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银票为什么没有人造假 银票的造假难度比银锭更难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银票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参同契》:“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
造假二字,大家并不陌生,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造假人做不到的事情。要说,哪一样物件最能让造假者获得利益最大化,莫过于制造假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造假币的人是层出不穷,不少老百姓上当受骗。我们时常看到有媒体报道,老人卖东西收到假币,我们在咒骂使用假币者的恶毒心肠的同时,也对假币制造者的造假术表示震惊。不过,通常假币的使用常常伴随着一些使用技巧,比如用谈话的方式来打消彼此的生疏感,然后再不经意间将假币给对方。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欲是人最不可饶恕的罪恶,多少次造假案的背后都源于一个贪字。灯红酒绿的生活,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探索发家致富的富贵经。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获取经济收益的渠道。不仅如此,他们一再挑战国家的底线,在法律的边缘徘徊,制造假币。那么,科技发达的今天制造假币者都如此猖狂,那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时候有造假者吗?有的话,国家又是如何规避这样的风险呢?古时候其实几乎没有造假者,因为造假成本太高,刑法太重。
银锭掺假,一咬便知
铜钱、白银、黄金等等都是古时候的通用货币,不过在古时候,民间多是用铜钱消费,只有在进行大笔交易的时候,才会涉及到动用白银支付。然而,因为白银的价值远高于铜钱,因此不少不法分子打起了歪主意,在白银里面掺入与白银同等颜色的锡、铅等元素。
不得不说造假者真蠢,颜色虽然相同,但其他的外在形象却很难和白银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种掺假的做法却并没有持续多久,白银的光泽度和锡、铅元素都不一样,这也就造成了融合在一起的成色会和真白银的成色相差甚大。当然,除了所表现出来的成色不对之外,密度更是与真银锭不同,真白银很软,而掺杂了其他物品整个硬度就会改变,因此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见古人鉴定银锭真假,只需轻轻一咬便知了。
这也是为何古时候虽说有假银子的存在,但并不多的原因了。为此,也有不少人会提出一个新的疑问,银锭造假成本高,那么薄薄的一张银票呢?造假技术应该不难吧。如果有这个想法,那就真是大错特错了。
银票的造假难度比银锭更难。在古时候,最早出现纸币的是宋朝,银锭都是在明朝的中后期才开始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毕竟白银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金属。众所周知,宋朝的国民经济是相当发达的一个朝代,也是人民幸福感最高的一个朝代。日益发达的经济,让普通的铜钱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常的交易需要了。然而,白银的稀缺让宋朝官府不得不另想他法,解决矛盾。
北宋朝代,献明皇后刘娥发明了交子,采用非常稀少的楮皮制作,并且为了杜绝有人造假,还下令在成都成立了交子管理所。这样也有效地杜绝了造假案的发生。那么,宋朝发行的交子和元朝发行的宝钞。那么,发行之后真就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吗?其实两个货币发行之后并不通用,朝廷滥发,受用人群窄,管理制度也非常混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跟着计划发展,常常会偏离预期的轨道。在大多数人认知中,不论是交子还是宝钞都应该比白银好用才对,然而现实却并不是如此。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往往还缺乏相关配套管理方案,比如防伪,这一点在宋朝和元朝发行货币初期就没能考虑到,加之朝廷随意滥发,导致这这两种纸币的价值难以得到根本保障,这也是这两种纸币并没能顺利走进大众视野的原因。
而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大量白银的涌入,整个市场的支付货币局面才有了实质性的转变,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银票。但哪怕是银票的价值得到了提升,真正得到价值的实现还是在清朝晚期。那么,纸币的完全流通,是否会引来大面积的造假呢?其实并不会,森严的管理制度,让造假者望而止步。
常人难以接触纸币的印刷技术和材质
为了防止假银票的诞生,朝廷在纸币的印刷技术和材质上都做了非常完整的管理制度。银票上花纹非常复杂,采用多种颜料交替上色印刷而成,整套工艺流程更是复杂多变。并且每一种颜料都是特制而成,其秘方掌握在官府手中,如果不是熟悉这个行业的人,根本难以仿造出相似的银票。加之,银票的正反面都会有一行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小字,即:“假票军法究制”或“伪造者依律治罪”等内容。
放在如今来看似乎并不怎么严重,然而在刑法甚重的古时候,军法意味着抄家灭族。犯罪代价太高,受到惩罚的面不仅广,还重,这一点就已经让周边的亲人起到了一个监督作用,这也是为何造假者望而止步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造假的成本问题上。古时候的银票也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采用的材质往往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通病:贵。明朝时期,银票的材质是桑皮纸。桑皮纸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为银票专用或为名家的书画用纸。其他则专供皇室贵族,这也就意味着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这种纸,哪怕是富商家庭也是不够资格的。而清朝时期也是采用的皇家贡品高丽纸。
不仅如此,银票的发行对象也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朝廷官员和商人。这一点,也就限制了仿制银票的使用范围。当然,这是清朝后期发行的官钞。同一时期,人们更多地采用私钞,也就是民间钱庄发行的银票,这些银票根据作用的不同,又划分为了铜钱票、铜元票、银两票、银元票等四种。
除此之外,在制作银票之前,需要雕工精湛的雕刻家,将官府交代的银票内容篆刻在专门的板材上,然后再将其印刷出来。因此,银票上面的字全是印刷出来的密密麻麻的小字,哪怕是再细的毛笔也根本没办法写出来。往往这样的雕刻家皆被朝廷招募直管,根本不会存在遗落在民间的雕刻家。从源头上就杜绝了造假案。
身为发行者的钱庄,在一整套的验钞流程上更是比官钞来得更加详细,为此还会有专门的人进行验证。因此,不论是在明朝中后期,还是清朝晚期,纸币的造假者寥寥无几。
结语
《增广贤文》中就曾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这世间根本就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就如我们今天常说的伸手必被捉一样的道理。自己想要的生活必须得靠自己一步步去奋斗,去拼搏,而不是依靠旁门左道的下三滥手段去获取利益。这个世界是能量守恒的世界,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东西,就势必会失去不该失去的东西。能够想出制造假钞票的方法来获取报酬的人,势必是人穷志短之人。穷的不仅是钱财,还有做人的骨气与奋发向上的斗志。而这些恰好是一个人立世之本,没有了这些品质,注定一辈子都是穷人。
参考文献:
《参同契》
《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