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也有奖学金?解密宋朝是如何优待读书人的
发布日期:2022年7月20日
88次浏览
唐朝的资助要是跟宋朝比起来,那就小巫见大巫了。一向以“重文轻武”著称的两宋,的确为读书人设立了很多优待与资助款项。
担心跋山涉水的路费与住宿费?不要愁,朝廷会给考生发一种“交通住宿券”,不用累计里程数,不用支付会员费,拿着券就可以使用官方交通工具,并且在官方驿站借宿。这样一来大大减轻考生们对于费用的担忧,某种程度上也保证了人才真的能够有机会去考试竞争。
当然朝廷给予的补助仍然有限,一些地方官员、士绅意识到学子考试的艰辛,也纷纷解囊相助。在宋朝时期,就有一些地方为了科举考生筹措资金而建立起来的贡士。有官方的,有私人的,资金一方面是各处筹措,还有将一些田产经营起来用来资助。江西吉州庐陵县的贡士庄,庄约中规定,将田产上收租的米会兑换成现钱,到了考生赴考的时候,再发放用作旅费。官员、乡绅资助考生的例子在两宋并不少见。
北宋文人、政治家范仲淹年轻时家贫,在醴泉寺苦读求学之时,都是将小米粥煮熟了以后,等到水分蒸发,粥凝固了,用筷子分为四块,就着腌制的野菜,一早一晚只吃两顿,相当贫苦。因此,等他出人头地,入朝做官后,自然可以想象到考生备考求学之艰辛。所以在家乡购置良田,专门用来资助乡里的学子求学。
要说最接近现代意义上的“奖学金”,还要数明清时期的膏火费。
膏火,原本是灯火之意,一如北宋文人苏轼曾在诗作《上元夜》中所写“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因为旧时夜间读书只能凭借灯火,逐渐衍生出了膏火即读书所需的费用。
而到了清代,书院的膏火费已经是一项定例,是整个清朝书院资助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膏火费的发放一种是统一按照标准发,知道在书院的就有,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考核,在数额上有所区分的发放,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奖学金。