坐在脚踝上,腰背挺直,手自然地放在腿上,有兴趣的可以练练,也不比觉得这样是日本坐法而不齿,事实上在古时候这是最严肃的坐法,是在面对长辈或者重要人物的时候才这样坐的,在一些重要场合也是这样坐的。这种坐法单单是想想就要命,而且古时候人有时候谈事这一坐就做半天,估计起来的时候整条腿都是没有感觉的。而古人就常常通过一个人的坐姿判定那个人的态度。

  而这种坐法这么“反人类”,为啥就不能盘腿而坐呢?事实上也行,但是盘腿而坐放松是放松了,在当时这种坐法也叫作“胡坐”,好嘛这坐着坐着就成胡人了,想不被当成是无礼之人就只好认认真真端正坐姿了。但到了放松的时候是谁还管胡不胡啊,所以我们在很多唐代古画里看到这种坐法。

  在古时候对礼仪看得最紧的就是孔子,根据论语记载,孔子有一个老朋友名为原壤,约好了孔子到自己屋里见面,孔子应约赶到,但是一进门看到老朋友的坐法之后,孔子气得胡子都直了,这个原壤到底是怎么坐的呢,他坐得时候两腿分开,也不知道是不是特意分开腿舒服点还是干脆胡坐,还是自己屁股着地,极其放松地坐着。孔子觉得这种坐法极不尊重人,而且因为他是自己的朋友,从而直接上前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老而不死是为贼也!”一边骂还一边用棍子敲打矫正老朋友的坐姿。也就是老朋友才会被孔子骂,假如是其他人估计孔子直接就拂袖而去了。

  正坐假如不习惯的话感觉比站着还难受,大家可以想象军训站军姿,正坐也差不多,初学者甚至全身肌肉绷紧,还要忍受全身重量压在脚上的疼痛,刚刚学坐的常常做十几分钟就是极限了。所以当我们看到古时候记录说谁谁谁坐着坐着晕倒了也不要笑古时候人体质虚弱,按正坐那种坐法,能坚持几个时辰已经算是意志坚定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